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10期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研究

吉冰冰
2019年12月10日13:45 |
小字號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對我國的新聞傳播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漢語新聞傳播的基礎上,用英語把我國新聞傳播出去也變得愈加重要並逐步向國際化靠攏,而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對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提高中國國際地位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看來,我國新聞在跨文化傳播中仍面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與發展。通過全面分析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的意義和特點,結合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究解決的方式,以期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英語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助力。

【關鍵詞】全球化﹔英語新聞﹔跨文化傳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步入全球化軌道,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更是加快了各行各業的全球化進程,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新聞的獲取。以往的新聞獲取方式基本上依靠廣播或者紙媒,而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如今新聞的獲取方式逐步多樣化,包括國內外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同時,國內新媒體的發展方向開始轉向跨文化傳播,如何能夠把中國特色文化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已經成為我國國際化道路上的重要發展方向。如何在跨文化傳播視域下深入探究我國新聞的現狀和發展,為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提供更多策略,找到適合我國新聞發展的跨文化傳播之路即是我們的努力目標。

一、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的意義

英語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就是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進行融合互通,通過英語語言這座橋梁進行信息的傳播和交流。另外,英語新聞在實現跨文化傳播的同時,還能夠根據群體的不同文化需求進行多元化呈現,打造文化交流的橋梁。[1]從新聞的角度出發,英語新聞傳播的內容不僅包括國內每時每刻發生的重大具體事件,上自國家領導人的出訪,下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還包含這個具有上下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文化精髓的傳播。比如外交部於2018年4月向全球推介了中國河南的英文宣傳片,片中既描繪了中原大地的壯麗河山與人文習俗,又凸顯了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讓世界為之驚艷,中華兒女為之自豪。

英語是全球通用語言,在很多國家也被視為官方語言。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的英語新聞是對外介紹中國的重要途徑,以此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文明。通過英語新聞讓世界了解中國,從而提高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習近平主席就非常重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多次在國際會議中引經據典,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和精髓。而對於我國的英語新聞工作者而言,如何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非常形象和自然地輸出,繼而來推動文化的傳播,提升國人文化自信、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從而實現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的意義和價值,已然是我們這代人應當承擔的重任。

二、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的特點

改革開放之前,國內信息閉塞,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的發展比較滯后。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開始陸續出現一些由國內學者翻譯而來的英文專著。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新聞的跨文化傳播持續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的傳播內容也愈加豐富多彩,體現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我國新聞在世界各國的廣泛傳播,使很多外國人改變了過去的錯誤印象,不但重新認識了這個東方大國,還了解了中國的“一帶一路”,而且逐漸喜歡上了中國的優秀文化,使得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盡管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在改革開放以后發展非常迅速,但因為起步相對較晚,后期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新聞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什麼樣的特征、有哪些關注點和趨勢,現分析如下:

(一)凸顯實用性

傳統新聞傾向於影視明星、社會名人等“顯要性”元素的選題,借助於其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讓媒介機構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而目前開放的新媒體,逐步轉向能夠帶來現實利益的新聞信息,普通人物和日常事件也有可能成為新聞的主角。以下面新聞為例:“中國的5G網絡時代即將於2019年下半年來臨,並且實現商業化運營。”這則通信行業的新聞是跟我國的普通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其作用不言而喻。再如:“在中國傳統的24節氣當中,關於大寒,你需要了解的六件事情有哪些。”大寒季節,南方和北方在吃、穿、住、行各方面有哪些習俗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國內外受眾饒有興趣。這些都體現了我國當前用英語進行跨文化傳播新聞報道的特點之一,即實用性。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的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通過報紙、電視、廣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元化傳播模式向實用性的價值方向發展。

(二)側重特色性

新聞報道通常被視為一種文化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特色性已經成為我國英語新聞在跨文化傳播中的一個重要標志。2019年1月,《中國日報》英文版公眾號上的一則新聞“《啥是佩奇》走紅網絡”,緊緊圍繞國內一個視頻《啥是佩奇》而引發全社會的熱門討論,展示了春節對於全世界中華兒女的特殊意義,傳達了中國人溫暖、團聚的核心價值觀,整則英語新聞突出了中國特色的文化觀。目前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內容相對多樣而全面,已經不再局限於財經和政治領域,開始涵蓋更多的文化元素。在新聞節目中,讓文化碰撞與解讀成為一種習慣,彰顯我國兼收並蓄的文化傳統。[2]這樣既能夠為觀眾傳達比較獨特的觀點、特色的內容,又達到了文化傳播的目的。

(三)表達學習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國際新聞欄目往往表達出不斷學習的理念,一方面傳達全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內部學習,比如新聞系列節目——習近平的學習時代“領導層要求落實工作責任”“呼吁保護文化遺產,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發展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等﹔另一方面,我國國際新聞節目陸續與國外的一些優秀的新聞電視媒體或欄目溝通或相互學習,取其精華,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新聞報道能力,包括處理突發性新聞的報道能力。同時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報道有自身特色的見解,還能夠邀請一些世界權威性的專家對一些突發性新聞進行解析。

三、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中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能力已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全球跨文化傳播的道路上還處於初級階段。目前,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地域差異的影響

