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70年70問:重大主題報道策採編發運一體化施行的典型范本
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報道不再是單兵作戰,也不再是單一化運營,需要策採編發運一體化推動。“70年70問”系列報道在這五個方面都有較好的實踐和成效。從“70年70問”的全媒體系列報道看,融媒體時代,重大主題報道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而策採編發運一體化運作則是破解其成功的“互聯網密碼”。
暑期到來,大批游客來到故宮參觀游覽,景區內游人如織。卞正鋒攝(人民圖片)(選自《故宮為什麼能成為“網紅”?》)
重大主題報道是新聞宣傳的重點,也是難點。重點在於它是圍繞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重大活動進行的集中的、大規模的戰役性報道,政策性強,正面宣傳為主﹔難點在於報道主題預先可知,媒體集中式進入,內容同質化,難以創新。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道就屬於這類重點和難點兼具的宣傳主題,中央級媒體、省級媒體都在力求創新、創意,做出不一樣的新聞報道和內容產品,人民網推出的“70年70問”即是其中之一。
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報道不再是單兵作戰,也不再是單一化運營,創意精彩、創新出奇,需要策採編發運一體化推動。“70年70問”系列報道在這五個方面都有較好的實踐和成效。
策——全方位策劃先行,全面精細
70問意味著70篇全媒體文章,若沒有精心組織、精細策劃,70個問題的提出、採寫、編發等工作難以達到系統性和科學性。人民網在策劃70周年系列稿件時,專門成立編寫工作組,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大主題,分別邀請專家學者,舉行多場閉門會議,深入討論、反復商榷、策劃醞釀、共同打磨, 為報道的科學性准確性打下理論基礎。有的主題領域還邀請專家專門進行了深入的暑期調研。經過多次的研判和推敲,形成了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選題框架,為主題報道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有網友在微博#70年70問#話題裡評論到,“‘70年70問’記錄的就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每一問都是一道考研政治大題。”。這些評論恰恰反映出問題的精准、組織的精細、策劃的精確。
採——專業化多媒體採訪,深入扎實
一直以來,新聞網站的採訪報道大多以突發事件的碎片化、即時消息為主,大型、深度的主題性報道並非長項,也並未被網民所認同。但是,人民網在“70年70問”採訪安排上,舉全網之力抽調300余名編輯記者,組成70個報道小組,一方面在技術上適應新媒體時代在線新聞報道的規律,圖文音視頻多媒體採集﹔一方面在角度和寫法上改變過去主題報道高大上的刻板模式,“每一問都堅持‘大主題、小切口’的原則,在大視角下講小故事,從小事件中見大背景,將可親可感的人物、故事、場景與權威理論、觀點、數據相結合,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中蘊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這樣專業、扎實、深入的報道不僅得到網民的評論點贊,也得到專業媒體的認同,《中國的“小巷總理”為什麼管用?》一文被《人民日報》10月25日頭版採用。
編——差異化編排,整體聯動
PC端和手機端是“70年70問”的主要輸出平台,要基於這兩個平台的不同特性進行差異化編排,才能把報道的品質和特色呈現出來。網頁端採用傳統的專題形式,但五個主題下的提問不是簡單的標題列表,而是用小圖和文字動態呈現,活潑靈動。文章頁採用區別於網站文本頁的新模版,視頻報道引領,編者按導讀,正文內容圖文交替編排緩解5000字長文帶來的閱讀疲勞。手機端編排5000字的長文更是個難點,運用恰當的編輯手段和適宜的網頁符號就非常必要。在正文之前添加導讀,在小標題上用顏色過渡,這些都是基於手機端的特性做出的編排。最值得一提的是,無論PC端還是手機端,都能將過往的文章添加為“相關閱讀”,在PC端加載可以掃描到手機端閱讀的二維碼,多方聯動讓“70年70問”真正成為一個整體。
發——多平台推發,融合傳播
新媒體時代,文章採寫編輯的完成只是新聞傳播的開始,用戶是否最終看到才是傳播力實現的關鍵。“70年70問”採用全網多平台發送,包括自有的人民網PC端、手機端、人民視頻、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全媒體終端,第三方平台上的人民網法人微博、官方微信、官方抖音快手賬號、學習強國客戶端、今日頭條、百家號、騰訊新聞、愛奇藝、UC大魚號、華為手機負一屏、騰訊企鵝號等,還有一些媒體平台自發轉載,形成了廣泛的強勢傳播。除此之外,新浪微博設置的“70年70問”話題打開了互動傳播的窗口,2.3億的閱讀 ,4.5萬的討論顯示出主題內容從廟堂走向了草根,從記者的筆端流向了網民的鼠標。
運——產品化思維,精細運營
站在運營角度,每一次大的新聞事件都是一次吸引用戶、留住用戶的契機,都應該借助新聞報道實現提升流量、活躍用戶的運營目的。運營的前提是要有用戶思維,產品思維,從策劃伊始就有運營思維。首先,“70年70問”將厚重的歷史拆解為大眾熟悉的問答模式,回答用戶身邊熟悉的、習以為常的問題,從情感上拉近了與用戶的距離,讓70年的歷史成就不再是遙遠而陌生﹔其次,避開高峰,前期預熱,拉長系列報道時間,讓產品保持持續的熱度。“70年70問”在9月初推出,一方面能提前為新中國70周年主題報道預熱,一方面也是為自己創造出“獨享”空間,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在報道推出之前的各種網上海報宣傳,更是創造了諸多懸念,給了用戶想象空間。而長達兩個多月的報道時長,不僅延續了國慶報道的熱度、溫度,也給自己又一次創造獨享了用戶的注意力,很多自媒體自發轉載“70年70問”系列,與人民網一起成為國慶之后的報道風景。最后,在系列報道之中及完成后,人民網推出《人民網“70年70問”系列報道刊發過半 受到網友關注、肯定》《“70年70問”是怎樣煉成的?》《“70年70問”系列報道收官 探尋“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等文章,引導用戶閱讀理解系列報道,讓採編一線記者走到鏡頭中,揭秘報道創作過程。
從“70年70問”的全媒體系列報道看,融媒體時代,重大主題報道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而策採編發運一體化運作則是破解其成功的“互聯網密碼”。(詹新惠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新媒體教研室主任、數據新聞專業負責人)
延伸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