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6年第1期

影像意义系统中韩媒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以《超级中国》的热播为例

鲍高齐
2016年01月18日14:55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家实力的迅速崛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显示出重要作用,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崛起。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性的媒介产品,其客观的记录、权威的解读、相对系统的展示给普通民众了解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本文从影像意义系统的角度,通过对韩国媒体制播的纪录片《超级中国》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客观反映中国面貌的同时,隐含在影像背后的却是一个霸权中国的形象。

关键词:《超级中国》; 国家形象塑造;影像意义系统

一、影像与国家形象塑造

国家形象是国际舆论和国内民众对特定国家的物质基础、国家政策、民族精神、国家行为、国务活动及其成果的总体评价和认定,简单来说,国家形象是指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国家形象实质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意识,它是国内外公众对对国家的立场、态度、看法和评价的整体反映,是公众对特定国家情感和意念的综合感受。国家形象的构建和塑造不是一时一地能完成的,是一个漫长累积的过程。

国家形象的媒体塑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媒体“自塑”,一种是媒体“他塑”。媒体“自塑”即是国内媒体对自己国家形象的塑造,一般来说,媒体“自塑”是媒体站在自己国家战略层面与国家其他手段相互配合向外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在国内外展示一种良好的国家形象,因此,媒体“自塑”国家形象的行为是积极主动的。媒体“他塑”是指国外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他塑”往往站在他国立场按照他们自身的价值取向来判断和评价“我”国,这种“他塑”的方式很多时候因为文化误解等因素会造成“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读甚至是扭曲。因此,媒体“他塑”的方式超出了“我”们自己可控的范围,这种方式塑造的国家形象有时是不真实的。

纪录片作为一种以纪实为基本手段的形象化载体,通过对现实生活片段的全景记录和真实呈现,其背后传达的是一种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在塑造国家形象时具有较大优势,其艺术感染力和视觉震撼力是其他媒体产品所无法比拟的。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功能是基于其“真实”的特性,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是聚焦于社会现实的镜头语言,创作者的主观意图潜藏在故事叙述之中而不易察觉,这些都给观众留下了“真实”的印象,他们对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深信不疑。可以说,纪录片塑造的国家形象是十分直观而又深入人心的。

《超级中国》是韩国电视媒体KBS花巨资制播的一部记录中国的纪录片,开播伊始,就创下了高收视率,不仅引起韩国国内民众的广泛关注,也在我国掀起了一股讨论的热潮。

二、《超级中国》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超级中国》作为一部韩国媒体反映中国的纪录片,实质上就是韩国媒体在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站在我国的立场上来看,其就是我国国家形象的“他塑”。从全片的角度看,《超级中国》似是通过真实的记录对中国进行了客观解读,但仔细分析,在这些影像背后,其塑造的中国“霸权”形象是在其自身价值立场和意识形态影响下主观建构的,并没有跳出“中国威胁论”的老调子。

(一)影像呈现:“强势崛起”与“重利轻义”的中国

《超级中国》是一部系列纪录片,共分为七集,前六集分别从中国的人口、土地、经济、外交军事、文化软实力、共产党的领导等方面对当今中国的现状进行解读,第七集在前六集的基础上展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追逐“中国梦”的实践。摄制组遍访中国、韩国、美国、秘鲁、阿根廷、越南、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采访了政府官员、企业精英、研究学者以及普通百姓,通过多种视角全方位地展现当今中国的迅速崛起。

《超级中国》以“13亿人创造出非同一般的力量”开篇,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农民由原来的牧牛业转向种植黄豆这一场景作为线索,介绍了中国每年从阿根廷大量进口黄豆,不仅传达出13亿中国人形成的巨大市场,还暗示着中国力量已经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大量中国民众出国观光旅游,在国外毫不犹豫地购买奢侈品,中国的企业不断走出去收购外国品牌,国内企业重视自主品牌的创建,中国资本越来越多地操控其他国家的矿山、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全球孔子学院开办的数量越来越多,蓝眼睛金头发的外国人开始打起了太极拳,还有不少外国人学习用毛笔、写汉字,等等。这些镜头无不是在展现一个强势崛起的中国,正如纪录片片花所言:“华丽的中国正在展开。中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13亿人口创造出的非同一般的力量;军事外交向世界展现中国影响力;中国土地蕴含潜力与力量;软实力向着文化大国飞奔;共产党,中国式领导的强力指导……”《超级中国》运用宏大的叙事,从经济、人口、资源、军事、文化、政治等方面展现出中国力量的强势崛起,片中不断重复的“China power”一词,更是把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大中国展现在人们眼前,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展现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超级中国》还不时显露出对中国崛起的忧虑。韩国作为中国的近邻,与中国有着微妙且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一方面,韩国与中国有着紧密的经贸往来,中国的崛起和开放可以为自己提供庞大的市场,与中国的合作能给自己带来优厚的经济利益。但另一方面,韩国又是美国的盟国,与中国有着意识形态差异,中国的崛起将危及美国在亚洲的利益,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是韩国讨好美国的一招棋。因此,《超级中国》充分反映了韩国的这种心态,在展现一个“崛起的大国”的中国形象的同时,又用不少的笔墨来给中国的崛起“抹黑”。片中对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了有选择的片面性解读。中国资本不惜以高出市场几倍的价格在全球买入了大量矿山,以破坏性的生产来保证自己产业化所需的原材料,激起了他国的警戒之心。中国企业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又违背之前雇佣当地劳工的承诺,造成当地村民失业,生存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雅典港和雅典机场旧址都被中国企业低价购买,引起当地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这些影像塑造了一个重利益、轻信用、无责任感的中国企业形象。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