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四学生慕容诗宇看来,“阅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于他而言,除了有目的地阅读专业书籍外,更多的阅读发生在屏幕前,并且已不再是文字形式,而是影像。
慕容诗宇并不是特例,他周围许多同学每天用来看视频的时间远远超过阅读文字。在不同类别的视频中,微电影是其中颇受欢迎的。
由于有了越来越多的受众,于是,更多人投入到微电影创作中来:编剧、作家、大学生、职场人……微电影从不挑选它的创作者。这是否意味着人人都写微电影的时代正在走近?
剧本创作成为微电影的软肋
日前,由必趣网主办的首届微电影创作者大会在北京举行,专业与业余的年轻微电影创作者们会聚一堂,共议微电影的未来。
微电影不仅仅被年轻人看好。据悉,今年8月,由《小说选刊》主办的“中国作家看临沧”活动也邀请到了叶辛、赵本夫、王干等13位作家、评论家参与“微行动”。作为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活动之一,该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作家关注微电影创作。
此外,甚至有人开始进行微电影写作培训。编剧陈秋平就义务在网上开设了《一起来写微电影》课程,听众甚多。
作为一个个性化微电影聚合平台,必趣网成立仅短短半年时间,其日访问量就已经突破100万,足见微电影的势头不容小觑。然而,最让该网站创始人张果头疼的是,许多微电影的制作相对粗糙。“100部微电影中,只有几十部相对较好的。如果想提升微电影质量,应该从源头也就是剧本开始讨论”。
基于此,才有了必趣微电影创作者大会。张果发现,现场的创作者中,有许多并没有编剧理论的学习经历。
慕容诗宇就是其中之一。仍未大学毕业的他专业是生物学,然而出于对微电影的喜爱,他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拍摄微电影上。他从前写过小说,后来看过些关于剧作的书,应该说拍摄微电影完全是“自学成才”。想到自己从前拍摄的系列微电影,他坦言:“拍得确实有点差。”
被称为中国手机电影第一人的郑云2008年就开了一家工作室,主要拍摄微电影。团队中没有专职编剧,这就导致常常要在拍摄之前,才把演员召集起来现场开会,然后定好拍摄主题、分配角色和台词,即刻开拍。
郑云说:“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拍摄了400多部微电影,固定粉丝有几千万。”由于一个星期要拍出两部微电影,加之没有固定编剧,郑云选择这样的拍摄方式也是无奈之举,他将其称为“因陋就简”。
学录音专业出身的张骁在剧本创作方面也是“业余选手”,他的微电影《裸奔时代》却与众不同——张骁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和网友互动,第一二集播出后,根据网友的要求或网友提供的微剧本,主创团队将继续拍摄,被选中的微剧本作者还能参与演出。第二集播出后,张骁陆续收到网友的意见和剧本,但多数相对粗糙,或充斥着无厘头的元素,这样的剧本“头脑风暴”收效甚微。
剧本创作似乎成为微电影的软肋。由于知名编剧很少写微电影,热衷于创作微电影的人又缺乏写作专业训练,如何改变微电影质量的源头——剧本,成了不少人所关心的重点。“中国作家看临沧”活动即是一次试水。电影、电视剧曾让不少作家转型成为编剧,微电影是否也具有同样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