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6期

本土化下中国慕课学习者困境及改进措施

张鸿腾 吴丹群
2016年06月28日13:20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于2011年诞生,并在2012年引进中国,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网站为主要平台的慕课教育体系,但是中国学习者依然面临着一些慕课本土化过程中带来的困境。通过深入研究当前中国学习者面临的困境,提出改进措施,认为可通过强化师资力量、设置课程签到制、建设考试诚信系统等途径进行完善,以促进慕课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作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体现,慕课对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慕课;互联网;教育;不适应困境;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61-02

自2011年慕课诞生于美国并在次年引入中国后,大量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学生、教师加入慕课运动,诸多金融投资机构予以注资,更有学者称慕课是“哥白尼式的革命”。目前中国慕课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省市。

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代表,势必对中国教育局面产生影响。当前,中国慕课平台本土特征明显,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慕课网等慕课平台开始上线。一些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开始加入到慕课的制作和教学中来,好课程也受到了学习者的青睐。如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截至2015年已有7.3万学习者修读,在全球5000多门慕课中,排名第三。同时,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中国学习者在面对网络慕课教学时,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适应困境。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慕课相关实践的数量在逐年攀升,有关慕课的学术研讨活动也丰富多彩。2015年4月,以“MOOC引领中国未来教育新常态”为主题的2015(第二届)中国MOOC大会在北京举行,教育机构齐聚一堂,共商中国慕课发展大势。总的来说,慕课研究紧追慕课实践的脚步,并且都处在上升期,已收获了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巨大上升空间。

2.国外研究现状

就英文文献的总体来看,与慕课相关的文献总体数量并不算多:以“MOOC”为关键词获得英文文献5,680条;以“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为关键词获得英文文献39,200条。从研究主题来看,在Google Scholar检索结果中相关度排序靠前的文章大多集中在和慕课有关的课程设计、开发、技术路线等方面,也有基于不同技术呈现形式的慕课的比较研究;对慕课中的学习者、交互、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关注虽然不多,但这些方面已经出现很多颇有深度的思考。

二、中国学习者慕课使用现状

1.学习课程数量少,完成度喜中有忧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尽管多数同学仅学过1~2门慕课课程,且近七成都获得了结课证明,完成了相应课程的学习,但如果与大学一般的线下课程的结课率(以获得学分为标志)相比,慕课完成度仍然较低。这些学习者中不乏“觉得新鲜试一试”的态度学习,因此未能全部完成学业,而选择一些修读了更多慕课课程的学习者,他们已经熟悉了慕课学习,为完成学校学业要求或结合自身兴趣而学。但很少有学习者能够完成全部所选课程的学习,多数是完成了其中1~2门课程的学习,即多数学习者仅完成了部分课程的学习。

2.慕课平台多,选择范围广

在慕课平台中,以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慕课网这3个平台最为受关注,这3个平台也恰好是我国成立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慕课平台。此外,慕课平台的专业性也是影响使用人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上述3个平台中,前两者课程资源涵盖专业较广,而慕课网是以“国内最大的IT技能学习平台”为定位的,主打IT方面的课程。

3.较差自制力成为制约慕课学习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世界纷繁复杂,一旦上网,本来要进行学习的目的可能因为其他更吸引人的(如社交软件、影音娱乐等)内容而被化解。调查中有学习者表示,受到寝室环境嘈杂、网络诱惑等因素的影响,常常难以专心学习慕课。自控力成为能否专心致志学习的重要变量,这确实是当前慕课学习者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网速慢导致视频卡顿也是一大困难,笔者在自己学习时就曾因卡顿难以在相应课时内完成课程学习,因此如何提高网速、减少乃至杜绝卡顿也是慕课平台建设者应考虑的问题。

三、当前学习者困境

1.内在困境

据调查显示,能够完成所选全部课程的学习者较少,甚至有学习者注册后从未进行在线学习。虽然许多慕课课程在推出早期受到了学习者的欢迎,注册人数不断攀升,但最终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的人数占总体学习者比例通常并不多。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数学之旅》作为该校首批上线的慕课课程之一,课程完成率仅为3%。由于慕课学习全凭学习者自愿,且缺乏监督机制,不按时学习、不完成学习产生的后果对学生影响较小,这种非强制性使得学习者很容易就中断或放弃课程的学习。此外,一些课程题目存在“标题党”的现象,学习者选修之后发现课程内容不合适,因此,不能完成全部学习。

多数慕课课程一课时约为10~20分钟,且可以使用手机应用软件来学习,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想学就学,便于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但同时,教师不能直接观察到学生的表情、动作,不能相对应地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及节奏;对于学生,没有了现实中老师的督促与监督,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干扰,降低听课效率。因此,慕课这一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教育背景参差不齐,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度大,跟不上教师授课节奏,对于跨领域学习者更是如此。慕课与传统的现实课堂授课不同:现实课堂中,教师在授课时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把问题用合适的方法说清楚,而慕课在实际的网络授课中虽然是教师讲课,但本质毕竟还是“机”,因此难以因材施教。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