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社會視域下“IP劇熱”研究【2】
(二)視覺風格與劇情的分離
在景觀社會下,與產品分離的人,越來越強大地生產其世界的所有細節,於是就越來越處於與其世界分離的境地,尤其是他的生活已經成了他的產品。同理,影視集團為了盈利,弱化拍攝,強化宣傳,造就了視覺風格,但與原著相悖。
1.服裝造型與劇情分離
隨著IP劇一直在電視行業創造收視奇跡,顯現出來了巨大的市場價值,引來了眾多模仿者,導致了IP劇生產模式化、故事情節同質化、服裝造型固定化的現狀。而由於資金有限,服裝造型往往是被打壓的首要目標,例如《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劇情是圍繞服裝展開的,但是裡面角色所穿的服裝卻與之相反,尤其是格蕾絲所穿的服裝,沒有將時尚女魔頭的感覺體現出來,僅僅用大遠景,仰拍的鏡頭來彰顯主角的社會地位。服裝與劇情已然不在一個層面上,這種現象在電視行業一直層出不窮,但《延禧攻略》和《陳情令》等IP劇,服裝與劇情完美地契合著,制作逐漸走向精良,也告訴觀眾雖然此類劇情與服裝相分離的現狀依然存在,但依舊有IP劇逐步走向精良。
2.選角與劇情分離
由於IP劇商業化運作,在生產制作時往往以市場為導向,注重對受眾需求的滿足,往往忽視內容建設,所以熱門IP劇往往都是高顏值+熱門IP,導致觀眾隻注重顏值,不注重劇情,當紅“小鮮肉”成了收視率的保障。在《流淌的美好時光》中,選角採取現當代慣用的“小鮮肉”“小仙女”,如馬天宇和鄭爽,其中顧森湘的選角引發爭議,原著清純校花未能體現,這種選角與劇情相悖的現狀在翻拍劇中也見怪不怪。但《從前有座靈劍山》中王舞的扮演者張榕容被嘲諷不能體現王舞原著之美,其后卻因演技圈粉,這也為導演選角提供了思路:主創在選角時“照方抓藥”,綜合考量,原著中所需的顏值不夠,可以用演技來彌補。
3.數字技術與劇情相分離
在IP劇的古裝玄幻中,數字技術佔據著主要的位置,為了給觀眾呈現更好的視覺效果,導演往往會選擇綠幕拍攝,用后期制作來呈現書中所描述的亭台樓閣、人間仙境。但是一部分導演為了壓縮拍攝時間,摳圖完成所有劇情,例如《孤芳不自賞》因為摳圖而惡評居多,《如懿傳》3D效果的荷葉也引起了觀眾熱議,這種數字技術與劇情相分離的現狀在IP劇中比比皆是。相比於《香蜜沉沉燼如霜》將大量資金投放到數字技術上,后期即使宣傳資金不到位,也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較高的收視率。這顯現出一個道理,制作精良的劇作,哪怕宣傳未到位,也會獲得良好的收視率。
三、IP熱播劇作為彌散景觀的商品
關於景觀統治形式的問題,分為集中的形式和彌散的形式。其中,彌散的景觀伴隨著商品的富足,商人們造出偽真相,在這個自相矛盾的社會中,因為把消費者與社會隔離開,永遠不知道真相。景觀分散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了整個社會。因此在這個社會下的IP劇在制作環節上跨媒介傳播成為了常態,粉絲獲得了沉浸式體驗,也沉浸式地消費。
(一)制作環節
由於粉絲自帶生產力,尤其是在如今新媒體技術平台的支持下被更大限度地釋放出來,粉絲與原創者的互動不是在電視劇播出之后,而是在整個創作過程中,粉絲甚至會影響原創者創作。並且在制作環節初期的題材選擇中,就與粉絲口味相趨近,增強互動,吸引受眾關注。例如《琅琊榜》,制片方在選角時與受眾互動,投票選角,構筑出粉絲可以參與電視制作的美好景觀,這樣的參與會使受眾獲得滿足感,同時也是宣傳的噱頭,使該劇未播就廣受關注﹔開播后又以制作精良、符合原著而廣受好評,受眾在制片方制作的龐大景觀中無意識地將點擊率送給了對方,也獲得了自我滿足。
(二)傳播過程
網絡和新媒體是對傳統電視劇播出渠道的一大沖擊,電視屏幕由單一變向多元,為了適應這一新的現狀,IP劇在傳播過程中就要開發多元渠道,重塑傳播過程,實現跨媒介傳播。例如《陳情令》改編自墨香銅臭的小說《魔道祖師》,后經動漫、快看漫畫、同人文以及電視劇播出后的告別演唱會傳播,賺足了粉絲流量,在現如今視覺傳播的視域下,彌散到粉絲所關注的方方面面。
四、結論
“文化中心成了商業中心,上層文化逐漸變得低俗,工人和他的老板看一樣的電視節目。”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提到文化工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改變,文化工業是景觀社會的產物,景觀表現為一種巨大的實証性,既無可爭辯又難以企及,它所說的無非就是“出現的就是好東西,好東西就會出現”。它所要求的態度原則上就是這種被動的接受,通過其絕無爭辯的出現方式,通過其對外表的壟斷,景觀實際是已經得到了這種被動的接受。大家隻在虛幻的幸福感中不自覺地承認現有的社會秩序。IP劇佔據市場主導,其過度娛樂化的特點使大部分受眾在觀看IP劇時沉浸在麻痺的娛樂快感中,並不會主動地思考其中的情景和故事,成為“單向度的人”。德波指出了景觀的特征:“少數人演出,多數人默默觀賞的某種表演”。這種觀點現在看來未免太過悲觀,現如今互聯網中的互動性充分展現出來。大眾在網絡上暢所欲言,另一種景觀由此產生,除了被動地接受,也可以選擇景觀。當然這也是一把雙刃劍,擁有互動平台的同時,也是資本控制的另外一個幫凶,受眾稍不注意就會沉溺在制作者精心創作的龐大景觀之中。
參考文獻:
1.[法]居伊·德波.景觀社會:情境主義國際系列[M].張新木 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
2.[德]居伊·德波.景觀社會評論[M].梁虹 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