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传媒 >> 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 人民日报创刊65周年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
座谈会会场
人民日报社离休干部姚勤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吴兢
人民日报召开纪念创刊65周年座谈会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致辞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致辞
社史拾遗
·新中国第一张彩色报纸《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来龙去脉
·从历史到现实:党报头条的内容演变
·平津战役中的《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子报刊创办探源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
·从晋察冀山沟里走出来的《人民日报》
·邓拓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大事记
·《人民日报》怎样开始抗美援朝报道
·决战岂止在战场
·寄情新闻五十年
·邓拓和吴冷西的办公桌
·范长江与共和国建立初期的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北平版和《北平解放报》
·《人民日报》创刊前后人员组成
·难忘的“活版车间”
·武安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旧址保存完好
·人民日报历史上两幅特别有影响的照片
·回眸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日报》
·王府井51号
流金岁月
·我参加了开国大典的空中采访
·李庄教我做编辑
·回忆蒋荫安二三事
·人生如同芦苇
·“回家”感悟
·两份珍贵的纪念品
·温家宝总理离我们很近
·我为毛主席拍照片
·回忆为邓小平同志摄影的两个瞬间
·我在北京当驻站记者
·欣慰的纪念——忆56年前的婚礼
·一件小事——怀念张必忠同志
·最忆是夜班
·忆随邓拓的一次采访
·一张社长办公桌
致读者

共同的期望 共同的使命


  从河北平山的一座民舍出发,穿越整整65个年头,人民日报来到今天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谨向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支持人民日报的同志和朋友,致以由衷敬意和真诚感谢。
  65年,23716期,风雷激荡一纸书。从开国大典到改革开放,从全面小康到中国梦想……几十年坚守、几代人努力,人民日报见证和展示的,是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中国人民推动社会前进的伟大实践,是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同志题写的“人民日报”报名沿用至今,几代党的领导人的指示与要求言犹在耳。回首65年风雨历程,人民日报始终有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始终有广大读者的热情期待,这是一张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报纸始终未曾懈怠的底气所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凭借这种深厚的底气,人民日报以变革铸就发展、以创新实现跨越,发行量从200万份增长到300多万份,内容从16版扩展到24版,传播形态从纸介媒体到网络版、法人微博和移动终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与时俱进、勇立潮头。
  一份报纸,能够见证并推动一个伟大民族和国家的前行,既是无上光荣,更是庄严使命。我们深知,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这是党中央机关报的基本职责。当前,思想观念多元多变、社会舆论众声喧哗,人民日报更应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核心价值观,把握党心民意的共鸣点、寻求社会认识的公约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发挥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作用。
  实现中国梦的愿景,既催人奋进,也任重道远。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在党言党、为党立言,党中央机关报的功能方得彰显;深入群众、贴近实际,党报新闻工作者的理想才能实现;总揽全局、顶天立地,我们的报道才能发挥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不辱使命,用每一天的真诚努力,同广大读者一起,迎接梦想喷薄欲出的曙光!
  人民日报编辑部
  2013年6月15日
领导关怀
毛泽东翻阅人民日报
邓小平翻阅人民日报
江泽民翻阅人民日报
胡锦涛翻阅人民日报
见证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98年,抗洪救灾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袭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抗击非典
2008年,抗震救灾
2008年,探访南极中山站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
2012年,伦敦奥运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