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國家寶藏》走進殷墟博物館 解讀亞長牛尊、陶三通的前世今生

2021年01月22日13:41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原標題:《國家寶藏》賈乃亮守護“下水道”?張信哲深情演繹“考古十兄弟”?

  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曾說:“殷墟的發現,是新史學的開端。”的確,作為商王朝都邑,殷墟不僅展現了包括文學系統在內的頂峰時期的中國古代青銅文化,還成為了中國考古學的搖籃、甲骨文的發祥地。1月24日(本周日)20:30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將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第七期。本期節目中,國寶守護人吳樾、賈乃亮、張信哲將帶領大家走進殷墟博物館,解讀亞長牛尊、陶三通、YH127甲骨窖穴的前世今生。

  吳樾演繹商朝“戰神”

  最牛天團”拆解“亞長”、“牛”、“尊”

  自1928年科學發掘以來,殷墟出土了大量以青銅器為代表的文化遺存。其中,亞長牛尊是現今為止,殷墟發現的唯一一件牛型青銅器。這件亞長牛尊不僅是祭禮的酒器,還是殷商時期人神溝通的媒介,擔負著溝通天地的神聖職責。3000多年前的人們,為何會鑄造這樣一件從未出現過的青銅器?這件牛尊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在亞長牛尊的前世傳奇中,國寶守護人吳樾將飾演商朝“戰神”亞長,帶領大家去探尋這些答案。此外,亞長牛尊在農歷新年到來之際登上《國家寶藏》的舞台也有著更為特別的意義。現場,張國立和吳樾也將提前給大家拜年,並解讀我國的牛文化。

  除了亞長牛尊,亞長墓中還出土了一個青銅手。關於這個手的用途有許多猜測,有人說是權杖,有人說是撈食物的笊籬,甚至還有人說是痒痒撓……本期節目中,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考古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劉煜,副研究員李志鵬、王明輝組成的“最牛天團”將擔任今生講述人,為觀眾解答。

  此外,人類骨骼考古專家王明暉、動物考古專家李志鵬,以及冶金考古專家李煜還將從各自的專業出發,拆解“亞長”、“牛”、“尊”,而亞長牛尊挖掘的親歷者何毓靈則將分享當時的挖掘場景,並解讀殷墟發掘的意義。究竟如何通過出土人骨確認亞長的性別、年齡、身高、官職等?商代人是如何鑄造如此精美的牛尊的?又為什麼說殷墟代表了“青銅文明”?

  賈乃亮揭開3000年前城市“文明”密碼

  任南琪稱陶三通是“警惕神器”

  作為殷墟博物館選送的國寶之一,陶三通貌似顯得平平無奇。因為無論外形還是功用,它都跟現代排水的三通管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就是這個最普通、最接地氣、最朴實無華、最接近現代生活的陶三通,卻攜帶著解讀殷商時期城市規劃理念、王朝都城面貌、城市文明的“密碼”。在陶三通的前世傳奇中,賈乃亮將飾演手藝精湛的陶工垚,講述他為部族安居,違抗族長命令,秘密改良陶三通的故事。巧合的是,前世傳奇中,賈乃亮飾演的是一名生活在洹水河畔的陶工﹔現實生活中,賈乃亮是一個自小生活在鬆花江旁的哈爾濱人。這樣的緣分,也讓他在守護陶三通的過程中,有了更為特別的感悟。

  縱觀世界上每一個古文明發源地,無不是傍依江河湖泊,殷商也不例外。勤勞、勇敢、富有創造力的勞動人民,用看似不起眼的陶三通,逐代構建起殷都龐大的水網,使得商人在此定居273年未再遷徙,而中原文明也迎來了第一個巔峰。在陶三通的今生故事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任南琪,將為大家介紹3000年前殷商的地下排水工程。在任南琪眼中,陶三通不僅是商人留給我們的歷史遺存,更是老祖宗留下來警醒我們的神器。究竟陶三通與污水處理有怎樣的關系?3000年的古人又是如何用自然生態改變水環境的?

    張信哲守護同根同源的“中華基因

  李宗焜20年整理4378個甲骨文單字

  1936年6月12日,在第13次殷墟發掘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意外發現了YH127甲骨窖穴,殷墟甲骨出土史的奇跡由此誕生。從這個寶藏窖穴中共清理出土刻字龜甲17096片,佔殷墟發掘出土甲骨總量的一半以上。一次性出土數量龐大,內容又如此豐富的甲骨,不僅在當時是空前的,時至今日依舊沒有能與它比肩的大發現。

  在YH127甲骨窖穴的前世傳奇中,張信哲將飾演中國考古學泰斗石璋如,演繹安陽殷墟考古十兄弟為殷墟發掘,以及保護文化和延續文化命脈而所做出的各種努力。究竟石璋如為何在護送文物至長沙后誓要回老家?胡厚宣又為何在127甲骨的號快編完時選擇辭職?值得一提的是,張信哲除了是一名歌手,還是一位收藏家,且是《國家寶藏》三季以來唯一一位開過個人收藏展覽專場的國寶守護人。然而,他卻被張國立吐槽,“居然守護了一個坑”。究竟張信哲為何會選擇守護YH127甲骨窖穴?

  據張信哲介紹,YH127甲骨窖穴被譽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其中出土的甲骨文又被稱作“殷墟文字”,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為了更深入地了解YH127甲骨窖穴和石璋如等十兄弟的故事,張信哲邀請到了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以及台北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前主任李宗焜擔任今生講述人。現場,李宗焜將分享石璋如等十兄弟去往台灣之后的故事,以及他20年來研究甲骨文的成果,並解讀YH127甲骨窖穴的內容與意義。究竟中國古代最早“檔案庫”都記載了些什麼?是什麼支撐著李宗焜用了20年的時間整理出4378個甲骨字?YH127甲骨窖穴又是如何連接海峽兩岸中華兒女的“血脈基因”?

  1月24日(本周日)20:30檔《國家寶藏》第三季,讓我們一起走進殷墟博物館,感受古老的殷商文化!

(責編:燕帥、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