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報業+廣電,媒體整合是否"一刀切"?

2020年06月19日07:35 | 來源:中國記協網
小字號
原標題:前沿 | 報業+廣電,媒體整合是否“一刀切”?

編者按:今年5月10日,廣東汕頭融媒集團正式挂牌成立,整合汕頭經濟特區報社和汕頭市廣播電視台,“報業+廣電”模式再次引發新聞界廣泛關注。近年來,各地“報業+廣電”模式探索推進。2016年4月,寧夏原銀川日報社、銀川市廣播電視台整合為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2019年8月,浙江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紹興傳媒集團正式挂牌,成為全省首家報業和廣電融合改革的市級媒體……

“報業+廣電”能否真正實現“1+1>2”?是否是地方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模式?今天,我們邀請三位業內專業人士,梳理整合思路,分享“試水”體驗,共同探討在全媒體傳播體系構建中打通各個平台、發揮各自優勢、實現深度融合的有效之道。

媒體整合三問三答

陳建華

關於媒體整合,目前總體處於實踐探索階段,如何有效整合並實現融合發展,尚需進一步觀察與研究。要真正實現整合目標,做到“1+1>2”,必須回答好為什麼整合、整合之后做什麼,以及融合發展怎麼做三個問題

近年來,一撥媒體整合潮在國內興起,波及省、市、縣三級媒體。在浙江11個設區市中,已有紹興、湖州兩市報社和廣播電視台合並,分別成立市級新聞傳媒中心。作為去年一大亮點,全省已完成縣級媒體的整合,主要是縣級廣播電視台和報社或傳媒中心、報道組、政務新媒體等合並。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戰中,90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快速響應、整合資源、全媒聯動,著力打通疫情防控宣傳引導“最后一公裡”,初現媒體整合成效。

然而,關於媒體整合,目前總體處於實踐探索階段,如何有效整合並實現融合發展,尚需進一步觀察與研究。要真正實現整合目標,做到“1+1>2”,我認為必須回答好三個問題:為什麼整合、整合之后做什麼,以及融合發展怎麼做。

為什麼整合?

——適應媒體變革,促進深度融合,鞏固壯大主流輿論

從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媒體融合發展和建設全媒體高度重視,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別是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圍繞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從戰略到策略,從目標、方向到路徑、方法,都作了系統闡述,是指導媒體融合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我們必須把媒體整合放到媒體融合的大背景、大趨勢中去認識和把握,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方針,密切聯系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媒體融合的實際,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圍繞目標任務做好頂層設計並積極付諸實施,以整合促融合,不斷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

整合之后做什麼?

——優化老媒體,發力新媒體,推動媒體深度融合

幾家新聞單位或媒體合而為一,不是為合而合,也不是在原有的媒體格局中修修補補,而應以整合為契機,認准方向和目標,大力發展新媒體,尤其是移動新媒體。整合需要講究策略,可以穩定存量、做大增量,舉全集團(中心)之力,建設一個無愧新時代、面向未來,具有強大影響力和高粘合度的新媒體。對原有傳統媒體,包括日報晚報、廣播頻率、電視頻道等,則著眼於優化提升,促進其優質內容通過新媒體平台廣泛傳播。

融合發展怎麼做?

——堅持內容為王,堅持移動優先,形成全媒體傳播格局

“內容為王”不多說,就是堅守媒體本位,堅守新聞理想,以正面宣傳引領主流輿論。

這裡重點說說“移動優先”。整合是為了更好地融合,而媒體融合的主要方向和出口又在哪裡?就在移動互聯網,就在手機。今天,手機已然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首要渠道。甚至可以說,發力手機、佔領手機是王道。因此,移動優先,不妨“發力一端”——高度重視手機客戶端建設,將其作為新媒體發展的重中之重。

要整合各方資源,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打造一個統一的、平台化的手機客戶端。這個客戶端首先是新聞客戶端,同時也可以是復合政務及各類服務的“一站式”客戶端。在這方面,地方媒體尤其是市、縣融媒體中心,因為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具有深耕本地的獨特優勢,完全有條件做到“一端在手,應有盡有”,進而推動形成全媒體傳播格局,促進整合效應的最大化。(作者為中國記協常務理事、新媒體專委會委員,浙江省新媒體專委會主任委員)

汕頭融媒集團:

牽住融為一體的“牛鼻子”

