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9期

英国民众要求第二次公投的传播学分析【2】

李文婷
2016年09月28日13:38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四、“培养”理论

1.定义

“培养分析”是以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出发点的。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食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培养分析”一方面肯定“共识”是社会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存在的前提,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共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传媒的一些倾向(如暴力内容、对社会弱者的描述等)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2.事件分析

笔者认为,此次脱欧公投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或许曾经的端倪早已为今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英国《金融时报》早在2013年便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名为“假设明天就举行英国去留欧盟的公投”,两千余名成年公民参与了其中。此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英国人赞成举行全民公投,五分之一的反对。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欧盟成员国资格对英国不利,而45%的英国人持相反观点。在所有参与调查的民众中,有50%的人表示赞成“脱欧”,三分之一的人赞成“留欧”。在所有的“脱欧”支持者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表示,支持英国能通过与欧盟的谈判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欧盟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欧盟移民和司法领域的政策。这次调查结果很清晰的表明,英国民众支持退出欧盟的情绪正在扩散。

虽然早就进行过相关调查,但从如今的结果看来,英国政府并没有对这个调查结果足够重视,及时就相关问题进行宣传报道,将其中的利害关系一一阐明,为如今的闹剧和惨剧埋下祸患。“培养”理论是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而英国民众对于“民主”的浅薄认识、对于投票的游戏态度以及对于生死攸关大事的片面理解,暴露出英国的大众传媒缺少对民主意识的宣传。英国民众后悔自己所做的公投决定,很多网友对这些后悔的人表示强烈谴责:“这么重要的投票怎么可以这么轻率!”“别再说什么‘你后悔了’,你是个成年人,拿民主当儿戏,自作自受吧!”我们在谴责民众的同时,是不是该想想英国的大众传媒在此事中所起的作用?

笔者认为,西方国家一直宣扬自己的新闻自由而抨击中国的党媒体制,但从很多事情传播效果来看,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制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大量公益广告、政事宣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受众的主人翁意识。所以笔者认为,此类闹剧在中国发生的概率很小。

五、结 语

无论我们事后如何指责英国民众,都已无法改变英国最终离开欧盟的事实,而这,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不想看到的结果。正如2016年06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说的,“我们关注英国即将举行的英欧关系公投,尊重英国人民的选择。中方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愿意看到一个团结、强大、稳定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英国能针对此次事件反映出问题做出及时调整和改变,在保持政局稳定的基础上顺利处理完“脱欧”事务,促进英国、欧洲乃至世界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英国脱欧[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176445.htm?fromtitle=%E8%8B%B1%E5%9B%BD%E8%84%B1%E6%AC%A7&fromid=15850385&type=syn.

[2] 英国宣布脱欧后,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EB/O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U2MDU5Mg==&mid=2651857642&idx=6&sn=c0bbbb2a599d44b68773d3910d353d53&scene=23&srcid=0630yNRYVrHybGelz18n8pQ5#r.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责编:刘雨霏(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