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格局下新聞傳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
——以西藏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為例
(西藏民族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陝西 咸陽 712082)
摘 要:媒介融合對新聞傳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聞傳播實踐教學面臨實踐教學課時佔比偏低、“雙師型”教師缺乏、實驗室建設滯后、如何突出地域特色、多學科融合等方面的挑戰。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為例,對學院開展的實踐教學改革從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實驗室建設、突出“藏”字號教學特色、充分借助校內外資源開展教學合作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梳理和總結,並對學院實踐教學所面臨的挑戰提出建議。
關 鍵 詞:媒介融合﹔新聞傳播教育﹔實踐教學﹔部校共建﹔西藏民族大學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12-0000-04
一、媒介融合格局下新聞傳播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傳媒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與傳播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古登堡金屬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現代報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無線電技術帶來了廣播事業的誕生,之后是電視技術,再后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網絡媒體成為繼紙媒、廣播媒體、電視媒體之后的“第四媒體”。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的出現並沒有使傳統媒體消亡,新舊媒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呈現出融合發展的趨勢,使媒介融合成為當前全媒體時代的發展方向。
媒介融合已經上升成為我國的國家戰略決策,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的集體學習上強調,“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融合媒體人才的培養也已納入國家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戰略,2018年9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提高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能力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加快培養會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
媒介融合對新聞傳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聞傳播學專業是依據傳統媒體對人才的需要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這種按媒介種類來設置的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已經不能適應媒介發展的現實需要”。[1]近年來,已有不少國內外高校在新技術發展和媒介融合背景下對新聞傳播學科從專業設置、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在探索中不斷累積經驗。而作為應用型學科的新聞傳播學,其實踐性強的特點決定了教學改革最終的落腳點體現在實踐教學,因此,在媒介融合格局下,實踐教學勢必要做出改革與創新,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和社會需要的新聞傳播專業人才。
二、媒介融合格局下新聞傳播實踐教學面臨的挑戰
(一)實踐教學在新聞傳播整體教學計劃中所佔比例偏低
在新聞傳播學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與理論課時相比,實踐課時所佔到的比例偏低。尤其在地方院校,“一方面在於單門應用性課程中實踐課時所佔比例較低……另一方面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理論課時更是遠遠高於實踐課時。”[2]理論是實踐的基礎,隻有打牢基礎才能有高質量的實踐,但在有限的課時資源中如何兼顧好理論與實踐,是新聞傳播實踐教學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具備業界經驗的“雙師型”教師人才缺乏
高校教職對學歷、學位的高要求,有助於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及師資隊伍的理論水平,但學歷的高門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具備豐富業界經驗的人才進入到師資隊伍中來。以西藏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為例,近年來引進的人才以應屆畢業的博士、碩士為主,師資隊伍呈現出年輕化的特征。高學歷的青年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對媒介融合等新理念、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這對於教學科研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優勢﹔但缺乏在媒體等業界的實操經驗,對於實踐教學而言是無法忽視的短板。
(三)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新聞傳播類實驗室建設的滯后
如前文所述,傳媒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與傳播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而“媒介實驗室是介於社會互動的演練場,是處於十字地帶的樞紐,連接著行業、教育、科技。”[3]作為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型學科,實驗室建設對於新聞傳播學科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受制於“自然科學需要實驗室,人文科學不需要實驗室”等偏見的傳統觀念,在高校中,文科實驗室無論是從受重視程度、資金投入力度還是建設理念上,都無法與理工科實驗室相比。而即便是已經建成的、較為完備的高校新聞傳播類實驗室,隨著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業界發展需要,無論是從實驗室建設理念還是實驗器材的更新等方面,后期都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一旦斷層就會造成實驗室建設的滯后。而對於多數高校而言,經費不足成為制約新聞傳播類實驗室建設的首要問題。
