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武汉大学2015

网络交互体验新闻专题研究【2】

王凯
2016年03月04日16:22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3 网络交互体验新闻专题的类型

3.1 图片交互新闻专题

图片的交互上,目前有两种形式比较具有代表性,一种是全景式地展现,另一种则是街景图片。

如南都推出的网络图片新闻专题《新闻360度》,通过下方的操作栏,分别有四向箭头来指示,进行全面的场景再现。以奥运会女子跳高比赛交互式图片专题为例,整个体育场的情况可以尽收眼底,由于拼接大量图片后,像素达到亿级,观众席上的每个人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图3-1)

而街景图片,则通过定位新闻事件位置,以鼠标进行滑动的形式,对发生场景进行了解。如腾讯网的青岛中石化报道,采取了鼠标拉动前后街景对比的形式,展现了爆炸前的平静和爆炸后废墟的惨烈状况,以强对比深化印象。当操作杆箭头向左右两向移动时,可以调整街景图片对比的大小幅度。这样的交互体验形式,能较好的表现出跨时空的地点对比,适用于各类发展性或者灾难性,前后场景变化较大的报道。(图3-2)

3.2 地图式交互新闻专题

在地点跨度较大或兼具有时间跨度的一些新闻专题中,往往因为数据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用交互式地图来呈现数据。中国煤电地图新闻专题即是此例,因为涵盖中国全部地区和发电厂,每个地域的不同厂类、污染状况有详细数据,以传统的报告形式太过冗长,而且不易于受众有针对性的寻找自己所处的位置。(图3-3)这类网络新闻专题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以灵活的交互体验方式,来满足受众急于了解信息的需求,准确地多角度呈现事件。

再如财新对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件的新闻专题报道,采用了波士顿爆炸案报道中广受赞誉的多媒体地图交互模式来整合事件信息。将实时拍摄的图文相结合,并以地图定位展现事件发生过程。

交互地图呈现了管道的位置,受众对爆炸发生的地点、地势等因素一目了然,并得出了自己的理解。如有评论总结,该地区政府处在安全位置,但这座石化岛上,居民区却处于极为危险的地区。还有网友留言,在地图上找到了自己家的位置,“我的家啊”短短的四字,抒发对自己失去的家园的感伤。

此外,互动地图以标记点着重展现了有伤亡的爆炸地点,其中黑色标记点是损失最为惨重的。但报道并没有单纯以冷冰冰的数字来概括,在多层次的点击之后,呈现的是伤亡者的具体情况,以活生生的人的形象立体出来。(图3-4)

3.3 故事化交互新闻专题

有些是时效性不强,新闻价值不高的新闻专题,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受众对其的关注较少。但如果结合交互性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在受众参与中突出要点,能更好的增强吸引力。

如互动多媒体收录平台FWA上的一个新闻专题《脱北者》,以更鲜明具有冲击力的方式展现了从朝鲜逃亡者的故事。进入首页,通过点击漆黑的背景上碎裂的人物头像动态视频,观看当年幸存者的故事。可进入地图,选择区域,当进入朝鲜,可以看到雪地里的一普通民众房屋,能以360度旋转查看,点击相应关键点,能激活视频显示饥饿的儿童和逃难者。在进入边境区域时,出现士兵扫射,枪口对准屏幕前的受众,而且镜头随着鼠标而转移,大大增强了体验性,仿佛置身其中。整个新闻专题处在一种压抑和震撼的氛围,由多个故事组成,而受众本身也成了参与故事的一员,推动大的主线故事发展。(图3-5)

而新浪可视化新浪可视化中心的独家交互栏目,“小明的故事”专题,将枯燥内容生动化,小明的形象代表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而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就业、上学、医疗等问题,也成为息息相关的关注点。在“我要的不多”专题里,受众交互体验的过程中,小明不再是冰冷的数据集合,而是每个人的具象化身,从而加深了对国计民生问题的体会和理解。(图3-6)

3.4 信息组合选择式交互新闻专题

交互式体验新闻专题将繁琐内容简单化,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行拆解再重组。新华网的《数读新闻》专题,在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中,抽丝剥茧,建立联系,如数读春节旅游篇,把地图进行技术划分,每个区域对应交互不同旅游人数和收入数据,下方关键词以出行方式为主题,展开信息。(图3-7)

另外新华网的2014年常务会议专题,利用可视化和交互方式,按地图和时间线标示。不仅列出领导人到达省份、会议、与会人的详细信息,会议内容以及次数也以柱状图展示,在直观的体验中,受众可通过这些数据了解领导人全年的常务会议状况。(图3-8)这种类型的专题,是在搜集不同时间段和地点的数据内容基础上,汇总后进行加工。

3.5 实时交互新闻专题

实时交互式的新闻专题,能将受众和新闻专题本身联系起来,用各种交互方式提醒受众:这和你有关系。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棱镜门”新闻专题,是《卫报》在“开放新闻”中实现了传受互动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它的数字化战略是公认的一流水准,被称为是“最开放、最彻底的数字化转型”,以开放来适应移动网络等多种数字平台的出现所带来的改变。[3]

