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融合转型,需深挖“技术”这块儿宝藏
2015年,对于全国报业界来说是凤凰涅槃的临 界点,经营形势严峻,已无人可以忽视创新发展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其中,技术作为报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担负着从未有过的历史责任。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领导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在此指引下,2015年,全国报业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技术方面,给互联网时代下的报业转型提供了强劲驱动力。
三大方向支撑内容系统建设。内容是传统媒体的核心。2015年,全国报业在采编及相关系统建设方面,有值得注意的三大方向。
第一,采编系统的融合化。由于历史因素,前期全国各个报社的“两微一端”、网站、纸媒往往 处于互相独立、各不统属的状态。报业集团下的各个纸媒也有不少由不同的系统支撑。笔者认为,这 样会使得各个媒体单元形成信息孤岛,采编力量和 稿件资源不能有效统合,降低了媒体在互联网变革中的应对能力。2015年,多家报社采取积极措施,实现了移动端、PC端和纸媒在采编系统和稿库两大方面的全面打通和融合。如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中央信息厨房”,为集团各媒体提供了统一的共享信息数据平台,实现了图、文、音频、视频新闻内容聚合与共享。新民晚报社的全媒体采编平台,实现了传统媒体、新闻网站、“两微一端”的融合生产,给各媒体采编部门与人员的彻底融合提供了支撑。南方日报社的采编一体化平台,提供了新闻稿件汇聚、新闻热点分析等。
采编融合的高级阶段还体现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多载体、多媒体报道手段,在重大事件采访中可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人民日报社的移动报道指挥 平台,以采访、报道车为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海事卫星等专业通信手段,实现移动报道指挥与应急报道指挥,南方日报社等多家报社也在采编融合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指挥中心。
此外, 各媒体的原创新闻客户端建设也成为亮 点。除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国家队”前期的探索,澎湃、界面、上海观察、并读、南方+、无界、封面、上游、九派,包括浙报集团的浙江新闻和浙江24小时,都在手机上占领了主流阵地。
第二,采编过程的智能化。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进行智能化处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部分报社也开展了舆情热点追踪、基于内容数据库的智能化素材挖掘,甚至自动写稿的试点等工作。如南方报业集团的南方舆情平台建设、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媒立方内容数据仓库建设等。
第三,传播效果评估的科学化。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传播,面临着互动和社会化传播的新课题。正如《之江新语》所讲:“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更难讲是先进文化。没有市场,作品给谁看?宣教功能怎么发挥?先进性又体现在哪里?”媒体产品也是如此。除了采编团队的努力,技术平台可以做的就是提供准确的传播评估,得出媒体产品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影响力因子,为考核提供科学的导向。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内容生产及运营监管服务平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AICEI指数体系以及相应的自动化稿费考核系统都是有益的尝试。
三大动向支撑媒体经营转型。受综合因素及大环境的影响,2015年,媒体经营经历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但是各媒体均冷静应对,仍在技术上加以投入,力求实 现新的转型。
第一,重视大数据开发。据不完全统计,2015 年,全国各报业单位大数据建设项目共10余项。通过此项目,建设用户为中心的媒体运营体系,沉淀和挖掘数据资产,实现精准营销,从而带来媒体经营的转型升级。据笔者观察,由于传统媒体在用户互动情况和用户属性数据方面积累较薄弱,许多仅达到GB量级,使得“大数据”之“大”名不副实。从技术层面来看,相应的技术体系也仍普遍采用结构化数据库体系,未对真正互联网级别的用户数据仓库建设做好准备。但是,作为探索,这样的系统建设仍可望对报业转型期的用户资产运营起到积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其中,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借助“边锋”并购带来的亿级用户数据,用户数据仓库建设在2015年打下基础,并在内部进行了有效的数据统筹和综合利用工作。
第二,服务成为营收的主要增长点。在系统建设上,其反映为多家报社开展了相应支撑系统的建设。如辽沈晚报社的微信营销矩阵,多家报社建设的本地化服务及电商平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旗下基金投资的微信应用公司随视开发的新媒体云服务平台等。这些系统的建设,均支撑着经营业务从纯广告向服务的转型。
第三,对广告业务的精细化运营。广州日报社等开展了广告系统的升级改造,整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广告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对其加以精细化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升级。随着移动化、多终端时代的到来,统一管理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加大,将计算和存储能力放到云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2015年,多家报社开展了虚拟化和云计算的项目,如重庆报业集团的一体化新闻技术平台系统,南方报业集团基于OpenStack自行开发的IaaS平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开展的虚拟化系统建设。此外,随着大数据系统建设的推进,在基础架构中引入非结构化数据库成为必然。随着内容数据仓库和用户数据仓库建设的推进,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集团层面上建立了基于Hadoop的新数据库体系,Hadoop体系在其他报业领域的相关舆情系统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媒体技术支撑体系发展方向。2015年媒体融合的发展,报业技术系统建设已成为重要的起点。新技术、新架构大量被引入,报业整体的技术体系即将迎来一个革命性的转折点。无论如何,技术将继续作为一种重要的驱动力,推动媒体创新发展继续向前。
在采编方面,智能化、大数据将会成为未来的重点。编前的舆情分析、采集和热点线索提供,编中的素材快速搜集和自动化写作,编后的影响力分析和评估考核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媒体单位的标配,提高记者单兵的和整体的内容生产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内容大数据将是重要的技术支撑手段,内容数据仓库将应该是媒体单位技术系统的一种标配。
在经营方面,“用户大数据”和“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将成关键词。通过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大数据+精细化运营+服务变现”将是媒体转型的全新运营模式。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近年用户数据仓库建设的基础上,上市公司正在进行的浙报传媒互联网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则是将其大数据变成产品,进一步提供给社会,开展媒体经营新市场的尝试。伴随着以上需求,非结构化数据库、云计算和适应新媒体时代快速迭代,具备持续交付能力的DevOps运维体系将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所有的新体系、新知 识,是需要媒体技术人对自己“刷ROM”的过程,可谓任重且道远。(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工程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