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日前提出新目标:到2020年数字收入总额翻番。长久以来,关于媒体的付费阅读意愿与用户的免费思维之间的探讨不断。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分享经济思维决定了付费阅读很难打开局面。也有人认为,付费阅读策略能否成功,取决于一些前提条件。作为全球报业数字化浪潮中的弄潮儿,纽约时报的一举一动都是行业内的焦点,同样也给中国报业带来了不少启示……

见招拆招——付费阅读的挑战与应对
  • 身为美国报业旗舰,《纽约时报》也是美国报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跑者。但是这个被称为“灰贵妇”的报业巨头,仍然站在悬崖边上,随时可以失足跌落。现在,时报必须在各种社交平台和移动设备上面向读者,同时把他们转化为付费的订户。这种开放而又封闭的矛盾诉求显示了其两难处境,而它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如此。
    ■付费墙需要升级版
      100万网络付费读者带来的200万美元收入刚好填平了由于传统业务的急剧下滑带来的损失。因此,虽然拥有这一利润,但是也不能否定《纽约时报》陷入原地踏步的事实。1.0版本的付费墙最多也就只能带来100万的订户了,之后《纽约时报》应该如何拓展市场呢?
    ■社交媒体读者导流
      《纽约时报》不会在任何一个社交媒体巨头及非社交类科技巨头推出的媒体平台上缺席。这意味着时报将在这些新的平台上直接接触到海量的新用户,也有可能从这些平台获取不菲的广告分成。但开放策略究竟能不能把读者导流回纽约时报本地网站,并最终将他们发展成为付费阅读者,业界普遍存疑。
    ■压缩成本精简人员
      《纽约时报》以各种形式裁员的消息,去年底曾为业内的热门话题。伟大的新闻机构必然成本昂贵。纽约时报每年花在采编人员身上的开销高达2.35亿美元,没有强大收入的有力支撑,优秀的新闻编辑都面临瓦解的危险。当广告主醒悟过来的时候,纸媒的广告收入将会进一步重挫。必要之时,时报将如何筛选麾下人才。

  •   在推出付费墙业务4年后,《纽约时报》网络版的订户依然稳步增加到突破100万,不可谓不是“里程碑”。似乎这证明了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有大量用户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买单。而为了实现收入翻番,更要加倍重视读者的参与和订阅。针对这个目标,《纽约时报》准备如何出招?
    ■吸引年轻用户
      要想持续性增长,如何吸引年轻读者是关键。目前的订阅模式已发展近五年,模式必须更新、定价方案必须简化,并需要反映目前受众的多平台生活。
    ■拓展广告模式
      广告仍然是《纽约时报》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报必须继续努力,以改进移动和视频广告产品。提升其广告品质,同时必须提供新鲜且差异化的广告和赞助机会。
    ■机构内部创新
      《纽约时报》将延长工作时间来改变组织结构与实践,与此同时,记者开始启用分析工具,来观察读者如何消费并参与到报道中间。时报还要增加跨部门合作,以建立能吸引并保留读者的新产品。
    ■明确国际战略
      为了增加付费用户的基数,《纽约时报》仍然希望拥有除美国以外更多国家的受众。时报表示将继续“调整我们的新闻和产品,以使其适应特定的受众,而不是将剩下的受众视为一体进行漫无目的的传播”。
高瞻远瞩——数字化时代如何活得更好
他山之石——纽约时报转型对中国报业的启示
观点争鸣——畅谈报业数字化
  • ■社科院新闻与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 黄楚新
      我认为《纽约时报》此举是在互联网时代留住读者,留住用户,从O2O的重要尝试。报摊的买家应该是较传统的年龄稍大读者。为他们提供网络版的密码,引导他们上网阅读纽约时报,逐步培养他们的网络阅读习惯。这无疑是一个培养读者从线下到线上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其数字版用户已超百万,收入已过两亿。这充分说明纽约时报的转型已初步获得成效。未来,其此举措后的网络用户增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 ■国家行政学院高级经济师 郭全中
      数字化解决不了传统报业广告下滑的问题,数字付费的价格比较虚,纽约时报这样做,说明经营压力很大。总体上来讲,国外传统媒体的转型并不看好,国内更是这样。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崔保国
      报纸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报纸的数字化转型一直没有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数字业务的经营规模一直无法突破瓶颈,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传媒经营难题。报纸办的数字媒体在关键的赢利模式上和规模化经营上进展缓慢。也许数字化媒体并不是报纸转型的唯一出路。【详细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范以锦
      从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的经验来看,纸媒在向数字化转型中要想在延伸到的新媒体中吸纳大量用户并获取良好的效益,就必须将纸媒自身的品牌提升,这是往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无论报社如何走数字转型的道路,还是要非常重视内容产品的打造,没有有价值的内容,收费免费都不会有市场。【详细

  • ■《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 陈国权
      从赢利能力的角度看,报业数字化确实是死路一条;从这么多年报业数字化的实践来看,鲜有找到合适赢利模式的,或者即使找到了赢利模式,赢利能力相对于报业的巨大体量来说,都不值一提。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报业数字化在舆论能力方面的价值。一个报业集团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体,对于主题宣传,对于各种需要集中宣传的东西,能够形成舆论的合力,放大舆论宣传的效果。【详细

  • ■人民网研究院研究员 万丹妮
      当下,我国媒体付费阅读业务难以展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新闻同质化较高,独家内容难寻。其次,知识产权保护落实不到位,非法转载时有发生。第三,用户的免费使用习惯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逆转。国内媒体在策划和运作适合高端人群的付费新闻产品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详细
独树一帜——时报数字化作品

■大数据新闻
  数字新闻专题《雪崩》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纽约时报互动新闻技术部通过数据爬取和挖掘工具对社交媒体上事件的热点话题和关键词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策划涵盖六个章节,涵盖大量身临其境文字和宏大丰富画面的专题报道。作品利用交互技术和可视化软件还原了罹难者遇难过程,并讲述雪崩原理。

■虚拟现实
  纽约时报36小时旅行系列产品配合谷歌地图,用虚拟现实作品形式呈现。可利用谷歌地图寻找街景和卫星地图,在原网页上,地图可以任意放大与缩小,并可以查看地标简介。

■人机交互动画
  纽约时报在做美国滑雪飞人泰德·里格蒂的专访时,不仅仅使用了文字和图片,更是动用了人机交互动画技术把读者带到了赛道斜坡上,解释那场障碍滑雪比赛中每一个惊险弯道的过程。

■交互式图表
  在一则关于买房还是租房的报道时,纽约时报做了一个在线计算器,每个图表上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买房和租房的费用,允许读者移动图表上的按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价位,对比租房和购房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