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9年·第5期

增強 “四力”,做 “人民的記者”

費偉偉
2019年11月27日09:05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增強 “四力”,做 “人民的記者”

  歷史是培育信仰的源泉。

  1949年7月4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接見共青團中央團校畢業學員,人民日報記者金鳳到會採訪。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馮文彬將她帶到毛主席面前介紹說:“主席,她是人民日報記者。”毛主席微笑著握住金鳳的手說:“哦,人民日報記者,人民的記者。”

  這是毛澤東主席第二次說這句話。

  就在半個多月前的1949年6月15日,人民日報記者柏生跟隨后來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的李庄採訪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會議休息時,毛主席和代表們一一握手。“主席迎著我的面走來,問我是哪個地區的代表,我有些拘謹地說:‘我是人民日報記者。’毛主席握著我的手,笑著點點頭,說:‘哦,人民的記者。’”柏生后來回憶道。

  人民的記者!

  70年過去,毛主席的教導已成為踏進人民日報大門的新聞人神聖的信仰。尤其是李庄、金鳳、柏生當年所在的人民日報記者部。

  信仰培育精神,精神產生力量。

  人民日報記者部(2009年改名地方部)是“全國新聞工作先進集體”,先后走出多名全國黨代會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涌現出一批獲中國新聞獎(全國好新聞獎)的優秀記者。人民日報紀念創辦60周年時,記者部出過一本《人民日報記者部新聞實踐與思考·燦爛的星河》,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人民日報社原社長張研農為該書作序時寫道:“人民日報駐地方記者是人民日報的‘重要方面軍’,是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是一支對人民日報有飽滿熱情、對人民群眾有深厚感情、對新聞事業有澎湃激情的隊伍。一句話,是一支可敬可愛的隊伍。”

  對人民群眾有深厚感情,所以能寫出一篇篇接地氣、有靈氣、鮮活生動的好稿子﹔對新聞事業有澎湃激情,所以還能在緊張採寫工作之余,寫下許多理論聯系實際、給人啟發的新聞業務研討文章。

  近年來,我以人民日報社地方部的業務研討文章為依據,編寫了《典型人物採訪與寫作》《好稿是怎樣“修煉”成的》兩本書。中宣部決定在思想宣傳戰線開展“四力”教育實踐工作,人民日報出版社和我商量,可否圍繞增強“四力”這個主題,將人民日報駐地方記者在這方面的實踐與思考編一本書,作為新聞戰線開展“四力”教育實踐工作的參考書。我欣然允諾。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之欣然,在於身處其中,對這支隊伍的了解﹔我之欣然,更在於對這支隊伍政治水平、業務能力的堅信。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光陰荏苒,不變的是一代一代新聞工作者的忠誠。對人民日報的飽滿熱情沒有變,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沒有變,對新聞事業的澎湃激情沒有變。

  本書共分四輯。第一輯為《“腳力”:好新聞永遠在基層》,第二輯為《“眼力”:在觀察、發現、辨別中增強定力》,第三輯為《“腦力”:樹立問題意識自覺服務大局》,第四輯為《“筆力”:多寫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每輯各收錄7篇新聞業務研討文章及相應的新聞作品,大都為近幾年人民日報地方分社記者的新作。

  由於本書側重於對“四力”的思考和解讀,故編輯體例上是以文帶稿——以對新聞採寫業務的思考加上相關的新聞報道,而並非整體上對這支隊伍所貢獻的優秀新聞作品作展示。受此局限及篇幅的限制,很多優秀記者沒有入列,很多精彩的報道也沒能包括在內。但閱讀此書,仍可由一斑而窺全豹。

  張研農同志在《人民日報記者部新聞事件與思考·燦爛的星河》一書序中說:“人民日報的地位和報格,要靠記者的素質和人格來實現。這本書,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民日報記者深入現場、不怕吃苦的形象,尊重事實、堅持真理的形象,清正廉潔、弘揚正氣的形象,與時俱進、不甘平庸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形象。”

  讀完本書,相信您一定也會認同這樣的評價,也一定會進一步深化對如何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認識,增強用心用情用力地為新時代寫出好報道的信心。

  編輯本書的過程,於我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次受教育的機會。我為自己工作、戰斗的這個集體而更加自豪——“人民的記者!”

  (作者系人民日報社地方部副主任、《增強“四力”專題解讀》一書主編)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