李逸夫

宣傳事業和融媒產業是“一體兩翼”。努力構建“主業穩固、多元共贏”的發展格局,以產業反哺事業,是汕頭融媒集團建設新時代主流黨媒的著力點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媒體融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對新時代媒體發展形勢的新變化和新挑戰,2019年11月,廣東汕頭市委決定整合汕頭經濟特區報社和汕頭市廣播電視台,組建“汕頭融媒集團”。今年5月,汕頭融媒集團正式挂牌成立,整合報、台、網、端、屏等媒體平台矩陣,構建起從紙端到指端、從平台到全域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成為粵東地區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主流黨媒集團。

從加強頂層設計,到優化採編流程﹔從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到探索多元產業發展格局,一場媒體深度融合的改革正全面有序展開。做精做強新聞主業,打造區域領先的傳媒產業,汕頭融媒集團正著力推進宣傳事業和融媒產業齊頭並進,積極探索媒體融合改革“汕頭模式”。

強化頂層設計 精簡高效催化融合質變

媒體融合不是簡單合並,而是“融為一體、合而為一”,這就必須牽住“牛鼻子”,從頂層設計入手,以激發隊伍競爭活力為目標,打破體制機制束縛的桎梏,推動管理體制、治理結構、運營模式的系統重構,解放生產力。此次改革在保留事業單位建制的同時,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組建汕頭融媒集團(國有文化企業),全面實行企業化管理、考核、監督。

汕頭經濟特區報社和市廣播電視台原有在職在編人員共741人,另有離退休人員481人,平均年齡47歲。面對這支龐大、老化的隊伍,如何既維護原有干部職工的利益,確保隊伍穩定,又增強新機構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建立精簡高效的組織架構和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是改革的關鍵。按照“業務傾斜、精簡歸並”的原則,集團機構設置實現扁平化,既有利於強化媒體管控,又適應傳媒產業競爭。改革后,內設部門從65個精減為25個,大幅減少62%﹔正科級職數從47個減少為24個,減少了近50%。

與此同時,深化分配機制改革,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制訂績效考核薪酬管理辦法,實行“以崗定薪”“以績取酬”,充分體現公平公正、獎勤罰懶,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動力。

整合優質資源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

作為汕頭的“主流聲音”,汕頭經濟特區報社和市廣播電視台各自擁有成熟的資源平台,但長期以來,報台各媒體資源分散、低水平重復、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十分突出。此次媒體融合從相加到相融,通過流程優化、平台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

一體策劃、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全天滾動、全網覆蓋。汕頭融媒集團以建設融媒體指揮中心為抓手,完善由編委會統一調度指揮的新聞生產機制,建立支撐內容策、採、編、發的物理空間和軟硬件建設,努力實現全市輿論宣傳、政務發布全覆蓋、一盤棋管理。

在實踐中再造,在探索中完善。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疫情防控報道成為擺在媒體面前的重大宣傳戰役。集團率先在新聞採編流程改造中推行媒體融合,推出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新聞報道和融媒產品,取得了積極社會效益,也鍛煉了融媒隊伍。2021年,第三屆亞青會將在汕頭舉辦。汕頭融媒集團正以承接好亞青會形象宣傳任務為契機,統籌內宣外宣、線上線下和全媒體傳播,牽手CCTV中視體育公司,在汕頭日報和海外知名華文報紙開辟亞青專版,在電視和移動客戶端開辟亞青頻道,吹響了“全媒體宣傳汕頭亞青”的號角。

產業反哺事業 推動事業產業協同發展

宣傳事業和融媒產業是“一體兩翼”。面對經濟下行、廣告收入下滑的形勢,努力構建“主業穩固、多元共贏”的發展格局,以產業反哺事業,是汕頭融媒集團建設新時代主流黨媒的著力點。

依托媒體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集團向產業開發、形象策劃、文化傳播、文化版權、旅游會展、影視制作等文化資產和傳播領域發展,努力打造多元發展產業格局。同時,拓展媒體融合發展新空間,牽頭成立“5G+4K+AI融合應用協作體”,攜手華為公司、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廣電網絡公司、鐵塔公司等六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推進前沿技術與媒體融合發展深度融合,建設5G直播實驗室、“美麗汕頭”5G+VR直播平台和4K/8K高清視頻制作中心,構建融媒產業生態圈,大力拓展數字經濟產業。

守正創新、勇立潮頭。汕頭融媒集團將堅守輿論陣地,深耕新聞主業,不斷加大對內容生產、平台融合、數字經濟、產業拓展的投入,探索“網絡+傳媒+產業”的多元發展模式,構建現代融媒產業體系,不斷提高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奏響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樂章。(作者為汕頭融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

