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8期

中文期刊发刊序与告止序考

姚远
2016年08月29日09:20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要:确认唐大烈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吴医汇讲》中,唐大烈的《自序》《凡例》、名医缪遵义的《序》及元和知县蒋楩的《序》,为中文期刊最早的发刊词,而《吴医汇讲》11卷卷终所载唐庆耆的《爰书数语附于简末》则为本土中文期刊最早的停刊声明。1815年在马来西亚之马六甲所办的境外最早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为传教士所办西式中文期刊最早的发刊词。传教士所办香港最早的期刊《遐迩贯珍》1856年5期所载《遐迩贯珍告止序》和《六合丛谈》1858年2卷2号的简短英文声明和收支表,则为舶来式中文期刊最早的中英文停刊声明。

关键词:唐大烈《吴医汇讲?自序》;唐庆耆《爰书数语附于简末》;米怜《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慕维廉《遐迩贯珍?告止序》

中图分类号:G23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8-0004-04

这是一个较少被人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中文期刊最早的《告止序》,更是鲜为人知。

一、发刊词的定义和功用

发刊词中的“发”,本意有生长、发生、显现、掀开、阐发、发挥、展开、打开、启发、表达等,“刊”则有砍、削、刻、雕刻、删改、修订等意,英文有foreword to periodical,introduction to periodical两种表示。它是在期刊创刊号首页位置表明办刊宗旨、目的、性质、意义、缘由、背景、报道范围、编辑出版方针、主张和立场的一种文体,源于图书的序跋。

它是期刊诞生的声明,是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在早期相继有例言、序、弁言、序言、叙例、社告、告白、致读者、告读者、宣言、卷头语、旨趣书、章程、写在发刊之际、创刊词(辞)等各种不同的表示。一般情况下,发刊词均由主编者写就,但也有请人代写的。一份期刊的创刊号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发刊词,但也有同时发表三四个发刊词者。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创刊的中国最早期刊《吴医汇讲》[1]的序,就有主编者唐大烈、吴中三大名医之一的繆遵义和时任知县蒋楩所写的3篇序。1915年1月5日创刊于上海的文理综合性妇女月刊《妇女杂志》,创刊号即有黑龙江省立女子教养院院长刘盛、平湖淑英女学教习张芳芸、上海函授国文学校校长倪无斋等人的4篇发刊辞。

吴冷西认为:“向读者推出一种期刊,就是在公众面前树起一面旗帜。给这旗帜揭旨定性、规定内容、明确方向的就是发刊词。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刊词是一种期刊的宣言,在期刊出版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创办一种刊物,如果没有一篇发刊词,如同在人们面前一个不作任何介绍的陌生人一样,读者不知所以,难以接受。发刊词是一种刊物与读者初次见面时的‘解说员’和‘导游员’。发刊词要承担向读者介绍有关刊物的各种情况,吸引读者、感染读者、说服读者的任务”[2]。刘宏权,刘洪泽主编有《中国百年期刊发刊词600篇》,可惜搜集到的晚清期刊发刊词仅5种,民初至1919年发刊词仅44种,科学期刊发刊词更是寥寥无几;笔者的《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附录有280余种文理综合性期刊和科技期刊的发刊词[3]。

二、最早的中文期刊发刊词

迄今所见最早的发刊词萌芽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8月《吴医汇讲》编者“笠山”(唐大烈)、缪遵义、蒋楩三篇序言和《凡例》。

其序言包括主编者唐大烈的《自序》、吴中三大名医之一缪遵义的《序》,以及元和知县蒋楩于乾隆癸丑(1793)仲春(农历二月)在鸿城官舍所作的《序》。此外,还有朱克柔写于“壬子仲冬”(1792年11月)的跋。缪遵义与叶天士、薛生白号称“吴中三家”、乾隆朝进士,因母疾弃官从医,作序时已83岁,次年即逝;蒋楩为现任元和知县,年资较浅,故其《序》置于缪之后,而另一位作序的朱克柔为缪的门生,故其《序》不敢置前与师并为序,执意置后为《跋》。唐大烈将名医之《序》列在现任知县之前,也显示了对科学的尊重。

唐大烈《自序》提到对《吴中医案》《名医类案》模仿中,“仿”中有“或出心裁”和“领新而标异”的思想,对近现代中文期刊求新意识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图1 《吴医汇讲》《凡例》、唐大烈《自序》

