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孟琳達:我們都是"兩會夜歸人"

人民網人民視頻記者 孟琳達
2020年06月02日08:5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們都是“兩會夜歸人”

5月28日全國兩會正式閉幕,同歸回家的小伙伴在動車上呼嚕打得震天響,按照他的話就是:“最后3天連熬兩個大通宵,平均睡眠3小時,困得哆嗦。”

今年的全國兩會,由於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原因顯得格外“特別”,大會期間實行全程封閉式管理,鼓勵記者“雲採訪”代表委員。那麼除了話題感之外,如何增強採訪的現場感就成了技術創新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5G+8K、雲直播、三維可視化、AR主播模式……一個個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的詞在今年的兩會宣傳報道中密集得“家喻戶曉”。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台前展示的每個體現智媒運用的詞語背后,都是一群看不見的年輕媒體人的“5+2”“白+黑”。新節目、新技術,從創意到實現的過程跟演員上台表演一樣,台上7天台下可能70天的“功”,加班酸爽的狀態讓我更願意用我們的一個欄目稱呼他們:兩會夜歸人。

這個欄目是微博熱搜“常客”,今年播出已是第三季,也是人民網人民視頻兩會期間推出的品牌欄目之一。隨著節目的傳播,網絡上也有了“黨的薇婭”“牛書記”“溫暖的雙肩包”等熱詞出現。多個行業頭部微信公眾號對《兩會夜歸人》刊文點評。微博平台#兩會夜歸人#話題運營吸引@中國交通、@中國鐵路等50余家政務官方大號、@人民日報海外版、@環球人物雜志等120余家媒體參與,微博話題總閱讀量1.3億。

替節目成功高興的同時,大家也替自己的黑眼圈感到憂傷。這檔欄目的核心成員隻有3名,同時還負責另外兩檔節目的制作,人均工作14小時+,每天採訪結束關上電腦都在凌晨兩點之后。文字團隊深夜拿到採訪速錄還要連夜整理出一篇篇新聞現場稿進行后期新媒體推送。我就是文字審核團隊的編外一員,每天配合主力隊員一起從幾萬字的速錄中挑選新聞點進行二次編寫,近視眼的我,眼鏡都快挂不住了。

我們採訪的是兩會夜歸人,我們是比夜歸人更了解北京深夜的人。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我們參與策劃執行的一個全新大型線上對話節目《兩會雲客廳》。簡單來說就是:利用5G低時延、高畫質、強互動的技術手段搭建兩會虛擬演播廳,通過三維實景建模、平面動畫結合實景拍攝的線上三維立體虛擬場景,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不受場地制約,實現“一鍵入廳”,與主持人進行實時對話,並將採訪內容三維可視化。

聽不懂沒關系,未來這樣虛擬與現實結合、大屏小屏互動呈現5G時代新特點形式的節目隻會越來越多。

那個困得哆嗦的小伙伴就是這個節目團隊的主創成員之一。《兩會雲客廳》自5月22日到28日一共錄制了10期節目,共邀請38位嘉賓參加虛擬演播廳的“雲訪談”。7天10期節目,這背后是20多人團隊的連續通宵作戰。主題策劃、嘉賓邀請、腳本編排、直播錄制、后期宣發……每加播一期,每個環節的每個人都得和時間搶出雙份的時間來。時間不夠怎麼辦?半夜加班來湊。

令人戰戰兢兢的還有嘉賓網絡突然降速、畫面抖動、代表委員突然響起的電話等突發狀況,都需要周密的應對預案。每天每期節目錄制完畢,不管多晚團隊都要再開個碰頭會復盤當天所有流程,找問題想辦法改進環節。

休息,隻會比昨天更晚一點點。

一支筆寫不盡今年兩會的所有感觸,千言萬語一句話:在新媒體的浪潮中,有這麼一群媒體人,不論年齡大小、不論實踐的過程多麼的曲折,扛起智媒轉型的大旗,他們義無反顧、責無旁貸。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