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9年第12期

新時代中國電視綜藝觀念的演變與思考

紀君
2019年12月19日11:38 |
小字號

來源:《視聽》2019年第12期

摘要:本文於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梳理新世紀中國電視綜藝形態的發展過程,分析節目形態變遷所隱含的“競演”“脫口秀”“真人秀”“文化”觀念層次上的演變,針對新媒體沖擊、海內外交流模式失衡、明星問題頻發、娛樂審美偏頗等電視綜藝市場的問題及困境展開思考,力圖探求中國電視綜藝變化之歷程,為電視節目的創新再發展提供啟示。

關鍵詞:電視綜藝﹔真人秀﹔網絡綜藝﹔新媒體

一、電視綜藝之演變歷程

中國電視綜藝觀念的演變歷程自20世紀90年代至2004年,經歷了晚會節目、游戲娛樂節目、益智類節目和真人秀節目四個發展時期①。2005年后,融合和創新成為電視綜藝演變的主調,大量受國外影響並經由本土化改造的選秀競演類、脫口秀、真人秀和文化類節目活躍熒屏,在給觀眾帶來視聽盛宴的同時,也存在令人堪憂的同質化、娛樂化問題以及創新困境。電視綜藝在這十余年間的變與不變之間,不斷探尋發展之路。

2005—2009年,選秀類綜藝節目掀起熱潮,以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東方衛視的《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等節目為代表。這類節目深受《美國偶像》等海外選秀節目模式影響,主打“平民競賽”“選秀造星”,經選秀一舉成名的“快男”“超女”“好男兒”們,不僅補給了各大衛視綜藝節目的藝人資源,更推動了粉絲文化的發酵,綜藝節目中的“偶像”及“偶像崇拜”苗頭初顯。

2010—2015年,版權引進、模式化節目大量涌現。受英國約會節目《Take Me Out》影響的婚戀交友類節目如《非誠勿擾》(江蘇衛視)、《我們約會吧》(湖南衛視)等,一度佔領各大衛視綜藝黃金檔。從2010年東方衛視購買《英國達人秀》版權推出《中國達人秀》開始,海外綜藝模式引進的風潮在全國興起,引自韓國MBC電視台音樂類綜藝的《我是歌手》(湖南衛視)、來源於《荷蘭好聲音》的《中國好聲音》(浙江衛視),開播時收視率均穩居同時段綜藝收視率第一。2013年湖南衛視購買韓國MBC電視台《爸爸!我們去哪兒?》節目版權推出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為模式化綜藝節目帶來現象級的收視奇觀,這檔“零差評”的明星親子節目也開啟了國內戶外真人秀的大門。自此,綜藝節目數量激增,成為各大衛視搶佔收視高地和注意力資源的焦點,重金投資海外版權,高價聘請明星和精致化的節目制作已不鮮見。模式化綜藝節目為衛視帶來的穩定收視和巨額利潤,讓各大衛視紛紛開始各類型綜藝節目的投資制作。這一時期真人秀綜藝的題材和類型雖不斷拓展,但歸根結底沒有跳出對海外模式的模仿、搬用甚至克隆,終究只是“拿來主義”式的成功。

2016—2019年,曾經火爆的室外真人秀、選秀真人秀再難出爆款,模式化綜藝收視疲軟,現象級綜藝蹤跡難尋,中國電視綜藝市場亟待創新綜藝節目形態,原創綜藝的打造已成為當要之務。2013年起,中央電視台帶頭掀起了文化類節目的熱播狂潮,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獲得不俗收視成績之后,又相繼推出了《中國成語大會》等眾多精品文化類節目。之后文化類節目迅速升溫並登錄各大衛視平台,文化類節目的內容主題與變現形式也更為豐富。如今,創新成為中國綜藝節目形態變遷的主題,原創類尤其是文化原創類節目獲得衛視的持續關注,同時電視與視頻網站正走向更加深度的融合。

二、電視綜藝之觀念演變

通過觀察2005年以后中國電視綜藝觀念的演變歷程不難發現,此時中國電視綜藝形態與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第一個十年”已有巨大不同,電視節目形態的相互雜糅、融合創新已成常態,一檔電視節目可能具備多種綜藝節目類型的特征。