“雙核路徑”推動裂變傳播

丁 洪

三年多實踐探索,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形成了報紙、電視、廣播、網站、新媒體五大傳播體系以及若干傳播平台的5n現代傳播體系,積極利用先進技術,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和媒體影響力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由原銀川日報社、銀川市廣播電視台於2016年4月整合而成,形成了報紙、電視、廣播、網站、新媒體五大傳播體系以及若干傳播平台的5n現代傳播體系,實現若干傳播平台的傳播效果呈現n次方裂變。經過三年多實踐探索,確立了“中央廚房”、銀川發布客戶端兩個核心,“內容創優、移動優先、共享融通”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目標,新聞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不斷提升。

“雙核路徑”提升輿論引導能力

集團融合后,輿論引導能力進一步增強,新媒體及時權威發聲,爭取到了輿論主導權。集團構建起的跨部門、跨媒介、跨平台新聞編輯加工的“中央廚房”,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等五大編輯部和全媒體採集中心全部進入,統一協調指揮全媒體採、編、播、發各個環節,大大提升新聞內容審核把關能力和信息發布速度。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中央廚房每日早晨媒體策劃會。

在此前提下,銀川發布客戶端作為官方權威信息發布窗口,承擔起權威發布和引導輿論的作用。特別是在遭遇突發事件時,銀川發布及時、准確、連續發布權威信息,有效引導輿情走向平穩。今年疫情期間,集團以銀川發布客戶端為核心的新媒體矩陣,與報紙、電視、廣播傳統媒體平台全媒體聯動、全媒體策劃,通過設置專欄專題、制作優質融媒產品等方式,及時准確發布權威信息,及時報道防疫進展情況,及時辟謠網絡不實信息,獲得了市民的關注和認可。

“內容創優、移動優先、共享融通”提升媒體影響力

集團進一步加快內部融合改革步伐,以“內容創優”打造爆款產品吸引受眾,不斷推出優質新聞產品,挂牌成立了12個工作室,推出《銀川晚報》《直播銀川》《這裡是銀川》抖音號,探索節目新樣態,編創融媒新產品,形成品牌個性。今年疫情期間,集團全媒體矩陣發布文字稿件、短視頻、H5、動漫、海報等作品超過14000多條次,《援鄂日記》40多篇,其中,銀川晚報微信超過10萬+的信息50多條。《直播銀川》和《這裡是銀川》抖音號發布相關短視頻300余條,多篇推文點擊量超百萬。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融媒體中心新媒體平台編輯正在編輯發布稿件。

以“移動優先”轉化創新成果抓住市場,集團把優質資源、內容向銀川發布客戶端聚集,截止2019年11月底,銀川發布下載量達到42.52萬。此外,銀川晚報微信公眾號關注量達到20.95萬,銀川新聞網微信公眾號關注量7.56萬,直播銀川官方微博粉絲達到22.53萬,直播銀川頭條號粉絲突破21萬,“直播銀川企鵝號”“直播銀川一點資訊號”“直播銀川搜狗號”等同步運營拓寬品牌影響力﹔以“共享融通”推進全媒體一體化發展,集團攜手銀川市三區兩縣一市共同建設“銀川市金鵲雲媒體融合平台”,整合媒體資源,實現市與縣區兩級全媒體策劃、全媒體聯動。這一系列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措施,使得集團媒體影響力不斷提升。

先進技術賦能媒體深度融合

集團致力於先進技術應用賦能媒體融合發展。建立融媒創新應用實驗室,通過對各項新媒體技術的研發和利用,推出VR類、音視頻類、無人機類、科技類、數據類產品和應用,領跑周邊地區新媒體市場。

下一步,集團將推進5G融媒創新實驗室建設。建立銀川VR基地,生產大量全景、VR 產品,將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緊密融合。直播間功能融通提升媒體品牌傳播力,其中,電視直播間功能融通,打造以全媒體模式、高清化、多運維、實景+虛擬的集多功能一體化全媒體演播室,實現4K、高清、網絡同時直播與錄播。打造廣播融媒直播間,將集團旗下三個廣播頻率視頻化,通過與全媒體演播室的打通,實現廣播音頻視頻化,通過直播、錄播的形式呈現廣播+視頻的節目效果。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通化,將《新聞聯播》《直播銀川》《電視問政》等明星欄目通過網絡直播在銀川發布客戶端、微信朋友圈等進行直播,增加受眾群體,提升傳播力。例如2019年,集團電視台跨年直播和3 15晚會都實現了電視、廣播、新媒體互聯互通。(作者為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台長)

本文內容分別由浙江省新媒體專委會、汕頭融媒集團、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提供,轉發請注明來源為中國記協網。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