從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角度出發,明顯的地域差異造成接收新聞信息的差距。“政府高級官員周五指出,2019年春運預計在下周一到3月1日期間達到29.9億人次,鐵路和航空運輸人次顯著增長”,不了解中國國情和文化習俗的外國人看到這則新聞時會大吃一驚,無法理解這29.9億人次從何而來。因此,地域的不同引起了語言表達和民族文化的不同,同時對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方面,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在語言表達上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從文化的角度上來講影響著人們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方式。另一方面,由地域差異造成的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區別,也讓中西方新聞傳播的受眾在閱讀或觀看新聞時產生理解障礙。

(二)價值取向的不同

“億萬人同時遷徙,隻為一次團圓。”這是BBC紀錄片《中國新年》形容春節的一句話。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體現儒家的集體主義,大多展現出中華民族強烈的家庭觀念和社會群體觀念,以“家庭活動”為中心,以“合家團圓”為主題,這是由中華民族數千年的農耕文明及其以血緣、家庭為紐帶的內向型經濟模式決定的﹔西方傳統節日文化信奉個人主義、英雄主義,以自我為中心,強調個人和競爭,更看重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聯系,十分注重個人性格的張揚與個人情感的表達。因此,我國的英語新聞工作者在新聞的編寫和翻譯的過程中如果不了解中西方價值取向的具體不同,勢必會給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專業人才的缺失

目前我國跨文化傳播新聞類人才的培養面臨著很大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中文類新聞的人才較多,跨文化傳播新聞的人才相對較少,其中英語類新聞專業人才的培養也嚴重不足。因此,我們要對英語新聞人才的培養加大力度並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以期培養更加國際化、專業化的跨文化傳播新聞隊伍。目前我國的跨文化新聞報道既需要擁有專業知識和熟練技能的新聞傳播人才,還急需在跨文化新聞表達、撰寫和翻譯方面的綜合人才,包括英語新聞的制片人、記者、翻譯等。

四、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的措施

作為全球的官方語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基本上都能夠接觸到英語,用英語進行新聞報道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講都是跨文化傳播的窗口,很多國家都意識到了其重要性。因此必須不斷地增強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的競爭力,突破重重困難,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資源。為了能夠促進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發展助力。

(一)打破跨文化新聞傳播的地域界限

我國對跨文化新聞傳播的編輯是在漢語的基礎上對英語的重新編碼過程,語言受到不同地域的影響,反過來也會對不同地域的文化發展產生一定影響。我國新聞的跨文化交流需要打破中西方的地域界限,以提高英語新聞的可接受性。在編輯英語新聞的過程中,需要打破中西方的地域界限,不影響受眾理解的新聞內容可直接編譯,因為地域不同造成受眾理解偏差的新聞內容則不可直接編譯,有些需要保留原文態度,有些需要把握文章精髓﹔有些新聞在詞匯、結構和句型的選擇上要完全符合英語的語法規則和表達習慣,有些新聞要打破地域界限以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新聞受眾的文化需求。

(二)把握跨文化新聞傳播的價值取向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在強調價值取向差異、追求自己價值觀的同時,也必須承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取向也存在共性。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進一步增強,各國文化呈現出百花齊放又相互交融的狀態,對某些新聞焦點有著共同的價值觀,比如環境保護問題。如何看待新聞的准確性,關注新聞背后的“事實維度”和“文化維度”﹔如何精准把握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價值取向,在我國的英語新聞傳播中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對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國的英語新聞報道在探求不同國家文化共識的基礎上,還要探索中國特色的文化傳播途徑,實現中國新聞的個性化傳播。[3]

(三)建設跨文化新聞傳播的專業團隊

信息的收集是新聞傳播的基礎。網絡信息時代,很多新聞的傳播速度是驚人的,面對這種現狀,我們必須建設專業的跨文化新聞傳播團隊,從而為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打下良好的基礎。現代化的跨文化新聞傳播團隊既需要英語新聞報道及其制作的專業人才,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媒體技術來整合相關的新聞信息,及時地採訪、及時地編輯、及時地報道,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跨文化新聞的傳播體系。與此同時,跨文化新聞傳播的專業團隊還需要具備處理突發新聞的能力,在突發新聞現場能夠適當簡化英語報道的相關流程,或者靈活轉變新聞報道的方式,若來不及詳細編輯可以利用簡訊進行第一時間報道,從而提高跨文化新聞報道的實時性。

(四)平衡跨文化新聞傳播的流向、流量

我國跨文化傳播的不平衡表現在新聞流向和新聞流量兩個方面,相較於從發達國家流入的英語新聞,我國流向發達國家的英語新聞信息量較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新聞對外傳播的內容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整體形象。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多元語境,我們必須建立起多元化的跨文化新聞傳播的媒體語境,平衡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的流向、流量,才能夠在復雜的跨文化傳播系統中佔有一席之位,獲得清晰表達自己獨特觀點的渠道。

五、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新聞傳播現狀較以往有所不同。跨文化新聞傳播作為我國信息傳遞和文化輸出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言而喻。盡管我國英語新聞的跨文化傳播過程中還面臨一些困難,但其確實提高了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促進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互動交流,同時有助於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我國新聞媒體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新媒體的出現也給中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有必要去完善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報道的體系,讓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傾聽中國故事、熱愛中國文化,不斷提高我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秀俊.英語新聞對跨文化傳播的作用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9(4):212-213.

[2]羅冰.英語新聞跨文化傳播能力的提升路徑[J].新聞戰線,2019(3):27-28.

[3]代芳芳.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英語新聞的跨文化傳播探究[J].新聞愛好者,2019(3):84-86.

(作者單位:國家檢察官學院河南分院)

(責編:段佩伶(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