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6年1月下

怎样把新闻写得活一些、有吸引力一些【2】

——关于新闻采写的一些思考

蒋剑翔
2016年01月28日10:16 |
小字号

写活细节

有这样一个故事: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展开决战,此役将决定英国王位新的得主。结果,国王因战马的第四个马掌少了一颗钉子而“马失前蹄”,导致溃不成军。绝望中的国王挥剑长叹:“上帝,我的国家就毁在了这匹马上!”战后,民间传出一首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此乃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也。

著名作家孙犁在《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中说:“古代史家,写一个人物,并不只记述他的成败两方面的大节,也记述他日常生活的细节。”细节决定一部作品或一个人物塑造的成败。细节虽小,却能影响全局。我们在写新闻作品时,尤其在写以现场感见长的新闻特写时,一定要重视细节描写,通过一个一个真实、生动的细节,把人物写活。上世纪90年代,国家可不像现在这么有钱,每年都要开展一次“爱国储蓄月”活动,领导带头把钱存进银行。如何做好这方面的报道?我选择了一个最佳时间节点——“爱国储蓄月”活动的第一天。正巧这一天地委、行署主要领导都参加储蓄。储蓄活动无任何仪式,正常存款,填填单子,数数钱,很简单,如何写却非常关键。我早早到了活动现场,留心领导们的一言一行,仔细观察,只能从细节上入手,尽量写活每一个主要领导,写出特色来。如写地委书记,主要写出他对这个活动的高度重视,我写道:“上午8时10分,上班的铃声刚刚响过,储蓄点便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再写了他关于“爱国储蓄非常有意义”的一段讲话。行署专员平时说话幽默风趣,我则着重写了他与银行工作人员一段对话的情景:“卞专员,你是地农行今天迎来的第一位领导,不知专员存多少钱?”营业部主任高兴地问。“我是一个穷专员,今天把家里的3000元家底全部搬来存上。”卞专员一边幽默答话,一边填写存单。“存多长时间呢?”“时间长一些好,既能支授国家建设,又能多得一些利息。”在场的人都被专员的“精打细算”逗乐了。由于有细节、有情景、又有特色,一个简单的储蓄活动终于被写出了新意,并且还写活了。

新闻不是空中楼阁,不是风车架子,写活细节,新闻也就有了血肉,也就自然饱满了,自然立起来了。

联想与对比

把一场普通的知识竞赛,与风起云涌的奥运会联系起来,无疑是新闻的一大亮点。以奥运会吊起读者的胃口,点燃读者的阅读欲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记者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被派去采访,却发现这新闻原是一件很小的事,或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是写还是不写,写又如何去写,往往非常纠结。有能力的记者一般不怕题材小,借题发挥总能写出好新闻。能力弱的记者大多是靠题材吃饭的,题材小了可就害苦他们了,往往两眼抓瞎。

地区供销系统举行首届庄稼医生知识抢答赛,说实话并不精彩,许多题目选手们都答不出来,甚至还常常卡壳。领导安排我去采访,我带了一个实习生去。比赛结束,我问实习生有什么感触,他说太差了。问他能否写出一篇现场短新闻来,他摇摇头。没办法,我只能自己披挂上阵。

现场不精彩,不等于新闻不精彩。当时正是巴塞罗那奥运会争金抢银的时刻,提起笔来,我首先就想到了奥运会,由奥运会引出了知识抢答赛。写抢答赛现场,我把参赛选手当作奥运选手一样写,写他们的表情,写他们的紧张,写他们的失误,写他们的机智,同时也写他们的感慨,这不,一篇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的现场短新闻《为了大地的丰收》很快就写了出来,并还被省报头版采用了。

学会联想与对比,新闻也许就能上一个档次。

组合的艺术

一般比较重要的会议,除了主题报告之外,都会安排一定时间的讨论。讨论些什么呢?当然是围绕主题报告谈认识、谈感受、谈打算、谈落实。会议开得好不好,讨论很重要。因此,对于会议讨论的报道,常见于报端的就是“讨论侧记”。

这类讨论侧记我做记者时写过不少,写来写去很难有所突破。我一直认为讨论侧记是一种边缘性文体,一种杂交文体,有些像消息,但比消息要生动一些;有些像通讯,但比通讯又呆板一些;有些像特写,但显然又比特写杂乱了一些。有人把她写得很像消息,有人把她写得很像通讯,似乎都没有错。而我则习惯于把她作“准特写”来写,尽量写得现场感稍强一些,结构新颖一些。然而囿于内容的需要,讨论侧记不可能有太多的描写、议论和抒情,讨论讲话也只能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虚构和浪漫,你再怎么努力写,写来写去也还是一篇会议稿。

采写讨论侧记,我谈不出什么新鲜体会,感觉有三点比较重要:一是不能偷懒。记者必须全程守候会场,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做好记录;二是胸有主题。报道者要首先领会好会议的基本精神,知道该记什么、该写什么;三是善于捕捉。捕捉与会者的神态和精彩发言,捕捉新的信息、新的动态,能够从每一个人的高谈阔论中拎出最精彩的几句话。讨论侧记说到底其实就是一门组合的艺术,会议讨论有长有短,发言者有多有少,你能从会海中淘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和发言,并能把她巧妙地组合起来,这就是你要做的全部工作了。至于稿件精不精彩,一看会议质量,二看你的手上功夫了。

新闻特写贵在“特”

新闻特写是新闻的一支轻骑兵,是介于消息与通讯之间的一种写作体裁。它往往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最富有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对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加集中、更加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新闻特写姓“新”也姓“特”,一般具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注意渲染与烘托气氛,很容易使读者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效果。新闻特写贵在“特”,其写作以“特”见长,要求抓特点、抓特色、抓特别之处,着重选准富有典型意义的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情节、一个镜头,加以特写镜头式的“放大”,内容集中于一点,描写着力于细节,事件呈现于现场,给人以如临如境、如闻其声的美妙感觉。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形式,新闻特写在版面上常常被加以突出处理,或加粗标题字体,或围花边,特别引人瞩目。

对于重要领导人的活动,在抓好综合消息的同时,不妨留一个心眼,瞅准机会逮上一条活蹦乱跳的新闻特写。省长来永州考察工作,要走要看的地方很多,当然不是为了看一个地方的群众歌咏会。然而谁也没想到,当永州市直单位的群众歌咏会帷幕即将拉开之时,已舟车劳顿几天的省长竟准时走了进来,并带头鼓掌。省长看节目时肯定不能多说话,但省长一直颌首微笑、不时用手打着节拍、不时赞赏几句的情景,还是被记者观察到了。出席群众歌咏会,这完全是省长考察之外的一个“小插曲”,可以报道,也可以不报道。但这样的“小插曲”非常难得,弃之实在太可惜,并且有场面、有情景、有语言、有气氛,更有意义,稍许着墨几句,就是一篇精彩的新闻特写。你说这稿子我能不写吗?

在有特点、有特色、有特别之处的场合和地方,记者一定要瞄准新闻特写,敢于出手。要知道,一篇好的新闻特写,往往胜过10篇平庸的“本报讯”。

参考文献:

① 见《致赖少麒信》,《鲁迅全集》第21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第273页。

(作者系湖南永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