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武汉大学2015

交互式研究之移动课堂设计【2】

王凯
2016年03月02日16:32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5 设计方案

5.1移动设备用户体验创新

移动课堂在用户体验的优化上,也需要有所发展。用户在过长等待的过程中体验将会下降,并且长期占用过多内存的情况下,不适用于长远发展,因此需要开通离线缓存功能,并且由于课程的碎片化,用户即时收看,即时下载,并且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页面需要采取预存模式。在移动化学习的过程中,既平衡了用户的体验,也平衡了移动端应用程序的内存消耗。

在移动端版本的变革上,以增强用户互动的体验为设计理念,同时在设计上尽量减少痕迹。整体概念是在用户的界面操作的体验上,让它更具趣味性,更有互动性。课程可以采取的是卡片叠加式,以UX的用户操作页面方式为主,弱化设计感,从而突出内容。同时由于智能移动端技术对音视频、重力感应、触控、动态画面等特效的支持,在互动上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

5.2 人性化操作

移动课堂以手势操作,多点触控的移动端有自成体系的操作模式,在操作时,过程中有直观的反馈,能及时响应步骤,在移动端页面上清晰出现提示变化,课程的观看也可以随时中止,整个交互过程由受众来控制。

在交互设计层面上,尽可能达到自然,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心理。在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时,注重对用户兴趣点的把握。按照通常的视觉习惯,左上角为最受关注的视觉区域,其后是右上侧,按照规则进行页面布局,并使用颜色的对比调整,来引导受众的视觉方向。在线课堂设置关灯与开灯模式,用黑色背景和明亮背景的对比来实现调节。引导视线,突出关注重点,降低干扰,增强用户的沉浸式操作体验。

移动课堂交互设计需要使功能更为简化,避免繁琐的操作,因此过度的装饰性功能在这里是不必要的。通过最简洁明了的操作手法,将交互点突出在用户易察觉的地方,以免干扰观看课程等重点功能的使用,影响体验效果。如全屏视频课程的展示上,以单点击底栏弹出操作的方式,实现画面的展示和交互的并行。

移动课堂通过交互来组织学习目标和进度,归纳多方信息,以主观视角一步步深入探索体验时,这就成为了一种参与的新方式。这样的整体构架里整合了教学信息的原本的内容和数据,并提供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的参与模式和发展空间,让受众获得更多关于问题探索与解答体验,使他们可以在与新问题的交互模块中,自己逐步得出答案。

5.3 可视化信息交互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呈现形式趋向多样化,移动课堂在集合动态的可视化的元素基础上,将信息以一目了然的交互方式呈现。快节奏的生活中,可视化的信息处理,和生动的体验参与,比冗长的文字表达更易被用户接受理解。形态各异的信息组织结构图可以作为主体,而细化部分含有超链接视频、音频等。

信息交互功能的实现,也为用户提供了新的观察和思考方式。图表、文字、数据的可视化,使移动课堂具备多途径交流的可能。在移动课堂的教学当中,适当地运用数据信息交互功能,可以使教学更加连贯,视觉效果突出,加深用户印象和可信度。

移动课堂可以在课程列表上作出更完善的数字化呈现,比如分栏课程和切换课程列表、分叉式课程结构展示,将视觉的美感和极简的文字结合。移动设备上,图形提供的视觉语言,使用户能用一种新的方式去理解信息,从中发掘分析出新的关系,产生多样化的解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复杂的课程任务。

以数字化呈现中的移动课堂历史学科为例,由各类图片和说明来呈现,往往通过时间线结合背景、图片、人物、视频等,连贯完整地展示故事性,提供吸引用户兴趣点。课件可以地图线路和时间线路的形式,将大量照片和影片素材进行组织,重温了昔日的故事,再现当时的种种情景,配合授课者的语音理解,加深知识的吸收。