棱镜门解密案专题使用了动态图像和信息组织形式,和前人相比这些地方仍然是沿袭,但配合以适当的交互,效果非常好。在人际关系影响界面,受众可以拉动进度条选择自己的朋友数量、所使用的网络应用,随即发现,自己、以及自己的朋友们,全部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而且使用的应用越多,交际范围越广,隐私受到倾犯、被牵连的可能性越大。因而,对美国国安局的调查侵犯权利的作为,受众会有直观的认知。(图3-9)

页面中的计数器,以不断跳动实时增长的数字形式,提醒受众在阅读的每分每秒中,国安局收集了多少千兆的数据,而且他可能正盯着这个页面。受众对自己可能会受到影响的体验,也会加深。(图3-10)

3.6 浸入式交互新闻专题

浸入式的交互新闻专题往往体现在受众本身作为参与者,在新闻专题中以主体的方式而存在,全面的浸入到信息之中。

如新华网的求职历险专题,以游戏化的方式组织全年就业数据情况、各行业的工资水准,卡通人物的形象代表受众本身,以阶段式走路的方式自主化进行。

沿着线路引导,不仅可以观看数据,还能在公告牌上,自主填入,可计算公积金、养老保险等。在面试环节,可以选择衣物搭配,从而获得注意事项等。也就是受众是作为主人公,参与到网络新闻专题当中,每个人获得的是个性化的信息。(图3-11)

而新华网十八大专题,则以数据展览馆的形式,在多个页面展现十八大的代表、经济、民生等信息。进入页面有解说员,以口语化的文本解释操作的规则。下方的操作台可以选择左右切换,或者是进入自动模式。以模拟参观展览的形式,链接到更多新闻,而受众浸入到参观的环境中,在各个展馆中接受信息和数据,可随时切换,或者是链接到新华网主站的各条相关新闻。(图3-12)

4 网络交互体验新闻专题的生产

4.1新闻团队开拓研发

网络交互体验新闻的生产上,首先需要新闻团队开拓研发。在此基础上,建立互动新闻技术部为核心的自主研发团队,同时也联合受众拓展团队、加强采编与运营部门的合作。

首要的是招募具有数字技能的人才。如纽约时报,声称“我们的图表、设计和交互新闻部的运作业已引领行业,这些部门也容纳了我们一些最有才华的从业人员。”[4]雪崩所采用的技术和生产模式,是在一个特别策划的媒介融合团队里研发出来的。

对数字媒体人才而言,拥有革新在线新闻版块,实现新闻的动态布局,使用更多灵活可变的模板等技能,就能有充分的自由来开发交互体验式的网络新闻专题。这样的挑战性工作,也吸引了很多技术专家、用户体验师和产品经理共同合作。并且高级管理层,也会有更多的顶尖数字人才加入。

目前,纽约时报公司有一个拥有445人的技术团队,120人的产品团队,30人的数字媒体设计团队,30人的消费者洞察分析团队以及8人的研发团队。正如公司主管数字战略的副主编阿隆·菲尔霍夫所说:“我们要看未来的读者所在,我们得往读者去的那个地方去。”媒体的转型,需要新闻采编的团队、受众分析团队的战略合作,也要加强编辑与渠道运营部门的沟通协作,并聘用优秀的具有数字技能的人才,完成新一代新闻报道的使命。

4.2重构工作流程和业务模式

网络交互体验新闻专题的生产,需要传统媒体重构其业务模式,放下旧新闻印刷业的固有思维模式,开发出更多讲故事的新形式。组建创造性的编辑团队基础上,改变以传统印刷为中心的格局。使编辑团队具有创造性,改变传统印刷格局。

如上文提到的财新对青岛中石化爆炸的报道,记者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使用微信定位,实时发送图片和素材,时效性强,同时精简了原本的工作流程,快速到位,合作紧密。对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型,工作流程和业务模式要体现创造力,在符合原本编辑标准的基础上,简化过程中的冲突,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

4.3跨部门协同工作

进行网络交互体验新闻专题生产,需要跨部门的合作,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多维思考。既有个性化塑造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要把握受众的各种需求,这要建立在更有效的数据搜集报告基础上。

编辑部门首先要掌握与数字设计相关的技巧,提升数字化报道水平。而设立读者体验部分,把它作为经营团队的一部分,优质整合人才资源,能更好的连接编辑部门和技术部门,并提升网络交互体验新闻专题生产的整体性。

读者体验部门注重的是未来数字化趋势下的战略性角度,而技术部门解决专题设计上的问题。对于成本较高的网络新闻专题,协同合作能降低风险。由于面临机遇和挑战,在开发的初期阶段,设计者和编辑人员应当参与其中,加强交流,同时读者体验部门应在准备过程中随时指出可完善之处。在人才的招募过程中,不同部门也应考虑到彼此需要,而进行专项的考察,并在培训中强化合作的理念。