(四)如何在媒介融合實踐教學中突出地域特色而不是程式化地“復制粘貼”
基於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和區域特色等因素,媒介融合在不同省區、不同市縣的發展不盡相同﹔同理,定位不同、培養目標不同的高校,在媒介融合實踐教學中也不能程式化地按照某一種或幾種“教學模板”簡單地“復制粘貼”。對已有的國內外高校媒介融合實踐教學優秀經驗,各高校要根據自身辦學情況,結合本地區媒介融合發展情況和人才需求情況,突出特色,對本校媒介融合實踐教學進行探索。
(五)媒介融合涉及多學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做好“融合”是難點
媒介融合不僅包括新舊媒體從內容上、組織架構上的融合,還涉及媒介技術層面的相關知識等,不僅僅是新聞傳播學科內部的“融”,更是多門學科交叉發展的“合”。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如何整合院系內外教學資源、將優勢最大化,做好“融合”是難點。
三、西藏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實踐教學改革探析
西藏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是西藏自治區唯一的新聞傳播學院,現設有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4個本科專業。學院重視專業素質和能力培養,突出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擁有全面專業能力為教學重要目標。下面就學院在媒介融合格局下的新聞傳播實踐教學改革進行總結與分析。
(一)課堂內外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實踐教學力度
媒介融合對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的需求是要具備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要掌握採、寫、編、評、攝、播等多種專業技能。在課程設置上,學院將攝影、攝像2門課程設置為學院4個專業的必修課,根據專業方向不同,課程內容的側重點不同﹔打破傳統的專業壁壘,使每個專業的學生都能掌握攝影、攝像基本技能,為培養復合型人才打下專業基礎。同時,學院根據不同專業分別開設不同的媒介融合課程,包括《融媒體出鏡報道》(新聞學、廣播電視學),《新媒體營銷》(新聞學、廣告學),《融媒體傳播導論》(廣播電視學),《全媒體視聽產品創作》(播音與主持藝術)等。
在應用型課程的課時分配上向實踐課時傾斜,使學生在實操中不斷提升專業技能。例如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專業的必修課《融媒體出鏡報道》共68課時,其中講授20課時,實踐48課時,實踐課時佔比為71%﹔廣告學《平面廣告設計》實踐課時佔比為50%﹔播音與主持藝術《電視播音主持》實踐課時佔比為70%等。
除了課堂上的實踐課時,學院還鼓勵教師通過帶學生參加學科競賽,“以賽促教”,在實踐中檢驗教學成果。此外,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的校園電視台、校園廣播台、《陽光傳播》報以及運營的“創意民大”微信公眾號等,這些校級傳統媒體、新媒體在學院教師的指導下,由在校生為主體全程參與採訪、編輯、排版及節目採制與播出等各環節,成為學生課外實踐的渠道﹔學院還設有“唯一色工作室”、“初域工作室”等為學生提供專業實踐平台。
按照學院的教學計劃,本科生在大三第二學期將前往媒體、傳媒公司等相關單位進行專業見習,使學生在見習過程中進一步檢驗實踐教學成果。
(二)加強與業界的聯系,多角度、多層次完善師資隊伍建設
如前文所述,西藏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資隊伍結構有待加強,具備業界實操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作為為西藏培養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的單位,藏族教師的數量嚴重不足。學院除了在人才引進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外,還通過“雙千計劃”挂職交流、部校共建、實踐實戰項目等方式多角度、多層次培養學院中青年教師,使人才結構更加合理。
西藏自治區自2015年9月開始實施由中宣部、教育部開展的高等學校與新聞單位從業人員互聘交流“千人計劃”,截至2019年8月,西藏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已有5名青年教師分別赴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西藏廣播電視台交流挂職,參與新聞單位一線採編工作,向常年在新聞戰線的記者編輯學習,將新聞理論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把握西藏新聞工作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在有限的時間裡得到較為迅速、全面的鍛煉和成長﹔回到教學崗位后,挂職經歷反哺教學,尤其有利於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而來自西藏日報社和西藏廣播電視台的7名記者、編輯、播音員、主持人則走進課堂,分別承擔新聞採寫、新聞編輯、藏語播音等課程的教學,並開設系列講座、指導校園媒體採編工作,極大地彌補了學院“雙師型”教師匱乏的短板。
2015年4月,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與西藏民族大學簽署協議,共建新聞與傳播學院,由自治區宣傳部對學院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提供支持。2019年上半年,學院9名師生全程參與由中宣部和自治區宣傳部組織的中央記者團採訪活動,進行實踐採訪與教學活動,開展新聞專業實踐與社會調研。
學院積極鼓勵中青年教師申報“西藏自治區高等院校教師專業實踐實戰能力提高計劃項目”,通過寒暑假進入媒體、傳媒公司進行實踐、調研等,不斷完善中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
(三)不斷完善實驗室建設,重點打造“西藏融媒體實訓中心”
學院所設“新聞傳播綜合實驗中心”為西藏自治區示范教學試驗中心,總值逾1300萬元,實驗設備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居西部地區前列。現有非線性編輯實驗室、音頻實驗室、畫室、虛擬演播室、演播室等實驗室供學院4個專業的實踐教學使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實驗室初建時期的建設理念和實驗器材等已不能滿足媒介融合的需要。借著2020年學院將搬遷至新校區的契機,同時結合教學需求,學院對實驗中心建設進行了重新的布局與規劃,並將重點打造“西藏融媒體實訓中心”。