课程信息是客观清晰的,为全面的展现知识而存在。但另一方面,不应局限于机械的灌输,同时也要注重从情感的角度来进行交互,在受众的深度体验中激发共鸣,作出反馈回应。移动课堂教育上的展现,应看透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致力于表现它们,引导受众的用户行动。

比如课程可以以具有强大视觉性冲突的动态画面引入,并以丰富的交互点,加强了体验性。其中有可以自由观看操作轨迹,由文字可调出教学的视音频,能便捷切换的动态目录和页面,以更多样化的视角,让用户自主参与并解读了整个知识体系。

5.4知识点添加与答题互动

移动课堂的答题方式主要是结合教学音视频信息内容,即时发放答题卡,并进行讲解,可以在直播当中使用开放性的答题卡,也可以在录播中预先设计好具备答题卡的点,自动操作。

在交互反馈方面,经过选择答对的用户可以获得一定奖励,并在课程结束后统计答题分数,可选设置排行榜的方式进行展示。

因此,移动课堂中的视频教育内容, 并不一定需要采取分割的方式来进行碎片化处理,教师用户也可以选择通过移动课堂进行视频二次编辑,添加知识点,也可以作为教案进行教学使用,或者可以设置各种超链接,把诗歌、电影、演讲片段也作为教学内容,在原本的视频内容中添加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通过内嵌各种视频中所出现的知识进行问答互动,提高学生用户们的参与度和对视频教学的消化,加入一些视频内容里所涉及的知识进行讲解和回答。

5.5 弹幕式评论

为让用户对移动课堂能有良好的沉浸式体验,可以采取弹幕的方式进行评论,但需要更为严谨的进行控制。如时段上,可以留出开场前时间和结束时答疑时间,进行弹幕投放;在显示位置上,可以限制在顶部或者底部显示;内容控制上,由学员列表中可以对某个用户进行授权发言或者提问,讨论的问题与答案直接显示在弹幕区,如果是不恰当的回应,可以进行禁言或者屏蔽;开关交互控制上,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关闭或者调整,如条数、颜色、透明度等。

并且在移动课程的后期发展中,可以发展语音评论的形式,并通过有选择性的点击评论列表播放。

5.6 游戏式互动

移动课堂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实现教与学的双方的双向互动。在视频、音频之外,实现游戏化的在线教育,能更好的实现互动,当用户沉浸在攻克一个一个课程难关的同时,可以获得成就感并分享。所以游戏化,几乎是在线教育必然的选择,但这个游戏化是建立在它使用的心理学模型上的。

双向互动的价值,在于可以让移动课堂中的用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及时得到结果的评价反馈。对于正向的激励结果可以引导更深入的学习,个性化引导进入修正学习过程,保证知识点可以被学生真正掌握。

因此,移动课堂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游戏化设计:感官刺激对用户注意力的控制、保证知识点掌握的方法、激励策略设计、如何做新手引导、用户成长路径、利用社交化促进学习积极性、团队结构、收入模式等。

因此需要设计的交互体系,包括及时反馈,如在课堂学习的问答交互过程中可以获取收益积分,设置经验设置,获得称号;设置组团组队功能,可以通过排行榜看到其他用户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提升动力; 新手引导设置寻宝功能,每完成一个熟悉操作的任务,可得到积分奖励,最快完成的有额外激励;每进行一个交互操作,都能获得更多的虚拟收入奖励,提升使用的动力。

6 设计图示

6.1 课程切换及重力感应

6.2 时间轴及操作

6.3 可视化课程安排

6.4 答题互动页面

6.4 弹幕式评论

6.5 排行榜设计  



[1]官建文,唐胜宏.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3.

[3] 艾瑞咨询. 2013-2014中国在线教育趋势报告[R]. 2014:4.

[4]新浪.2014中国教育APP测评报告完整版[R].2014:12.

[5] King Elliot.Redefining Relationship-Interactivity BetWeen NeWs Producers and Consumers[J].London:Convergence: The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the Winter volume,1998.
 

 

(责编:王妍(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