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綜藝咖"的春天終於到了 困局隨后

張榆澤
2020年07月24日06:10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綜藝咖”的春天終於到了困局隨后

幾個月前,在《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的后半程,有不少觀眾表示,沈騰和賈玲在節目中的狀態沒有以前飽滿了,時不時會流露出疲憊的神態。在這些“抱怨”中不難看到,綜藝節目即便人數眾多,也吸引了唱、演甚至其他行業的各路神仙加入,但真正能夠承擔核心功能的人非常有限。何炅說,“綜藝變得誰都可以來做,但是卻又不見得每個人都做得好。”

怎樣才算是做得好呢?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搞笑”本來就很難了,要在不同類型的綜藝中恰如其分、恰逢其時地“搞笑”更是難上加難。最近騰訊視頻推出了一檔選拔綜藝新人的節目《認真的嘎嘎們》,按照創作者最開始的意圖,節目就是想要生產一批能夠穩定持續地幫助綜藝產生效果的人。

這檔節目選拔綜藝新人時的考核結果,分別是代表有趣的“嘎”和代表無趣的“尬”。這兩個字本來也是努力搞笑時的一體兩面,做得好能夠化解尷尬場面,成為輸出笑點的契機,謝依霖在十年前《大學生了沒》中的“一秒變格格”頗為經典,現在看來依然讓人捧腹不止﹔而做得不好則有可能讓環境瞬間凝固,在《認真的嘎嘎們》中有一位學員把同一個段子連著表演了兩遍,在導師集體給出“尬”之后,又嘟嘴賣萌解釋這是“重復”表演手法。

好在《認真的嘎嘎們》從本質上不是一個喜劇類節目,而是一檔專業探討節目,讓人捧腹大笑只是選人過程中的附加品。這個設定讓觀眾能夠與節目達成某種程度的和解,不至於用“好不好笑”來給節目蓋棺定論。

近年來喜劇類綜藝越來越多,光是《歡樂喜劇人》就已經做到了第六季,再加上各大衛視和視頻網站層出不窮的節目,觀眾一方面感嘆“越來越不好笑了”,兩個小時的小品合集似乎看起來寡淡無味,一方面又對各種段子趨之若鹜,這個春天光是一句“淡黃的長裙”就引發全民改編熱潮。

視聽媒介一個重要功能便在於提供娛樂,讓觀眾沉浸到那種完全放鬆的場景中。從《正大綜藝》到《快樂大本營》,再到這兩年的《喜劇總動員》《笑聲傳奇》等,“讓觀眾笑”變成一個創作越來越顯性且重要的標准了。從某種程度上講,誰能制造笑點,便能贏得一大半收視率。但喜劇類綜藝越做越內卷,也越疲憊,導師們都是熟面孔來回串場跑,選手們一周一個劇本內在消耗實在嚴重,更重要的是這些表演雖然完整,但大多是一次性的,創意變成了一錘子買賣。所以電視上的喜劇之路何去何從?互聯網時代的娛樂姿態該是什麼樣的?社會情緒又該如何撫慰?這些問題都懸而未決。

《認真的嘎嘎們》最讓人驚喜的地方在於,它關注表演,更關注人。把“選秀”邏輯放在綜藝咖身上,其實不只是一種創作模式的挪用,更代表了行業和社會開始正視“綜藝咖”作為一種職業所帶來的價值。

雖然說學逗唱樣樣都會,但這些綜藝咖卻長期處於配角的位置,常常需要在節目中不斷惡搞自己、取悅觀眾,甚至也因此被冠上“丑角”“諧星”之名。例如《康熙來了》中的陳漢典就十幾年受困在這種身份中,劉維也一直苦惱大眾隻知他插科打諢的一面,而不識其曾歌手出道。從內在認知到外部環境,綜藝咖好像都不是一個足夠體面的存在,而《認真的嘎嘎們》的誕生似乎就是對這種貶義理解的反駁,名字加上“認真的”前綴,就有讓觀眾重新注意到這些綜藝咖們的努力:原來他們不是嘩眾取寵,每一個意外的梗,可能都是他們現場表演力、創意生產力和即興反應力等的組合。也正是這樣的邏輯,讓這些以搞笑為生的人能夠重拾職業尊嚴。

至於這些選出來的綜藝新人是否能夠真的在以后的節目中嶄露頭角,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看綜藝時注意到,那些信手拈來的搞笑背后,有常人不能想象的艱辛,以及遇到尷尬直面挑戰的勇氣。

事實上,要在綜藝節目中制造笑點,比傳統的喜劇表演更難。在相聲小品或是脫口秀中,表演者往往會在相對程式化的路子中去抖包袱,而嘎嘎們面臨的是完全不同的語言環境,或許“出其不意”才是綜藝咖們被看見的關鍵所在。所以在《認真的嘎嘎們》中我們既能看到把“諧音梗”用在肢體上的雙人舞,又能看到從未見過的“真人版海獅”。浮夸造型、腦洞大開的場景,加上簡單道具和戲劇性肢體動作的配合——除了這些表面能看到的東西,節目也在試圖構建和傳遞專屬於綜藝咖的基本理論體系,比如李誕教學員們放低對綜藝中的廣告的抵觸,不經意間將廣告效果開發到最大也是基本能力﹔陳偉霆認為嘎嘎們雖然不是偶像,但也要利用在舞台上的機會對自己進行表情管理、身材管理……這也是節目珍貴的地方,不去消耗創意,而是培訓打造能直接輸出到綜藝節目裡的人才。

但是,我們也擔心綜藝咖是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如果接下來沒有足夠的綜藝節目承接這些有造梗才華的人,《認真的嘎嘎們》就容易成為一個孤島,前不見古人,后也不見來者。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檔節目更需要長期地做下去才有價值,當它能夠真正成為國內各大綜藝的后備基地,成為綜藝新人國民度養成的第一站時,它便是一個開拓者的存在。

近年來,跟隨短視頻創作的浪潮,似乎全民都擁有了制造段子和審視段子的能力,人們對“搞笑”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對“尷尬”的耐受度越來越低。但回到綜藝節目的本質上,歡樂自始至終都是大眾的情感剛需,正視當下創作的人才困境、類型困境,或許這檔節目也才是第一步。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