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6期

价值论视域下网络文化的特征研究

张元 魏范青
2016年06月28日09:06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从价值论维度来看网络文化,存在开放创新、平等互融、自由发展和多元共享等特征。网络文化形式、信息资源、内容体系具有开放创新性。网络文化的主体位置、网络参与和虚拟交往具有平等互融性,网络行为、文化交流和网络交往具有自由发展性,网络无中心化模式使得网络空间中多元的文化资源和信息得以共享。

关键词:网络文化;价值论;特征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037-03

网络文化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联姻、应用所催生出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实践形态,从“广义上来说,网络文化是网络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经新型整合之后构成的亚文化复合体。从狭义上说,网络文化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场域中所发生的关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教育、宣传、工作学习、休闲娱乐、交往沟通、文学艺术等侧重人文精神性和娱乐性的生活方式和存在形态及其所映射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总和。[1]”工具性和技术性特征是网络文化最基本的属性,而网络文化的价值性特征对其工具性和技术性有着重要的价值引导和实践规约效能。从价值论维度来看网络文化,主要存在开放创新、平等互融、自由发展和多元共享等显著特征。

一、开放创新

1.文化形式的开放创新。网络文化形式在网络全球联通的基础上具有了超地域和跨文化的特征,网络是开放的结构,能够无限扩展,只要能在网络中分享相同的沟通符码,就能整合入新的节点,“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是具有高度活力的开放系统。[2]”网络文化在其存在状态上是一种融开放性与有序性于一体的文化性状,表现为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并存、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共生、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互融等性状的结构松散的文化体系。网络为建立“环球文化”和“地球村”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和特质载体,它模糊了人类地域文化和时空间概念,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中心主义,冲击更新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赋予其思维以更大的开放性和视野。

2.信息资源的开放创新。就网络文化的信息和资源的使用来说,网络空间是一个“海纳百川”任意存取的环境,网络空间中不同主题的网站、博客、BBS网络论坛和聊天室等,对网络主体都是开放的。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民族文化都能在此栖身,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自由表达其思想观点,突破了时空和地域局限。世界在信息资源丰富的网络空间中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全球各地的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聚散信息和交流文化,信息资源的高度开放与有序成为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3.内容体系的开放创新。在内容体系上,网络文化是一个内容庞杂、多元和谐有序,且外延较宽泛的文化体系,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网络文化根本载体的网络,其全球化发展过程和内容体系影响和规约着网络用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在网络空间中,持多元思想观念的网络创建者在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之时,也将代表其精神信仰和文化素养的思想信息融入其中,这使网络创建者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在网络中通过他人的点击浏览和链接访问而无限制地被传播和扩散。网页点击率多少主要取决于网站资源和信息内容的质量,这又使网络内容体系可以在自由和公平竞争环境中形成一个高度开放、平等和有序的文化世界。

二、平等互融

1.文化主体位置的平等互融。网络身份的匿名性使网络主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属性具有平等性,这种平等性使得网络主体间的交往互动具有互融性。以往文化的话语权形态都为社会精英群体所掌控,而互联网技术的发生发展、普及应用,以及网络文化的催生、成形使传统的由社会精英群体掌控的话语权发生改变和动摇,也促使这种由少数人掌控、垄断的中心化和精英化的话语权形态逐渐走向终结。网络文化的低门槛、弱限制的文化参与、交流等特质优势可以实现全民参与和互动。网络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参与者和消费者是广大民众,这使整个网络文化的生成环境呈现出一种相对自由宽松和任意自发的发展状态。因为网络交流的匿名性、身份的虚拟性等特征使网络主体之间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一个没有上下等级和身份障碍关系的平台和自由空间。在此环境下,传统的文化观中的中心性、权威性和主流性等固有的文化强势被弱化甚至消解,显示出信息时代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平衡张力。

2.主体参与的平等互融。网络文化是网民皆可平等参与和互相融合的开放型文化,具有极强的平等性与互融性。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使人们可以几乎没有门槛、没有限制的实现平等的文化交流与沟通。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存储的超容性和传递的快捷性,有力地降低了广大民众参与网络文化和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由于网络主体在网络空间中的实践活动具有隐匿性特征,使得网络主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的平等成为可能,构成了民众广泛参与的前提性条件。在网络社会里,民众不再缺乏网络信息资源,而是要着力提升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正确辨识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3.主体交流的平等互融。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匿名性和平等性使网络交往主体之间的交流具有平等性与互融性。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将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编织入平行扩张的网络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能够满足网络主体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的交往需求,在有力地拓展了网络主体视野的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和使用网络的积极性,他们既相互交流沟通,又相互共存感染和互融。这种平等和互融的网络交流方式拉近了网络主体人际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可以在网络空间中更自由开放地呈现和表达其内心世界和真实思想,网络主体在此平等的交流过程中实现了相互理解信任和彼此交融。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