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日報社“事企分開”回歸“本位”
2020年上半年,長春日報社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媒體融合深度發展,又通過媒體融合發展促進體制機制改革,通過“事企分開”使報社回歸“本位”,在媒體融合深度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互動之路上進行了全新探索。
改革動因:破除管理體制障礙
“改革開放以來,地方黨報社從財政支持到承包制、從承包制到公司制、從公司制到集團制、從集團制到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長春日報社社長孫成軍向記者介紹,無論管理體制怎樣變化,有3個突出問題始終未能得到很好解決。
第一是機構性質定位問題。報社因歸屬黨委序列,形似機關﹔因機構性質為“事業單位”,形似有主管部門﹔因經費形式為“自收自支”,形似企業。因而,在實際工作和政策適用中,有時報社被當作機關而忽略了事業屬性,有時被當作事業單位而忽略了“自收自支”,有時被當作企業而忽略了“公益單位”。
第二是經費保障問題。改革開放前,一切按計劃生產和保障。改革開放后,報社在經費形式上由財政支持轉向自收自支,實行企業化管理。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市場環境變化,報社經營工作越來越難,難以實現“自收自保”。
第三是融合發展問題。從互聯網問世之日起,傳統報業即面臨融合發展課題。開設幾個平台、開通幾個賬號,有了網、端、微,即視為實現了媒體融合發展,但並沒有在體制機制上實現真正的“融合”。
孫成軍認為,這些問題的出現,症結在於報社作為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和“自收自支”,形成事實上“事企不分”的狀態。從2016年開始,長春日報社探索進行了效能改革,著力加強規范管理,初步實現了“脫困”“重生”,但“事企不分”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根本解決。
2020年上半年,長春日報社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以促進媒體融合深度發展為目標,推進“事企分開”,致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使報社“歸位”,真正發揮黨媒的職責作用。
改革目標:實現“事企分開”
“始於互聯網時代的媒體改革,本質上既為融合發展所驅動,也是為了促進融合發展。”孫成軍介紹,基於這一起點和終點的改革,必須重視頂層設計,為什麼改革?怎麼改革?隻有清晰地回答了這些問題,才能保証改革的方向和效果。
長春日報社的改革分3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准備階段。初步形成改革思想和改革方案后,召開職工代表大會集體討論通過,使改革成為報社員工的共識,改革內容為全體員工所共知。
第二階段為實施階段。組建採訪中心、編輯中心、融媒中心等10個工作單元,統籌相關領域工作﹔撤銷發行管理處、印刷管理處、長春晚報編輯部、長春商報編輯部、廣告管理處、全媒體編輯部、長春新聞網。組建長報發行、長報印刷、長報文化、掌上融媒、長春長晚等6家公司。原報社的經營職能由相關公司承擔,將經營業務從報社剝離。
第三階段為完善階段。改革啟動實施之后,一周之內機構調整、人員安置、職能確定、政策落實到位,確保人員平穩過渡,工作有序銜接,事業編人員採取派駐方式到新公司工作,保留原職級、職稱不變,執行原聘用合同,正常參加職稱評審、職級晉升。
通過改革,實現了理順關系的目標,採編、行政和黨建工作,按事業單位管理和運行。經營工作由企業承擔,實行企業制度。報社與各社辦企業之間實行授權經營、成本核算、購買服務、目標激勵、績效約束,實現公益事業由報社負責,經營業務由社辦企業負責。
改革評估:構建融合發展新生態
孫成軍介紹,長春日報社的體制機制改革,致力於解決阻礙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通過改革探索,構建了融合發展新生態,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這與中央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媒體融合深度發展的要求是一致的。
通過改革,經營工作轉由企業承擔,明晰了報社和社辦公司之間的關系,報社主要負責承擔市委賦予的新聞宣傳任務,社辦企業負責報社賦予的經營任務,相關工作得以理順。
通過改革,理順了人員關系。上世紀,報社成立了多家“僵尸公司”,員工以“公司編”身份在報社不同崗位工作至今。通過改革,204名“公司編”人員身份關系得以理順,歷史遺留問題基本解決。原報社旗下擁有《長春晚報》《長春商報》,名義上實行了公司制改革,實際上仍未實現公司運營。本次改革,兩份都市報採取公司制,事業編人員全部退出,真正實現了都市報運營市場化。
通過事企分開、分級管理,實現了“瘦身”。報社內部機構設置從37個減至31個,本級在崗職工從757人減至553人,經營費用由3139萬元減至1873萬元,實現節約1266萬元。
通過改革,增強了公共服務能力。報社組建了移動媒體傳播部,對融合發展工作進行統籌,堅持統一指揮、分級管理、獨立經營、差異發展。支持和鼓勵各新媒體公司開拓市場,全部新媒體平台向公司聚合。
通過改革,加快了媒體融合步伐。組建了融媒體中心、融媒體視頻演播室,強化了“長春+”手機客戶端,創建了獨立主辦的長春新聞網,長春晚報抖音號、企鵝號、頭條號等全面開通,長春日報社和社辦公司互動聯合,實現了報、網、端、微,文、圖、聲、影的全媒體傳播新生態。
“在深化長春日報社體制機制改革的過程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改革,創新體制與機制,解決紙媒與新媒體的矛盾。”孫成軍介紹,通過改革,一方面解決了融媒運營工作由誰負責的問題。新媒體運營全部轉為公司運作,實行獨立運營、自負盈虧,走市場化道路,不再是紙媒的附屬。另一方面,解決了採編和管理人員激勵問題,改革了沿襲10余年的採編考核辦法,變因崗因人獎勵為因產品獎勵,以工作數量和質量為標准,政策向“好稿”“好版”聚合,鼓勵和支持紙媒記者、編輯在旗下新媒體公司兼職獲酬。由此理順了紙媒與新媒體的關系,以各公司為主體,形成了新的媒體矩陣。
“改革也有不到位的地方,主要是囿於政策和現實原因,資產劃轉和人員身份轉換暫時無法全面到位,需要有一個過渡期。”孫成軍並不回避問題,“改革就是探索和創新,先把主要問題解決了,不足的地方逐步完善。”
“推進媒體融合深度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媒體發展過程中的一次深刻體制機制變革。”孫成軍介紹,經中共長春市委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長春日報社近日完成了階段性改革任務,體制機制實現了根本轉換,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