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出版人錘煉筆力的重要抓手
筆者到太原為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和山西出版傳媒集團舉辦的編輯培訓班授課,了解到2018年山西出版界在省局指導、集團規劃和協會落實下,開展了編校知識競賽、晉版圖書優秀三審意見(審讀報告)評選和編輯手記的征集等3項活動。其中,編輯手記征集評選出來的文稿,已經結集,准備出版。交談中,筆者覺得編輯手記是編輯業務的一個重要產品,山西省圖書編輯工作者協會在山西省委宣傳部和山西出版傳媒集團的指導、支持下,征集編輯手記文稿,是一項創新,也是提高編輯素養、能力的又一個重要環節和重要抓手。結果,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山西省新聞出版局局長夏禎順勢提出,由筆者來為這本書稿寫序,山西省圖書編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建廷完全贊成這個動議並表示由他來督促筆者落實這個動議。筆者一方面叫苦,一方面又覺得確有必要為編輯手記寫一點肯定性文字。
編輯手記的獨特價值與功能
筆者以為,我們抓出版物質量、抓高質量出版,不能總是停留在一般號召和提高認識的層面上,應該深入到編輯業務運行過程的關鍵環節上。審讀報告就是這樣一個環節。審讀報告是編輯加工業務最核心、最基礎的一個環節,是對導向質量和編校質量一個真實的加工記錄。從審讀報告可以窺知,作者文稿的亮點與軟肋和編輯水平的文野與高低。
然而,審讀報告與編輯手記比較起來,似乎后者也還有自己獨到的價值與功能。審讀報告是在選題完全確定下來之后,已經完成文稿的基礎上開始進行加工業務的。也就是說,文稿選題及成稿是前定的,看不出選題策劃的背景與緣由﹔而編輯手記則可以告訴我們,這個文稿當初策劃選題的由來與發展,場景與條件,是如何由最初的一個閃念、一個觸動、一個靈感引發,經過一定的調查研究乃至充分論証,多種因素的加盟最終確定選題的。
比如,《選題是圖書成功的基石》一文的編輯講,2017年年初,又到了一年一度策劃下一年度選題的時候,一位精通山西戲曲的老作者張林雨忽然來訪,交流中受他的啟發,加上作者一直關注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地方戲曲進校園的情況,於是萌生了出版一套《山西地方戲曲》作為校園讀本的念頭。
再如,《落日與朝霞》的編輯是在開始編輯陳思和先生主編的“火鳳凰·新批評文叢”時,讀到金理的文章《這是你的春天,別再沉默——杜涯的詩》,這篇詩評讓編輯興奮不已,於是去找她的詩作來讀,發現她的詩歌朴實、典雅、遼闊、氤氳,有一種令人感動的情愫,可以從中領略風光,感受哀愁,深思生命的有限與永恆。盡管聯系詩人的過程困難重重,出版詩人作品的路程漫長,但該書最終獲得了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的詩歌大獎。
不止這幾篇,就整個編輯手記書稿而言,可不可以說給了我們這樣一種啟發:編輯一定要有長期的相對定向的業務積累和選題萌芽,為選題的悟性靈感做好足夠的儲備﹔同時,編輯還要善於捕捉市場動態和擅長人際交往(這往往是觸發的媒介),這其中的某一場景或某次交談,沒准就產生了重要選題的意念﹔然后作進一步的補充完善、理性推演。於是,好的選題便脫穎而出、應運而生了。
編輯與作者交朋友是一種藝術
從審讀報告裡,即便是從很完整的審讀報告裡,我們隻能看到編輯對作者文稿的增刪、缺陷的補充、錯訛的糾正等。這是單向度的,看不到編輯與作者的交流和溝通、博弈與守成,看不到編輯與作者如何共同完成這一創作的全部過程,而恰恰編輯學會遴選作者,與作者打交道、交朋友,絕對是一種重要的藝術。
比如,由於編輯指出作者已出圖書《蕭勁光大將》中的幾處重大錯誤,獲得了作者極大的信任,成為至交。注意與作者打交道得注意禮貌與說話得體,還有長期的友誼交往,克服利用傾向等。編輯的體會是,作者對編輯的認可非常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出版社品牌。
再如,《閃耀世界的中國奇跡》一書中編輯與作者的互動,選定作者就十分關鍵和艱辛,而且之后的工作展開、准備資料、撰寫提綱、樣稿寫作、審定工作,幾乎是編輯引導作者完成的,可以說,作者的信心也是因編輯的加盟而不斷堅定的。
這就可以得出這樣一些結論:在選題策劃確定和作者完成交稿以后,能否把書稿從半成品加工為成品,加工為較高質量的成品,此時,編輯有無過硬的職業精神和足夠的學養,能否號脈診斷出書稿的病灶,並開出適合的處方,就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否以作者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現學養,說服作者修改,以真誠交往的方式和作者交朋友,就成為書稿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能否把深厚學養和人文情懷鞏固下來、發展下去,就成為編輯能否成為學者型編輯、名編輯的考驗項目。
編輯得在市場營銷方面繼續發力
從審讀報告裡,我們隻能發現編輯的功課做到三審完成后,即告完成、即告停止﹔而從編輯手記裡,我們則能發現,編輯還要對營銷和市場推廣繼續發力,繼續前行。編輯不僅需要用學養應對文稿、應對作者,而且需要借助學養把控需求、分析市場、合理計算、精准投放,還需要在滿足需求、服務讀者進入市場的過程中,獲取新的選題方向,獲取新的編輯力量。
比如,《王開嶺作品中學生典藏版》的編輯營銷就富有典型性,先是認准無料“雞湯文”,推出精准典藏版,接著寫信給廣大中學教師:“閱讀王開嶺,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思想的提升,心靈的豐富,表達的完整。親愛的老師,如果孩子們擁有了這一切,有溫度、有光芒、有氣度的優秀文章是不是可以呼之欲出?”信文極富感染力和穿透力,然后又安排作者作了“獻給青春,獻給語文”的精彩講座。這本書累計發行35萬冊。
再如,《老土豆》一書,插畫、封面設計、營銷等環節,編輯幾乎是全程把關、全面介入。除了寫文案,責編常常直接上陣,在新華書店等場合講這本書的來龍去脈,講這本書的價值、功用。比起純營銷的同志,編輯則可以把自己了解作品的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營銷效果往往還優於作者。
由編輯在推廣營銷環節上的考察可以發現,今天的編輯不只是被要求做知識方面的專家和雜家,就是在出版社內部也不只是對書稿質量負責,而是全過程的、多方位的責任和使命,尤其是在圖書市場價值實現方面的擔當。
一位有追求、有情懷、有理想又肯於記錄、寫作和思考的編輯,把自己對於一本重要圖書加工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改所調,用自己的筆敘述出來,成為自己攀登事業高峰的一個台階,具有文化積累的性質。如果經過一番篩選和編輯加工,把若干編輯手記採納成冊、結集出版、問之於世,則就具有文化傳播、文明傳承的品格了。於是這本《編書記》就可以為所有的編輯所共享,也就在更廣闊的時空實現了它的文化價值。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為這本具有創新韻味的《編書記》叫好。願《編書記》成為編輯朋友成名的階梯,願這本書成為高質量出版的重要路標。
是為序。
(作者系中國編輯學會會長,本文為作者為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編書記》所寫的序言,刊發時有刪節,大小標題均為編者所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