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论视域下网络文化的特征研究【2】
三、自由发展
1.文化交流的自由发展。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等特征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个畅通无阻的对话平台和活动领域,突破和变革了以往各种文化形态之间交流沟通所受到的种种限制,在扁平的网络世界中,任何思想观点、任何民族文化都能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得以传播和扩散。网络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以及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的接触、交流与互动的同时,也弥补了受自然条件、物理条件和网络行为主体自身条件等局限而不能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主体进行接触交流和互动的短板,使网络文化在网络文化中保证其引领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使其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地融合外来文化和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以维护自身的多层次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网络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交流的主体也是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网民可以突破时空间限制进行任意主题的、多媒体形态的而且是低成本的文化交流互动,此种不拘地域时空、高度自由开放和宽容度、包容性极强的文化交流互动是以往任何存在文化不曾有过的,这种全球性文化交流为散落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进行全球大合唱提供了契机和舞台。
2.网络行为的自由发展。开放的扁平化的网络空间中赋予网络主体以更大的自由度,网络主体可以自由地参与活动、表达观点和发表言论,自由地决定价值取向和选择网络行为方式。虽然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很多即兴而发的不尽客观全面的言论,但却展示了一个言论较宽松、行为较自由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单向思维和单一论调相异,网络社会展示的是一个观点纷呈、复杂多面和求同存异的包容度极大的中国社会。
3.网络交往的自由发展。网络拓展和延伸了网络主体的交往方式,主要的网络交往方式有:公共网络交流平台、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和文件传输等。如同生产工具的革新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标志一样,不同的轮子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决定了人们所能拥有的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疆域,赋予了人们不同的接受和支配信息的能力。因此,相较于传统文化下的各种交往方式,网络文化拓宽了人们的交往空间和延伸了人们交往时间的自由度。
四、多元共享
1.文化资源的多元共享。网络世界的“无中心化”模式使得不同民族、国家、肤色和地域的民众可以自由地参与到网络生活中。网络文化资源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又引申出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存在特点所具有的趋同性,将原本只属于一定范围和区域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了所有文化区域和范围内的共同资源。同时,在网络空间中,抛弃和弱化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种种偏见和歧视,不同文化在平等的地位上,不存在优劣之分,可以平等地无障碍的交流互惠。在网络世界里,国家的和民族的、政府的和民间的、各阶级各阶层各行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组成了一个多元的复杂的人文景观,不同观念、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众多文化群落,都可共处一网、聚散信息,形成各种文化共居共荣的多元、共享和交融的和谐局面。
2.网络信息的多元共享。网络信息来源的多元性与共享性使其优于报纸、电台和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蒂姆?伯纳斯-李说他发明万维网的初衷就是缘于他对于万维网的信息共享价值的不懈追求, “这种理想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自由,并使我们能比在束缚我们自己的等级制体系下得到更快的发展。[3]”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都需要经过专门的数字化处理,信息存储的容量巨大又易扩展,这种优势使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既多元化又便捷。互联网的并行优势允许网络主体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信息源进行同主题的多用户访问,它的异步传输与交互式沟通,使主体能够更自由从容地择取和吸纳信息。同时,网络使不同区域和民族的文化完全冲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使其得以相互了解和交往沟通,基本实现了网络信息供给与用户需求的一致性,促进了不同文化主体之间以及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和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元等.网络道德异化与和谐网络文化建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4).
[2] (美)曼纽尔?卡斯特.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英)蒂姆?伯纳斯-李.张宇宏等译.编织万维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