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書出版需邊補短板邊騰飛
如今對廣大讀者來說,有聲書已經不再陌生,眾多的讀者紛紛涌向有聲書,成為聽眾或用戶。近日有媒體報道,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哈迎飛在廣東省兩會上介紹說,根據對廣州大學城高校學生網絡聽書的現狀調查,接近六成的學生表示自己有過聽書的經歷(58%),其中,超過半數選擇移動有聲APP進行聽書(52%)。
大學生無疑是全民閱讀的主力軍,當超過半數的大學生喜歡有聲書時,對出版業既是一次巨大的商機,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說是商機,是因為有聲書這種依托互聯網崛起而新生的閱讀載體,正在以人們不可想象的速度發展。據不久前發布的《2019—2020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稱,聲音經濟正在全球悄然崛起,有聲讀物、播客等有聲內容已成為全球出版傳媒業的重要增長點,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而去年公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也顯示,中國有三成以上的國民有聽書習慣。至於聽書的方式,有16.2%的人選擇通過移動有聲APP平台聽書﹔有9.3%和6%的人分別選擇通過“微信語音推送”和“廣播”聽書。可以說,聽書已經成為全民閱讀一個新的增長點。據艾媒數據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有聲讀物市場規模為40.6億元,2018年為46.3億元,2020年將達到82.1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有聲閱讀市場。可見,有聲書是出版產業的一個蓬勃興起的巨大市場。
面對有聲書的市場需求,很多出版機構紛紛布局,出版了不少優質的有聲書。為引導有聲讀物健康有序發展,國家新聞出版署從2018年開始組織實施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至今已舉辦3屆。3年來,工程共評選出75種有聲讀物精品。從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選項目的55個品種來看,入選項目題材多樣,制作精良。無疑,這些優質的有聲書會對全行業的有聲書發展走向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
不過,正如本文開始提到的人大代表的調查,“有聲讀物質量參差不齊,包括對經典原文的隨意改動﹔誦讀版本來源不清﹔原文誦讀類音頻較少,講解類音頻偏多﹔配樂隨意,旁白太多。音頻資源有限,分類不科學,檢索不方便,以及付費等問題,超過一半學生表示不願意付費(56.48%)。”看來,有聲書出版面臨的短板,既是所有的新生事物發展初期面臨的窘境,也是有聲書出版的有待騰飛的一個商機。
在前不久舉辦的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就表示,有聲閱讀革命將加速行業升級,在中國主流音頻平台上,有聲書受歡迎度以66.3%高居榜首,讀者付費率也高於音樂和電子書。如此大的市場需求,亟須出版業破除以往的傳統觀念,向著這片新的出版藍海深入開掘,而不是流於簡單的有聲書出版。
目前,傳統出版機構中,從出版流程、人才到渠道都是以紙質書為主,涉足這片新的出版領地的還不多。一些有聲書還比較簡單,沒有根據讀者和聽眾的個性需求,深入開掘更深的聽書空間。不少出版機構都是與第三方合作,沒有自己獨立的發布平台。
筆者以為,優質的有聲書,絕不是文字的單純聲音化,而是要對原先的紙質書文本進行二次開發和剪裁,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文字都適合轉化為聲音,此外,解說詞、音樂、聲音效果等都需要注重細節打磨,精心考量,專業呈現。出版機構還應在選題運作初期,充分考慮哪些選題更適合二度開發為有聲書,從與作者的出版合同,到與合作單位的前期洽談,都應運籌帷幄,超前策劃。
可以預見,優質有聲書發展空間很大,不但豐富了我們的出版品種,完善了出版形態,增加了出版盈利空間,還最大程度上喚醒了讀者的閱讀熱情。因為優質的有聲書會反過來喚起讀者閱讀紙質書的興趣。在這種意義上,有聲書無疑是全民閱讀的加速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