其中“凡例”涉及:一是刊载范围和征稿要求,即“凡属医门佳话,发前人所未发,可以益人学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辑入。其有人云亦云者,旧籍已繁,兹不复赘”。二是稿件体例,即“诸公所著,各于条论之前,分列姓字,下注讳号、爵里;如先世所遗旧稿,并注生年卒岁,及令嗣某付梓,略仿小传之意也。又各分版页,不相连属,以便续增”。三是刊发方式和投稿方式,即“凡高论赐光,随到随镌,不分门类,不限卷数,不以年齿次先后,亦不以先后寓轩轾,以冀日增月益,可成大观。或尊居远隔,并不妨邮寄寒庐,并登梨枣”。四是主张百家争鸣和“独开生面”,切忌剽窃抄袭,即“各人之趋向不同,集众说以成书,不免或有互异。若存此而去彼,窃恐印定人眼目,非所以云讲也。苟能各通一理,不妨两说并采,惟在阅者之取舍,亦扩充学问之一道也”,“集中诸作,或有文辞典雅者,亦有简直随俗者,要惟各适其宜,取其达意而已矣,文固可讽,质亦可传”,以及“是集系聚诸同学各抒心得,析疑赏奇,不袭老生恒谈,惟其中有泛阅之似乎陈言,而味其立意处,必有几句独开生面之语,不过从头叙述,不得不引旧书之言以为衬,幸勿以剿袭目之”。五是出版方式和防止盗版,即“凡新书一出,坊间每即翻刻,虽云必究,然而此弊久延矣。今余是集,系就先见教者先为付梓,现在广以奉征,正无已时,即余拙撰,积稿颇繁,现因卷帙不匀,故亦先刻几条,俟诸同学陆续赐教,余亦渐次补镌,非止限此几卷,便为完书也。购阅者须认本堂原板,乃得卷以日增,若夫翻刻之本,焉能随补随翻,决非全集,愿诸公辨之”[4]。这些《序》和《凡例》的表述,包括了“领新而标异”的求新思想、“两说并采”的学术争鸣方式、报道方针、报道范围、征稿要求,以及无限期连续出版的意愿,显然已有期刊发刊词的基本功能。

另一发刊词就是世界最早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5]的《序》。这是最具现代意义期刊的一篇较成熟的发刊词。其中包括:一是开宗明义,声明为宗教期刊,主张“无中生有者,乃神也。神乃一,自然而然。当始神创造天地人万物,此乃根本之道理。神至大、至尊,生养我们世人,故此善人无非敬畏神”;二是主张中西交流,了解万国风俗人情,强调世界“万处万人”,“不可止察一所地方之各物,单问一种人之风俗,乃需勤问及万世万处万种人,方可比较辨明是非真假”,“所以要进学者,不可不察万有”;三是读者层次、刊载范围、报道重点和次序,即“看书者之中,有各种人,上中下三品,老少愚达智昏皆有,随人之能晓,随教之以道,故察此俗书,必载道理各等也,神理人道国俗天文地理偶遇,都必有些”,报道顺序“最大是神理,其次人道,又次国俗,是三样多讲,其余随时顺讲”;四是主张文章通俗易懂,读者喜爱,切忌“甚奥”,要大众化,因为“甚奥之书,不能有多用处,因能明甚奥理者少故也。容易读之书者,若传正道,则世间多有用处”,“人最悦彩色云,书所讲道理,要如彩云一般,方使众位亦悦读也”,另外还要短小精悍,“每篇必不可长”,因为虽然“富贵之得闲多”,却“富贵之人不多”,而“贫穷与工作者多,而得闲少”;五是本刊的志向和目标,就是“浅识者可以明白,愚者可以成得智,恶者可以改就善,善者可以进诸德”,而且这个以“善书成德”的目标要逐渐实现,即“成人的德,并非一日的事,乃日渐至极,太阳一出,未照普地,随升随照,成人德就如是也”;六是说明本刊的出版按月出版,逐年编卷,即“每月初日传数篇”,读者“可以将每篇存留在家里,而俟一年尽了之日,把所传的凑成一卷,不致失书道理,方可流传下以益后人” [6]。

浙江留日学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刊于日本东京的《浙江潮》署名蒋方震第一次使用了中文词汇“发刊词”。1906年的《学桴》也使用了“发刊词”。《科学一斑》使用了“发刊辞”。也有以“章程”代替发刊词者,如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刊的《东方杂志》创刊号的《新出东方杂志简要章程》。清宣统三年辛亥六月下旬(1911年7月)创刊于上海的《留美学生年报》使用了《本报凡例》和《留美学生季报发刊序》两种形式。民国以后,使用“发刊词”者逐渐增多。

如1913年4月1日创刊于浙江杭州的《教育周报》创刊号有经亨颐的《发刊辞》;1914年3月24日创刊于北京的《清华周刊》有编者的《发刊辞》。1914年7月创刊于上海的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文理综合性月刊《学生杂志》首见K.K.Woo的英文《发刊辞Introductory Remarks》。1915年6月创刊于上海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创刊号有校长唐文治(蔚芝)的《序》和编辑主任张荫熙的《发刊宣言》,代替发刊词。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的《青年杂志》创刊号则以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作为发刊词。

(责编:刘雨霏(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