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的歷史景深,演員張藝興詮釋明英宗朱祁鎮的“成長感”
——喻國明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
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專委會會長
《大明風華》最近在優酷和湖南衛視播出。在歲末年初的電視劇市場,這部以明朝為背景的電視劇,聚集了一眾實力派演員,在尚未開播之時就聚焦了市場的目光與觀眾的期待。從播出情況來看,連續21天收視率城市網、全國網雙網第一,優酷熱度站內持續第一,取得了良好的收視和傳播效果。
所謂一部好劇,就是要與當代人對話、與觀眾對話,營造觀眾的看見感與參與感。《大明風華》在文藝創作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家國情懷,為觀眾鋪陳開一幅宏大的明朝畫卷,情節中流露著中國家庭特有的情感表達,全劇始終圍繞難以選擇卻羈絆一生的家人展開。導演張挺說,想要把該劇創作成一部“沒有時代隔膜的劇”,家長裡短、生機勃勃,但權力對於人的異化又撕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從觀眾的角度看來,《大明風華》話本般的家常口氣,平淡敘述與詼諧溫暖中所蘊含的歷史波詭、人生困境、兩難抉擇,常常使得觀眾心有戚戚,好奇探身於這宏大的畫卷與歷史景深之中。
《大明風華》的歷史背景,跨越了明朝永樂至天順年間五帝六朝,劇中人物也是在歷史風波中逐漸成長。在最近開啟的英宗篇,張藝興飾演的明英宗朱祁鎮出場,引發了網友新的討論。繼“朱家五子”之后,張藝興飾演的朱祁鎮也將會是故事裡皇族群像中重要一大亮點,他和他人生跌宕背后所隱喻的整個明王朝的自此轉折都將成為《大明風華》后半部分的重要看點。
歷史上明英宗朱祁鎮兩次稱帝,經歷了“人生的傳奇色彩與命運的跌宕起伏”,《明史》評價他“無甚稗政,則盛德之事可法后世”,《明朝那些事》裡說他偏聽偏信,犯過錯誤,冤過忠臣,但也是一位因為飽經風波而“能夠理解別人的痛苦的人”。朱祁鎮人物經歷與性格如此復雜,為演員張藝興留下了極大的表現空間。在熒幕表演中,所謂人物性格和角色雕琢是需要演員從語言、動作、表情等塑造出來的,刻畫得越豐富細膩,越能夠抓住觀眾的心。從這方面來說,張藝興表演上有見解,用心血,夠細致,對於人物拿捏得很是到位。
劇中,在關於朱祁鎮前期在皇宮中的生活描繪上,張藝興有自己的功力所在。帶著含著金湯匙長大的皇家背景和人物光環,張藝興早在他所飾演的角色朱祁鎮一出場時,就通過如對跟母親爭執時的慫和莽,對太監王振的庸和信,對祖母的嬌憨和任性,對眼前皇位和國家的懵和狂等等這些截然不同的感情和情境的細致揣測拿捏,把這個在父輩光環籠罩下成長的少年皇帝,迫切想建功立業証明自己,又城府不深的叛逆樣子演繹的很細膩自然。土木堡之變后,他由身份顯赫、錦衣玉食的少年帝王轉為兵敗被俘、輾轉風雪的階下人質,整個英宗人生故事的整體調性由跳脫歡快頓時轉為沉郁悲涼,表現這樣的人生起伏和宿命弄人對於一位年輕演員來說,實在是不小的挑戰,而令人驚喜的是張藝興對人物塑造竟出乎大家意料地如此到位且自然。有網友評價說正是張藝興“眉眼中的悲情”,使得英宗兵敗被俘、雪中飲酒、眼神滄桑的片段成為了片中屬於這個人物的高光時刻。在深陷敵營的處境中,朱祁鎮以其氣度和風范使部分瓦剌貴族折服並受到一定程度的禮遇,而后從大同到宣府再到北京一路輾轉,大漠烽煙中遭遇的“變形記”也塑造了他性格中沉郁冷靜的部分,回到北京,多年囚禁,奪門之變后始露帝王心術。從懵懂的年輕人到飽經憂患、經歷坎坷的政治家,人生旅途中的三次巨變影響了張藝興所塑造的人物朱祁鎮在不同時期的典型性格重塑,正是這種矛盾但又真實,並充滿“成長感”的人生際遇造就了張藝興飾演的朱祁鎮在整個故事大背景和皇族群像裡的獨一無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這是張藝興一月份在微博上引用的詩句,冥冥之中,似乎也遙遙呼應他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展露的、想做一個好演員的心意。回顧他的演藝經歷,從《好好先生》開始,到《老九門》《黃金瞳》,再到憑借電影《一出好戲》獲得第25屆華鼎獎最佳男配角榮譽,這讓我們看到了張藝興的前行與用心,就一如他的微博名“努力努力再努力”,他用實力詮釋了一個真正優質偶像實打實的付出和進步。在《大明風華》中,他能夠細膩地把握朱祁鎮的年齡跨度和心境歷程,使這個角色的完成度極高,也給觀眾帶來了很多的驚喜。正如觀眾評價說“觀眾對角色的感情就是對演員演技的認可,當朱祁鎮回來之后滿目滄桑的眼神勝過了他的扮相時,我們真正看到了一個演員對角色真正的尊重和真正演員應有的樣子”。
演員的成長,需要長期的思考與磨練、需要時間的沉澱。《煙雨平生藍天野》中曾說到,“演員的天職就是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明星轉型也需要歷練,需要好的作品。流量時代瞬息萬變,而對於作品的極致尊重,對於屏幕熱愛的初心、對於塑造角色的敬畏感、對於演技純粹的追求,才是演員之路常青的根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