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順:隻爭朝夕的媒體融合實踐者
憑欄看世界,潛心察民生﹔慧眼辨是非,精心著文章。——朱國順
與作為媒體記者的身份相比,朱國順作為重大選題策劃者、主流媒體的管理者,對新聞界而言,更有標杆作用。
從1984年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進入新民晚報社后,朱國順從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新民晚報社,而其間在東方網工作的幾年則是較早探索媒體融合的重要經歷。如今,他的身份是新民晚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獲得者。
頻出新媒體創意
在新民晚報社工作22年后,2006年7月,朱國順從新民晚報政法部主任調任東方網。
在東方網,朱國順將傳統媒體的好經驗、好做法與新媒體新特點、新優勢緊密地結合起來。
陸家嘴論壇如今已經是上海市政府組織的一個著名活動。2008年舉辦第一屆論壇時,東方網便對30多場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這是在朱國順的倡議和主導下進行的,在當時是一次媒體實踐的大創新。通過這次直播,大大提升了論壇的影響力以及東方網自身的傳播力。這組報道當年即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上海新聞獎一等獎。
其實,從2007年開始,朱國順便創意、策劃了東方網對上海兩會全團審議、分組討論等進行直播。遇到重要直播,朱國順還要親自審核直播內容,確保萬無一失。這在當年的新聞界,也是一件重大“頭條”事件。
2013年9月,東方網精心策劃設計了一個以漫畫形象為主角解讀自貿區特點的新媒體作品《東東“漫”游自貿區》。專題在中國(上海)自貿區挂牌當天清晨推出,成為一圖理解自貿區的絕佳方式。這一作品摘得了2013年度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上海新聞獎一等獎。而從漫畫形象設計到主體文字、專題布局,均由朱國順創意制定。
探索全媒體化
2016年9月25日,朱國順擔任新民晚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主持《新民晚報》重大改版。
當年11月1日,借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召開的契機,《新民晚報》在當天封面版上刊發了由自家攝影記者拍攝的首次公開亮相的殲20戰機雄姿的彩色照片。這是在《新民晚報》87年歷史上,第一次實現全彩色印刷,具有裡程碑意義。
與此同時,朱國順也在“狠狠地”推動著全社的媒體融合建設,他認為,“融合是個隻爭朝夕的事情。”
建一個融媒體中心,某新技術團隊預言需要半年時間。而在朱國順的主持下,2017年8月僅用了20天時間,新民晚報融媒體指揮中心就在上海傳統媒體中率先建成了。幾乎同時,新民客戶端全新改版。2018年,新民晚報社又創新推出了微信端《新民早報》。“從24小時一張報,到24小時一直報。”朱國順說,因為這3個端口,新民晚報社的媒體融合進入了新時期。
一年一個新變化,一年一個新台階。
2018年10月,朱國順積極推動報社體制機制改革,進行流程再造,創新將報社新媒體部視頻組與攝影部進行一體化重組,生產能力提高了5倍多。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一個月后,新民晚報社在朱國順主持下成立了4個全媒體工作室。之后,新民晚報社又陸續成立了8個全媒體工作室。在沒有大規模增加人力、財力的情況下,通過創新機制改革,這些全媒體工作室每月新增加閱讀量超1億。朱國順的感受是,“發掘傳統媒體的生產力,專注於專業化、垂直化的優質內容生產,這是傳統媒體融合發展中的重要路徑。”
明辨是非一錘定音
30多年來,朱國順筆耕不輟,一直在“精心著文章”。在擔任東方網、新民晚報社領導后,朱國順依然深入一線採寫報道,至今堅持每周撰寫新聞評論。他作為第一作者策劃採寫的系列報道《閱讀上海100勝》、個人新聞評論專欄《新民一周》、創辦並作為第一作者的專欄《新民眼》《國際觀察》等,均在上海新聞獎中拔得頭籌。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過程中,媒體人一定要有大局觀念,既關注國內發展,又洞察國際形勢。”朱國順說,這就要“憑欄看世界”。而作為新聞人,還應以人民為中心,一切要以人民利益為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當今社會非常復雜,對於媒體人來說,眼光應比受眾更加敏銳和精准,要有判斷大是大非的能力。”朱國順認為,越是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下,媒體人越需要具有一雙慧眼,冷靜客觀地分辨,作出重要判斷,引導輿論方向,讓主流媒體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憑欄看世界,潛心察民情﹔慧眼辨是非,精心著文章。”回顧30多年新聞工作經歷后,朱國順總結出了自己的座右銘。(記者 杜一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