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時代變革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論媒體縱深融合的決定性因素與智媒傳播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 採集中心,寧夏 銀川 753000)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1·25”講話中提出要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筆者從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內涵著手,分析了成功取得縱深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當前,應以智媒體建設為抓手,在傳播空間、內容制造、技術支撐、傳媒經營、人才培養方面精耕細作。
關鍵詞:縱深發展﹔決定性因素﹔智媒體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11-0000-02
一、 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內涵演變
2019年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上,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口號第一次提出。要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有必要先厘清媒體融合的內涵演變。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重報集團產業公司董事長管洪在《構建引領時代的全媒體傳播生態——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1·25”重要講話精神》一文中,對媒體融合這一概念做了梳理。早在 2013 年 11 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提出,要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這是“媒體融合”第一次寫入黨的中央全會公報。[1]從黨的意志上升為國家行動,是在2014年8 月 18 日的中央深改組會議上。媒體融合在這一年有了明確的行動計劃和指導意見,這一年被業內人士公認為是“中國媒體融合元年”。2016 年 2 月 19 日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媒體從相“加”到相“融”的方法論,這讓媒體融合的內涵進一步豐富。
媒體融合內涵的演變,見証了中國新媒體格局從物理性疊加到化學式裂變的歷程。在此期間,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式的疊加,中央廚房的採編流程再造,“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媒體矩陣搭建,從媒體自身掀起了媒體融合發展的探索。從黨報集團擁抱黨台、黨網、黨微、黨端開始,這場媒體融合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場前所未有的全媒體變革。
筆者認為,黨報、黨台、黨網、黨微、黨端內部的融合,是媒體融合橫向上的探索發展。由黨報、黨台、黨網、黨微、黨端等主流媒體掀起的全媒體變革,相繼輻射到其他商業平台、專業領域甚至縣鄉基層,這是媒體融合的縱向探索發展,顯然縱向發展並未形成聲勢。
“1·25”講話中,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台、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就要共同發力,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2]
二、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在“1·25”講話中,對如何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提出了要求。對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強調,進一步指明了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方向。在此之后,業內人士對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了不少研究。
有學者認為,要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從國家傳播話語權、傳播空間深度把握,要在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上下功夫。掌握國家傳播話語權,是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戰略要求,傳播空間是從地域提出的要求,而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要求仍然屬於內容制造方面的要求。還有學者認為,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需要觀點傳播新思維、內容生產新方式、傳媒經營新思路、人才培養新理念。還有學者認為,想要推動媒體融合走向深入,就要從導向堅守、技術支撐強化和群眾路線出發。
筆者綜合眾多學者對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研究發現,對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決定因素做了歸類。傳播空間、內容制造、技術支撐、傳媒經營是影響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因素,人才培養是決定縱深發展成敗與否的根本因素。進入全媒體時代,黨報、黨台、黨網、黨微、黨端內部的橫向融合已經完成,自上而下由中央到地方的縱向融合剛剛開啟。
在傳播空間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將是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重頭戲。2018年,中央有關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規范密集出台,到2020年底將基本實現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全國全覆蓋。從中央媒體到省級媒體,再到縣級媒體,從傳播空間的延伸明確了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主陣地。
在內容制造方面,黃楚新、郭海威兩位學者認為,實現媒體融合縱深發展,要借力技術革新發力構建智能媒體,要依托比較優勢差異定位協同發展,要推動資源整合提供全域信息服務,要走好群眾路線增進參與優化體驗。[3]筆者認為,全媒體時代內容制造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新的變化。制造媒體內容的不單再是媒體工作者,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有攝像機,人人都是傳播者,所以全員媒體的形成,讓媒體融合時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效媒體。全程媒體無時不在的傳播、全息媒體無處不在的傳播、全員媒體無人不用的傳播、全效媒體無所不及的傳播。[4]專業媒體要搶佔內容制造高地,就要在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上下功夫。
技術支撐方面,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5G、AR/VR、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讓信息的採集分發反饋更智能。這場史無前例的媒體變革中,信息技術在內容生產中扮演著技術支撐、互聯網思維改造、人工智能生產的角色。信息技術可以讓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更徹底,也可以讓媒體融合產品更加多元多樣。
在傳媒經營方面,受全媒體變革影響傳媒行業的業務發生了變化。“新聞+黨建+政務+服務”的多元化信息服務,讓傳媒行業加載了政務、電商、動漫、地產、大數據、旅游等諸多業務,也同時衍生出新的經營空間。媒體融合的縱深發展,讓傳媒行業不再單純依靠廣告收入維持生計,而是自栽自採、多方盈利。
傳播空間、內容制造、技術支撐、傳媒經營的成敗與否,最終都要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基礎。隻有搭建符合全媒體變革的人才體系,才能在這場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戰役中取勝。
三、智媒體是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抓手
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是下一階段全媒體變革的重要課題。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究竟意味著什麼?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教授、博導、重慶市記協常務理事董天策認為,向縱深發展是建立充滿活力的媒體市場主體的需要,也是媒體融合的必由之路。從媒體發展的格局來看,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是不斷探索“政府-媒體-公眾-市場”四者關系的需要。[5]
筆者認為,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要求,就是對傳播空間、內容制造、技術支撐、傳媒經營、人才培養因素的要求。這意味著傳媒新生力量的引入。新生力量帶來的不單純是全媒體人才,還有全新的信息傳播話語方式、新興媒體位入主流、掌握國際國內輿論高地、傳媒人才教育培養、帶入新興產業等等。這股新生力量將為中國帶來一個全新的智媒時代,這將是一場運用信息技術解放傳媒生產力的革命。
以門戶網站、社交媒體為階段的新媒體變革時代已經過去。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以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為代表智能傳播階段。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智能傳播階段的特點,以智媒體建設為突破口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媒體可以讓信息的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更高效、更精准、更智慧,同時推進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讓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媒體縱深融合的一體化效能借智媒體之力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所以在宏觀層面籌謀傳播空間、內容制造、技術支撐、傳媒經營、人才培養的同時,建設智媒體應作為重要抓手緊跟改革步伐。
參考文獻:
[1]管洪.構建引領時代的全媒體傳播生態——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1·25”重要講話精神[J].新聞戰線,2019(3).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EB/OL].新華社,2019-01-25.
[3]黃楚新,郭海威.媒體融合縱深發展需要“四個新”[J].科技與出版,2019(5).
[4]石婧,石長順.全息時代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三個維度[J].中國新聞傳播研究,2019(1).
[5]董天策.切實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N].重慶日報-思想周刊,2019-03-09(9).
(作者簡介:陳玲,女,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採集中心首席記者,碩士,主要從事新聞學研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