從競演、脫口秀、真人秀、文化這四種不同綜藝觀念的演變中便可見一斑。競賽類節目從平民選秀到明星競演,致力於明星群體的深度甚至跨界開發,競演領域也得到專門化細分﹔脫口秀節目表現為內容更新與媒介變遷,更多地融合了互聯網元素﹔戶外真人秀更加傾向於游戲搭配敘事,情節寓於體驗,展現出大制作、明星化、情節化、消費化的新趨勢和特征﹔文化類節目植根中華特色,原創意識凸顯,不斷融合詩歌與音樂、歷史與表演、經典文化與時尚流行,甚至使用現代媒體技術去打造、還原古典文獻中的審美意境,實現文化的想象、還原和演繹。

三、綜藝觀念演變之反思與趨勢

近年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快速且多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受眾流失、交流失衡、明星濫用、泛化娛樂等諸多問題,亟待反思和規整。與此同時,隨著融媒時代的到來以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電視綜藝在發展過程中也呈現出了許多新思路和新趨勢。

一)拓展傳播渠道: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

2008—2018年,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從2億增加到6億,視頻用戶繼續向手機端集中,網絡綜藝上新總量穩中求進,高品質、高口碑的精品節目不斷涌現。雖然電視綜藝已有多年的制播經驗、高水平的內容模式和成熟專業的運作團隊,但隨著網絡自制綜藝的崛起,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受到猛烈沖擊,平台轉向、受眾遷移,節目變現受挫的困境越發突出,同時電視綜藝的“綜N代”后勁不足,現象級節目再難尋覓。反觀網絡綜藝,2015—2018年上新節目數量從96部一路飆升到157部,頭部網絡綜藝以真人秀節目為主,脫口秀類、選秀類、文化紀實類、生活體驗類四大網綜類型最受關注。與此同時,網絡綜藝抓緊內容升級的關鍵,逐漸實現精品化、獨播化、創新化②,熱門網絡綜藝層出不窮,不斷為視頻平台增收。攜帶互聯網基因的網絡綜藝因其尺度靈活、模式多樣、搞笑互動的優勢得到用戶和贊助商的極大青睞,這也進一步壓縮了電視綜藝的生存空間。

但與此同時,互聯網平台的發展也拓寬了電視綜藝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多的衛視通過將自制綜藝同步投放網絡,與視頻網站深入合作,並借互聯網之力開發並宣傳其衍生綜藝產品。由此可見,實現台網聯動、延伸IP產業價值鏈,是電視綜藝在融媒時代中延續其發展動力的關鍵所在。

(二)重塑交流模式:引進與原創相結合

中國電視綜藝不論是從最初的知識競猜、草根選秀,還是到如今開啟霸屏模式的明星真人秀,大多來自於國外綜藝模式的經驗借鑒或版權引進,處於輸入比嚴重大於輸出比的單向度國際交流體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電視節目的形態創新。隨著電視真人秀等綜合性電視節目霸屏時代的到來,“綜N代”節目漸顯疲態,電視節目的形態變革之路似乎正走向停滯。“抄無可抄”,模式綜藝的同質化及其所引發的收視疲勞正在急切召喚電視綜藝節目的理念創新和形態創新。

中國電視節目形態與模式需要創新,並肩負挖掘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責任。中國需要向世界積極地展示自己,並刺激世界人民想要主動、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願望。雖然近年來國內電視綜藝節目對海外版權的過度依賴已逐漸改觀,引進與輸出相結合的局面正在打開,如江蘇衛視的《全能星戰》與以色列節目模式公司Armoza簽約版權協約,成為首個輸出的音樂類節目﹔央視的《中國好歌曲》在戛納春季電視片交際會上將版權賣給了英國國際傳媒集團……③但要真正以“中國原創”“中華特色”在國內“站穩”、在國際上“立住”,中國電視綜藝還需重塑交流模式,實現引進與原創相結合,並著力加大電視綜藝的內容與形態創新。

(三)多元化主體建構:明星搭檔素人

粉絲經濟的發展,使綜藝節目越來越看重明星價值以及流量明星的挖掘,

綜藝節目成功與否甚至取決於參演明星的數量、咖位,“得明星者得市場”的錯誤觀念一度盛行,由此綜藝市場出現了“天價片酬”“千萬大咖”等諸多明星問題。

明星的加盟在給電視綜藝節目打開新天地,甚至帶來現象級收視效果的同時,其中暗含和引發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已不容小覷。其實從2015年廣電總局加強針對綜藝節目的調控以來,明星使用問題便開始被關注和聚焦,2017年廣電總局進一步研究措施遏制明星“天價片酬”以及最強“限星令”的頒布,將電視綜藝中明星使用所觸發的問題再次推向話題風口。

