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奇葩说"为何现象级 用有趣的语言描述有趣的时代

2016年04月28日07: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用有趣的语言描述有趣的时代

  作为首档说话达人秀,《奇葩说》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以及18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

  《奇葩说》旨在从华人华语世界中寻找“最会说话的人”。该节目不仅在港台地区引起舆论关注,也在海外引发了可观的反响。

  携前两季总点击量超过13亿的战绩,第三季《奇葩说》以超3亿元的广告额“傲娇”归来。如果说2014年《奇葩说》是悄然走红,2015年是炙手可热,那么到今年,《奇葩说》堪称一枝独秀。

  靠一群“90后”在节目里辩论,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综艺战场中脱颖而出,受到如此广泛传播和讨论,并获得高昂的商业利润,有人说这是“90后”说话方式的全面颠覆,也有人说这是互联网的胜利突围,但在其出品人马东看来,他们只不过做了一件“好玩”的事。

  好玩娱乐是必须的

  《奇葩说》有多好玩?

  或许我们可以回到第一季节目的片头,里面是这么写的:“以下内容,40岁以上人群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

  “90后”是《奇葩说》的魂。

  有人开玩笑说,《奇葩说》是一个“60后”带领一群“90后”创业。平均年龄二十四五岁、近百人的年轻团队,决定了《奇葩说》天然是为“90后”生产的。

  比如很“90后”的话题:“选择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套房”“人到30岁是做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相亲要不要AA制”等。

  节目来到第三季,马东把《奇葩说》的话题总结为几类:一类是成长问题,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第二类是现实问题,比如买房、择偶、择业等;第三类是一些“脑洞大开”的问题,比如“这个世界需不需要超级英雄”“要不要发明时光机”……

  话题看起来五花八门,但是选择标准却很简单,那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还有就是好玩。“文化产品的创作路径应该是先打动自己,然后再想着打动别人。所以我们团队找选题时第一个想的是,这个选题我自己想不想聊,我们自己都不想聊,还起什么哄。”马东说。

  在他看来,《奇葩说》的定位首先是娱乐节目:“我们进入了一个视频传播的时期,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娱乐时代。你要想更多地深入人心,就要借助娱乐。”

  价值主张也不可少

  在《娱乐至死》中,尼尔·波兹曼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曾经有人质疑《奇葩说》娱乐意味会不会太浓,从央视到爱奇艺,再到自己创业的马东,对于节目内容制作的原则非常清晰:“我们的渠道是商业媒体,商业媒体要守商业媒体的本分,那就是以公序良俗为底线。”

  《奇葩说》虽然表现形式是娱乐的,但实际上是一个表达观点、传递价值主张的节目。这个价值主张就是正直、善良、新知、包容。

  “我们传递的理念也好,价值观也好,就是倡导大家作一个正直的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勇于去拥抱新知。”马东说。他希望节目能够传达这一代年轻人的语言方式、内心世界和价值主张,让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加精准的见解和把握,在别人的辩论中找到自己的维度。

  这样的精神内核看上去传统而守旧,却也是《奇葩说》难以被后来者复制的底色。不久前,《奇葩说》的制作团队米未传媒宣布完成A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20亿元。除了《奇葩说》,公司还在制作新节目。和《奇葩说》一样,新节目也必须有“价值输出”。

  带领一群“90后”奔走在创业的路上,马东特别愉悦的是,能通过不停的内容创作,跟上这个时代,描述这个时代,同时又能从这个时代里找到有趣的东西。《奇葩说》显然只是个开始。(郑 娜)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