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社會效益考核下大學出版社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

鄭海燕
2019年11月20日13:2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社會效益考核下大學出版社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

核心閱讀:大學出版社所出圖書具有明顯的教育指導與學術傳播特征,帶有啟智育人、知識服務的特殊屬性,其質量更應受到高度重視。出版社需建立健全貫穿整個出版流程的質量保障與獎懲機制,實施科學規范、高效優質的出版管理與服務。

2018年12月,《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出台與推行,開啟了新時代出版領域深化改革的重要實踐,明晰了中國出版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與發展的必要性,國家不僅重申了圖書出版單位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方針,而且對社會效益考核規定了具體的量化指標和實施細則,提出了鮮明的高質量發展要求。作為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出版力量,面對新的發展理念與要求,大學出版社亟須結合自身優勢與專業特色,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不忘辦社初心,牢記歷史使命

大學出版社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服務高校教學科研、傳播優秀學術文化的歷史使命,成為教育出版和學術出版的重要力量。經歷了轉企改制后,大學出版社成為市場主體,不僅要自負盈虧,還要向所屬高校上繳數量不等的利潤。面對競爭和生存壓力,大學出版社可能會偏離辦社宗旨,追求規模擴張,變相買賣書號,從而輕視圖書質量、出版內涵與社會價值。在《辦法》出台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背景下,回歸大學出版社的辦社初心,重新審視歷史使命,全面厘清工作思路,積極調整發展戰略,找准定位和目標,緊跟黨和國家的出版方針政策,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和價值取向,這些都是大學出版社實現高質量發展和踐行社會效益評價考核的重要前提。

堅持特色發展,打造精品力作

大學出版社依托母體大學而存在,二者相輔相成。轉企改制后,圖書出版市場化競爭日趨激烈,原有母體大學的出版資源出現外流與被搶現象,大學出版社的資源優勢地位有所削弱,發展遭遇瓶頸。大學出版社的存在價值首先是為母體大學學科建設與學術繁榮服務,母體大學的資源是其立社之本,隻有深入挖掘其優秀學術資源,吸引凝聚其優質作者資源,遴選與轉化成具有一定規模效應與專業特色的出版資源,才能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形成出版優勢領域,從而生產出精品力作,獲得各類重點項目和獎項榮譽,在社會效益評價考核“產品結構和專業特色(15分)”中取得較好成績。母體大學不能僅視出版社為利潤上繳部門,而忽視引導與扶持,隻有給予相應的方向引導、政策扶持、資源共享,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使大學出版社擁有良好的發展氛圍和優勢領域,走上特色化和專業化的發展之路,增強其文化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才能真正實現大學出版社文化企業的特殊價值,使其成為母體大學的文化窗口單位,推動其生產出“雙效”優質圖書,以反哺學校及社會,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重視圖書質量,規范流程管理

出版質量是大學出版社的生命線,在《辦法》四大一級考核指標中分值位列第一(50分),凸顯了質量第一的發展理念。圖書質量包括內容、編校、設計、印制4項,4項均合格的圖書質量才屬合格。出版物若出現嚴重政治導向錯誤、影響惡劣,出版社社會效益考核評價則直接被認定為不合格,進一步明晰了出版底線和首要重心。大學出版社所出圖書具有明顯的教育指導與學術傳播特征,帶有啟智育人、知識服務的特殊屬性,其質量更應受到高度重視。出版社需建立健全貫穿整個出版流程的質量保障與獎懲機制,實施科學規范、高效優質的出版管理與服務。總編室等職能部門需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如選題三級論証、三審三校、重大選題備案、書號管理、樣本繳送、出版物質量檢查等,規范選題、合同、三審、書號、CIP、校對、付印、成書等各個環節的流程管理,通過從選題源頭起就加強論証以優化質量的多環節聯合把關,有效避免出版內容的重大差錯,從而確保圖書質量,為高質量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加強人才培養,注重隊伍建設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人才,大學出版社要強化編輯、出版、發行和管理各崗位的人才培養,尤其是對編輯人才的培養。《辦法》中社會效益評價考核的重點是編輯工作,凸顯了編輯在整個出版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編輯是大學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應努力構建其培養與發展機制。大學出版社的作者資源主要在高校,打造一支學者型的編輯隊伍有利於深入挖掘學術資源、科學把握出版價值、有效保障內容質量。出版社可以依托母體大學,通過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吸引優勢學科與特色出版方向的畢業生,充分利用母體大學的資源優勢﹔要高度重視編輯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通過提供繼續教育與在職培訓等機會,邀請專家開展專題業務講座、組織編輯沙龍與業務交流會等多樣化的培養方式,打造一支政治素養高、業務水平高且掌握數字出版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隊伍﹔要優化職業管理,組織符合條件的編輯參加職業資格考試,使中級以上出版資格人員在全社員工中佔比50%以上﹔同時建立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的編輯考核與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編輯的工作積極性,挖掘編輯創造性潛能,創建良好的發展氛圍,以推動出版核心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優化圖書宣傳,拓展版權輸出

圖書宣傳和版權輸出是出版社對外擴大社會影響力和提升圖書品牌效應的重要渠道,也是《辦法》社會效益評價考核中的量化指標,總計7分。大學出版社要明確發展方向,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與讀者的交流,制定有利於圖書取得“雙效”的宣傳計劃,通過創新性、多樣化、多途徑的宣傳方式推廣圖書,以提升出版社乃至所屬高校的良好社會形象。同時,結合評價考核指標和自身發展特色,緊跟國家引導和扶持政策,找准版權輸出方向,積極向國外推薦中國優秀學術出版成果,展示當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從我國目前版權輸出的圖書品種來看,學術出版在其中寥若晨星,大學出版社實現優秀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遠。隻有把握發展機遇,立足優勢領域,長期耕耘與積澱,加強與國外出版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才能邁好走出去步伐,從而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提升中國文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走向世界的高質量發展。

立足傳統優勢,推動融合發展

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升級轉型,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評分標准中對此有明確評價。大學出版社隻有順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探索數字化發展戰略,才能在出版轉型過程中抓住機遇。數字出版因其高效便捷、環保價廉、互動多元等特點,對紙質出版進行了有益補充和功能開發。大學出版社的數字出版工作應結合其服務高校教學科研、繁榮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職能展開,緊跟國家政策發展步伐,爭取項目扶持和引導資金,以紙質圖書為基礎向讀者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服務,如提供紙質圖書的電子版、構建相關教學科研與資源建設平台、建立特色資源數據庫等,在原有教育和學術資源優勢基礎上,探索形成內容特色鮮明、技術手段先進、服務專業全面的出版融合發展模式,以期實現出版資源的效益最大化。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