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6年9月

网络传播的标签化研究【2】

以“五道杠少年”的网络传播为例

王勇 刘娜
2016年09月29日09:59 |
小字号

三、对于规范网络传播的几点建议

恶意的标签化传播给网络传播秩序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有助于未来建立和谐的网络传播秩序。

(一)对于涉及到未成年人网络传播行为应严格把关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媒体对于未成年人的报道要慎重,特别是在涉及到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与隐私方面。“新闻主管部门要负起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于只管追求猎奇猎艳,只图赚取受众眼球,不考虑社会效果的新闻人员(不论是编辑还是记者),应限制其对未成年人内容的采访、搜集和编辑。”[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中涉及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未成年人的隐私应该得到特殊保护。而在当前网络传播环境下,由于一些网民在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与个人隐私方面的意识普遍匮乏,导致网络传播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时有发生。对于上文所提到的黄艺博被肆意标签化从而被恶搞与丑化网络传播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已触犯法律,相关部门应严格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种不当行为予以惩戒,才能有效遏制不当的网络传播对于未成年的伤害行为,同时对于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网络传播行为应严格把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信息消费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特别是对于80、90后的年轻用户来说,社交媒体已超过传统媒体成为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社交媒体是广大网民自发的创造新闻资讯继而得以传播的网络平台,因此这种传播更多的是以主观随意性为主,其在具体传播行为中多带有主观好恶的感情色彩,这正如“五道杠少年”事件起初的传播是基于某个社交媒体的传播,继而在网络传播场中不断传播与发酵,于是便有了歧视的味道。故而相关的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社交媒体发言的管理,引导其理性传播、文明用语,净化和规范网络传播环境。

(三)传统媒体应尽快确立网络传播中的舆论主导地位

在当下传播格局中,虽然新媒体的势头发展迅猛,但依然不能取代传统媒体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因为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强,传播信息客观公正,同时由于其具有不主观随意对报道对象进行语言攻击,不以报道者个人好恶来评判报道对象等特点,对于同一事件的传播,人们更愿意选择具有权威性的传统媒体的报道来判断是非曲直。笔者将“五道杠少年”事件在不同网络传播平台的传播内容做以归纳总结后得出如下结论(见图表1-1、 1-2):以 “那些年”、“I看见”、“思考者iThink”以及“咋整”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网络平台,在传播“五道杠少年”黄艺博事件中多以疑问或感叹语气以渲染标签化背后的贬义色彩,同时使用“怪胎”“重出江湖”“卷土重来”等贬义色彩的词语来极力恶搞丑化事件当事人;而在为数不多的传统媒体的网络平台上,无论是“新京报评论”“澎湃新闻”“大楚网”还是“中国新闻网”,无论是从标题还是内容看都尽量以客观的姿态和用语来尽量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所以未来网络传播中应尽快树立传统媒体的舆论主导地位,同时在做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应坚守最初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在网络传播中做到正本清源,破除网络谣言从而为发展绿色网络传播环境,推进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图表 1-1

图表 1-2

四、 结语

网络传播的肆意标签化,不利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网民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因此在网络传播中,广大网民应自觉约束个人传播行为,传统媒体应提高其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地位与责任感,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从而保证网络传播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着重强调的是,以恶搞为时尚的现象,是一种是非颠倒、美丑不辨、价值观念扭曲的极其严重的现象,其危害是颠覆性的。当前传统媒体的做法充其量是“叶底黄鹂一两声”,是令人不安与不满的:一是仅少数几家出来说话,二是大情况下传统媒体仅在其网站喊上几句,三是喊声本身隔靴搔痒、微弱无力。对此,全社会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新闻媒体尤其传统权威媒体,应该担起自己责任,紧紧抓住“以恶搞为时尚的现象”这一扭曲的价值观念狠狠下力,负面标签化行为与恶搞现象才能釜底抽薪、连根拔起、彻底根治。

注 释:

①黄艺博(前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载搜狗百科,http://baike.m.sogou.com/baike/fullLemma.jsp?max。

参考文献:

[1]朱力.泛标签化扭曲社会认知[J].人民论坛,2012(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冯万超.未成年人新闻报道的规制[EB/OL].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ld 2010/10/16.

作者简介:王勇,男,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主要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

刘娜,女,作者单位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刘雨霏(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