明星片酬過高,使得節目的制作經費被擠佔和壓縮,節目的內容質量被拉低和忽略﹔過度的“明星炫技”使節目過分娛樂化,從而喪失真實性和思想性,審美價值削弱﹔電視綜藝被明星主導也使得節目整體價值觀發生偏移,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物欲消費等不當觀念的宣傳正誤導大眾……目前電視綜藝對明星的盲目依賴和過度消費,通過偶像加持賺取眼球經濟,降低了節目的創新力和本土性,也是對窺私、盲從等粉絲心理的縱容,不利於綜藝市場的健康發展。

電視綜藝與明星到底應保持怎樣的關系?節目中的明星與素人又該如何平衡?當下大量的電視和網絡綜藝實踐都在找尋著上述問題的出路,如探索明星帶隊式、素人養成式、明星陪伴式、明星引導式等多種星素結合的節目呈現方式,建立明星、素人、觀眾之間的緊密關系鏈,等等。打造綜藝節目有溫度、有態度的人文關懷,實現明星搭檔素人、劇情擁抱生活、節目融合大眾,也許是當下綜藝節目打破明星壟斷僵局,推動形態創新演變的新思路。

(四)兼顧娛樂化與審美性:吸金又吸睛

電視媒介開啟了娛樂業的大門,排斥哲學、拒絕思考,“致力於為觀眾提供娛樂,不需要動腦筋隻為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尼爾波茲曼所預言的電視娛樂化時代早已到來,如今娛樂生產已成為各大衛視搶奪注意力資源的核心競爭力。“娛樂興台”的代表湖南衛視就是秉持“快樂中國”的核心理念,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具活力的電視娛樂品牌”,最早開啟了電視節目娛樂化定位的先河。電視綜藝節目作為后現代主義娛樂化潮流的產物,如今成為衛視、網站娛樂生產的核心輸出口,這種“娛樂至上”的綜藝理念雖能助力節目在短期內籠絡大量受眾並獲得“虛高”收視率,但背后存在的泛娛樂化、媚俗化、文化品質與價值趨低化的問題正在消解節目自身的生命力。缺乏審美價值的“無腦娛樂”,拋卻思想引領的“淺層狂歡”,實際上只是一場耳目歡愉,最終隻會窄化和束縛電視綜藝的發展空間。

電視綜藝節目應進一步實現娛樂性與審美性、商業性與藝術性的平衡,達到既叫好又叫座、既吸睛又吸金的效果,在正向價值觀和思維意涵的內核基礎上,進行多元化、大眾化的包裝宣傳,並始終堅守內容為王的原則。

四、結語

當前,中國電視綜藝題材類型不斷拓寬,節目形態日趨多樣。在競賽游戲類節目中,“明星競演”主題吸睛不斷,開播五季的湖南衛視《我是歌手》、開播四季的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作為老牌綜藝,收視依然不俗,浙江衛視《演員的誕生》僅開播兩季,關注度已持續攀升。隨著《壹周立波秀》《金星秀》《世界青年說》等口碑電視綜藝脫口秀的停播,更多的脫口秀節目轉為網絡制播,一度成為網綜崛起的發軔之作。真人秀仍是當下最熱門的電視綜藝類型,憑借其逐漸精進的制作技術及情節的打磨穩居收視高地,但泛娛樂、淺思考、低審美的問題依然存在。文化類節目作為電視綜藝市場的一匹黑馬,以央視帶頭,迅速流行於衛視平台,給電視綜藝的觀念創新注入了富有中國特色、原創精神的一劑強心針。

2005年以來,中國電視綜藝經歷了模式淘汰、觀念更迭、內容擴充、形態革新等過程,中國電視綜藝的觀念演變與創新仍在路上,需要學界與業界的持續關注。

注釋:

①張國濤.電視綜藝的觀念演變[J].現代傳播,2005(06):65-68.

②2018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EB/OL]. 2018-11-28.http://www.199it.com/archives/802136.html.

③江蘇衛視《全能星戰》簽約以色列公司 [EB/OL].北晚新視覺, 2013-08-29.http://www.takefoto.cn/viewnews-44882.html.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博士生)

(責編:段佩伶、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