读者体验部门可以参与到编辑部门与技术部门的日常交流,并关注编辑部门的进展状况。在部门的合作中,强调以受众为中心,共同深化交互式网络新闻专题的体验。

5 网络交互新闻专题的受众体验

5.1受众参与

受众在参与网络新闻专题的交互过程中,只有达到受众的心理预期,使之产生被尊重感、愉悦感,满足好奇心和美感,才能进一步的被吸引深入。网络交互新闻专题往往从操作易用、人性化等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受众使用需求和情感需求,使受众快速获取事件的整体形象。当前对受众参与的心理分析,已成为提升新闻原创性和体验的一种方式。

首先专题要引发受众的愉悦感,如响应速度、视觉设计,简洁明了。用户体验时是由交互设计传达的,在参与过程中,过多的信息会干扰受众,因此网络交互体验专题应塑造不受打扰的情境。

网络交互体验专题将信息进行了分类,受众更容易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并以多媒体形式呈现重大的事件和关键新闻,以多为受众着想的态度,优化受众体验。

5.2受众生产

生产式交互是传播者和读者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激发推动作品和读者之间对话,从而构建创造性的个人意义的产出,实现自我发现和思考。

媒体推动的生产式交互建立在受众和新闻内容之间的对话基础上。在心理上的交互过程中,受众对内容进行了重构,吸收和解读,产生了新的感觉。网络交互体验新闻专题可以提供组织方式,受众可以循着这些动态路径留下思考。

2014年起,华尔街日报的数据新闻部门推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6月在伦敦分部启动了一个大型数字计划 - World War I Centenary: 100 Legacies of the Great War,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100件遗物,旨在向英国以外的地区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物”的全景。[5](图5-1)

这个交互项目运营以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物为主题,进一步阐述其造成的影响,渐而全球化。这些物品的照片通过文本、动态图像和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在华尔街日报的网站付费墙上展现,以整齐排列的网格组织。并且在交互上,还配有扁平化的序列方式,可以重新按评价排位,被称为“磁贴”。云服务存储方式促进了这个活动的全球化合作,使整个团队按照数据条目来整理类别。

另外,这个项目以多种形式来调动受众参与交互,主要由放置投票按钮等方式,并且受众可以提供他们自己的找到的重要遗物,通过标签下的谷歌表单实现。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也将添加进入,进行双向的交流。同时网站还提供历史知识相关的小游戏测试,可以将结果分享至社交媒体,直接提升受众卷入度。

而很多此磁贴可以通过交互,展开更为详细的视频等信息,这里部分沿袭了Instagram等应用上短视频的风格,并由受众来控制按键播放。人性化的内容和话题,引起了受众的更深入思考,更为全面的看待一战造成的双方面影响,在交互体验中获得新角度的解读。(图5-2)

时代的进步推动媒体走向交互设计的将来。而网络交互体验专题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思考方式,促进受众内在思想的产生,是一种个人自我发现的交互。受众创造生产的内容,更丰富了它的表现力。作为新闻消费者的受众,也正成长为作为新闻生产力的受众。

 

6 总结和展望

碎片化的快时代,读图潮流和视觉化席卷了受众的空余时间,改变了信息的接收方式。海量信息让他们的审美和标准更为挑剔。要做有思想、有深度、有美感的网络新闻,同时也要做有人性、有故事的网络新闻报道。

网络新闻专题并不是传统文本内容和图片的简单叠加,而应当更为丰富和精致。以高度凝练的内容吸引受众,并以交互性致胜,注重和受众的交流,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加强用户体验。

现在许多传统媒体重金打造数字化报道,不断涌现出各种网络交互体验专题,很多人把《纽约时报》视为传统纸媒数字转型的成功范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交互技术和团队建设上的领先探索。而在网络新闻专题的用户体验上,《卫报》在技术上较大提升,但根据棱镜门交互报道上,叙事上偏于冷静生硬,结构逻辑非常清晰,但并没有讲述完整对应的故事,情感上的引导并未到位,有些动态视频部分打乱了阅读的节奏。相比较而言,雪崩中的人物回忆更完整地揭示了背景。

而从人性化的角度来思考,网络交互体验新闻专题需要一个中心讲故事的“人”,作为主线来引领全局。在未来,用户体验和交互技术研究会与数字化新闻专题报道结合的更为紧密,以创新的角度讲不同的故事,每个受众都可能化身为主角参与。

参考文献


[1] 李玲丽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D].保存地:北京大学,2010.

[2] King Elliot.Redefining Relationship-Interactivity Between News Producers and Consumers[J].London:Convergence: The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the winter volume,1998.
 

[3] 刘笑盈,康秋洁.新媒体时代国际媒体如何进行数字化报道作者[N].人民日报,2014-7-17(14)

[4]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纽约时报2014革新报告[N].东方早报,2014-8-5(B04)

[5] 腾讯新闻全媒派.实战经验–华尔街日报编辑谈交互项目运营[OL].http://djchina.org/2014/07/04/wsj-interactive-proj-experience/,2014-07-04

 

(责编:王妍(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