“西藏融媒體實訓中心”計劃分視音頻採集設備實驗室、全媒體交互式演播實訓平台、新聞數據可視化包裝實驗室、融媒體實踐教學及綜合實訓系統、中央廚房報道指揮實訓系統、演播室及實驗室舞美燈光系統6個部分進行建設,以最新的廣播電視技術和融媒體技術等手段為支撐。建成后,該中心將在技術上居於西藏前列,引領西藏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同時,學院將與西藏媒體間建立協作機制,充分發揮高校的師資優勢、實驗設備優勢和資源優勢,為西藏媒體提供專業培訓、繼續教育等,並可就西藏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供人才培訓。
(四)突出“藏”字號教學特色
作為西藏自治區唯一一所新聞傳播學科體系完整的新聞傳播教學單位,學院成為為西藏輸送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的主要單位,培養的畢業生遍布西藏各地、市、縣媒體及黨政機關、傳媒公司等,過硬的政治素養、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突出的專業技能使他們中的很多人已成為西藏傳媒行業中的佼佼者。
根據與自治區宣傳部共同簽署的部校共建協議內容,雙方將重點建設藏漢雙語傳播、媒介經營管理、新媒體傳播、西藏對外傳播等4個人才培養方向,突出“藏”字號教學特色,立足西藏、面向中西部,著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聞傳播教育。
學院高度重視對藏族學生的培養,教學中對藏族學生普遍薄弱的寫作能力加強訓練,並針對藏族學生具備藏漢雙語能力的天然優勢開設諸如《藏語播音》等課程,使藏族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在就業市場更具競爭力,培養西藏緊缺的優秀民族新聞傳播人才。
學院還為西藏基層新聞傳播從業者提供專業培訓。2016年6月,西藏民族大學與西藏自治區阿裡地區改則縣簽訂“校地”合作協議,其中新聞與傳播學院和改則縣文廣局進行“校地”合作,對改則縣文廣局人員進行培訓。截至2019年6月已培訓六批8人次。根據反饋,通過一學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強化培訓,參培人員回到工作崗位后,在拍攝技能、節目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五)充分借助校內外資源開展教學合作
學院利用重點高校對口援藏及學校在陝西異地辦學的優勢,在學術研究、學科建設、學生交流等方面先后受到對口援助的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提供的高端支持,並與陝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在教學、科研等方面開展合作。同時,學院還就西藏對外傳播、無人機航拍等學科交叉方向與學校外語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等開展教學合作。
技術是文科院校的短板,在媒介技術方面,學院與北大方正、艾迪普、華棲雲等在媒介融合領域具備一定實力的專業公司開展合作,對師生進行融媒體技術方面的培訓。
四、結語
綜上所述,西藏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媒介融合格局下的新聞傳播實踐教學具有鮮明的特色、具備一定的優勢,但也仍面臨諸多挑戰。
第一,高校新聞傳播實踐教學普遍存在的,因工作量無法認定導致教師對實踐教學熱情不高的問題。“實踐教學耗費教學者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在當前高校科研導向的評價體系下,實踐教學成果卻很難計入考核,導致教師對實踐教學的熱情普遍不高、投入精力有限。”“科研的巨大壓力很難讓老師將如此多的時間投入實踐教學,難免影響實踐教學質量。”[4]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學校教務等相關部門進行協調,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機制,提高教師實踐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第二,實踐教學與實驗中心、校園媒體及工作室的聯動仍有待加強。目前,實驗中心除實驗教師承擔課程教學任務以外,其他實驗員較少能直接參與到課程教學中。建議讓有能力承擔實踐教學的實驗教輔人員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根據實踐教學的安排及實際需要,採取任課教師與實驗員共同代課、實驗員獨立代課等多種方式進行﹔一方面能夠減輕專職教師實踐教學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為實踐教學質量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校園媒體及各工作室為學生提供了模擬訓練平台,對學生了解、熟悉媒體工作流程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是學生進行課外實踐的有效途徑,目前參與學生以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為主、涵蓋全校多院系學生,但校園媒體及工作室與教學的直接聯系較少,也未能覆蓋本院全體學生﹔建議相關課程可將實踐環節與校園媒體及工作室的工作內容進行結合,使更多學生受益。
第三,如何將產研結合、提升教學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力,更好地服務於西藏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既是難點,也是“西藏融媒體實訓中心”建成后的重點任務。“校地合作”的培訓形式是一個能夠借鑒的模式,可以進一步惠及到西藏自治區其他媒體,利用學院的師資優勢為地方台媒體從業人員提供專業培訓:參培人員在培訓期間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進行理論學習,利用綜合實驗中心的設備資源提高工作技能﹔同時充分發揮學院的專業優勢和西藏獨特的資源優勢,在課題開展、紀錄片拍攝制作、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推動西藏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和加快人才培養,獲得學界與業界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與新聞教育改革[J].今傳媒,2009(1):21-24.
[2]李艷梅.融媒時代地方院校新聞實踐教學的變革與發展[J].今傳媒,2016(10):12-13.
[3]欒軼玫,蘇悅.媒介實驗室的三個階段及未來發展趨勢[J].傳媒觀察,2019(7):8-16.
[4]劉婧婷.聚焦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實踐教學模式研討會綜述[J].新聞戰線,2019(5):110-111.
(基金項目:西藏民族大學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媒介融合格局下新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2017341)。
作者簡介:劉暢,女,西藏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實驗師,文學碩士,主要從事新媒體研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