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二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数据新闻的生产特点和优势【3】

——以2016年《卫报》关于里约奥运会相关报道为例

边诗朦
2016年10月14日16:01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五、 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一)数据新闻内容呈现方式转变

传统的新闻是以文字为主,着眼于微观表达,限于篇幅字数的限制没有办法长篇大论的对宏观叙事做过多的描写。在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新闻就是运用各种客观真实的数据对事件本身和现象做中观或宏观的报道,但也不是说数据新闻没有办法去做微观的细节报道。需要新闻记者利用现代计算进交互技术来实现。梳理国内外数据新闻,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数据可视化、图解新闻和数据地图。比如在数据地图中,不同的颜色深度、不同的图形形状就代表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变化。

图片、图表等已经从传统新闻的配角位置升级为数据新闻中的核心位置,但是不能单纯的认为数据新闻就是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它与传统新闻一样是还原新闻现场、讲述新闻故事。数据新闻的核心就在于通过记者庞大的分析之后到达受众层面的轻化和简化阅读。数据新闻的发展依靠于大数据,所以也具备大数据对趋势的预测与个人的关联性等特点。通过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使新闻故事发展趋势更加清晰更加直观,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数据,是比文字报道更为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形象、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这是数据新闻的个性展现形式,得益于科学可视化的发展,数据新闻将复杂、抽象、难懂的数据转化为简单、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也与之前新闻报道中简单的图文模式不同。数据新闻契合了互联网时代轻量、快速阅读的特点。相比一般新闻报道,可视化呈现使数据新闻既内容严谨又形式丰富有趣,能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有趣的互动体验和愉悦的阅读体验,不但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而且能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卫报》在对奥运会的数据新闻的报道中,都呈现出重视对数据、图表、现场照片等等的展示,弱化文字在整篇报道中的地位,文字在数据报道中只是充当了解释说明的部分或是串联文章前后的作用,虽然文字的篇幅少了,但是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关于游泳比赛的数据新闻报道中都利用了动态图表的形式来展现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在不同的距离里的耗时,以孙杨夺冠的报道为例,报道中用50米、100米、150米、200米作为节点,以领先者的成绩与他人做横向对比,来动态展示领先者的优势以及其他追赶者与他的差距。并将其过程做成动态图表向受众们直接展示出来。这种展示方式与受众的互动性强,并且直观富有趣味性使得更多的受众更容易接受。

(二)传统新闻生产理念转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人都是记者,任何一个人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新闻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所发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可信度堪忧,没有多少新闻价值。但是,他们的存在也确实对媒体的工作有一定的冲击。快速报道不在是媒体的专利,媒体必须加强其专业化建设。而数据新闻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媒体在新闻快速报道上的优势丧失。

数据新闻的出现冲击传统的新闻理念。譬如,关于“什么是新闻”现在最为通行的是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数据新闻是从海量的新闻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所以内容常常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是对社会现实的宏观报道。关于“新闻价值”,学界一般认为新闻价值具有五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事实发生概率越小越有价值”,“越是著名的人身上发生的事情,越有新闻价值”。但是,对于数据新闻,却是事实发生的越频繁越具有新闻价值,即便是小人物因为在数据表现上显著则也可以引人关注。在传统的报道中,新闻真实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可能只能选取部分事实加以报道,但数据新闻却能对“全体”进行报道。当然,挖掘新闻价值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都不能离开受众的需求。但是如何挖掘受众喜欢、有价值的信息,不论对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一直关注的问题。

在“孙杨夺冠”的数据报道中,通过数据的展示重点突出了孙杨在最后25米的时候如何逆反了局势,反超竞争对手,最终获得冠军的过程。在200米自由泳比赛之前,孙杨遗憾失掉400米自由游的金牌获得银牌,并在赛后受到对手的言辞羞辱,在赛后也是情绪比较激动。无论是国内媒体还是国外媒体对孙杨的事件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可以说200米自由游的成绩对于孙杨来说至关重要,从《卫报》的数据显示来看,孙杨的前半程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样使得在观看比赛的时候加剧了观众的兴趣,为最后的结果蒙上了一层未知的面纱。但是孙杨在最后50米开始逐渐从一个不利的位置开始赶超,并在最后一刻拼尽全力获得了金牌。这场比赛受到了全球很多观众的关注。《卫报》也采取了受众最想知道的角度“孙杨到底是如何反超对手获得金牌”这受众需求出发进行报道。

作为随着大数据发展起来的新型的一种跨学科新闻生产方式,数据新闻对新闻从业者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挖掘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更要有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观念。

(三)新闻生产流程的改变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信息开源开放和信息共享让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宽广。数据来源多样。无论是政府企业公开发布的公告还是各大网站服务器的用户网络行为统计,都构成了数据新闻可利用的海量数据基数。

数据新闻的推行意味着新闻生产流程的变革。数据新闻记者米尔科·洛伦兹提出了进行数据新闻的四个步骤,即挖掘数据—过滤数据—数据可视化—新闻报道制作完成。《泰晤士报》新视觉新闻团的工作流程则是:定选题—挖掘数据—编辑数据—制图—成稿。保罗·布拉德肖在《数据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一文中提出了 “双金字塔模型”,更全面地揭示了整个报道过程中,数据在质量以及传播上的变化,布拉德肖以倒金字塔来表示数据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汇、数据整理、了解数据和数据整合等四个部分。数据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数据的可视化并实现有效传播。而数据新闻的传播则以”正金字塔结构“进行,包括可视化、叙事、社会化、人性化、个人订制化和使用等六个步骤"

《卫报》此次为筹备奥运会上的数据新闻的制作与报道,提前3个月便开始进行新闻策划工作。在强大的45人《卫报》可视化团队中,有12人负责策划以哪些比赛为表现对象,起码确保有一个大体的国家、性别、运动项目的范围。这个小组还一直在汇编以前的赛事报道,并且将其与从新闻协会接口处得到的测试数据相结合,试图找出报道这些赛事新闻的最佳方法。

数据新闻为新闻的呈现和叙事方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渠道 ,它让受众能在某些宏大的事件背后发现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关联,可视化展现形式让数据新闻的易读性得到大大加强,让受众在观看数据新闻时既有动态的体验,又有互动的产生,同时数据新闻还以其极高的科学性和可观测性确保了其信息的真实来源,给受众提供再次把关和学习的渠道。

六、数据新闻的优势

(一)注重数据挖掘,客观优势明显

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态度不偏不倚,是新闻报道一直追求的品质。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在《自由与新闻》中提出,“要将新闻业从一个行业转变成一个专业,而这一转变必须依靠新闻客观性来实现。”数据新闻则是依据数据分析更加完整、客观、全面的报道新闻事件。

传统的新闻报道主要是通过记者访问采访对象来获取新闻事实,并通过信息源的陈述来报道新闻,而数据新闻则更多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分析程序进行数据分析来报道新闻,反映社会。相比传统方式,数据新闻在内容表达上更具客观性,数据新闻是新闻事件的量化表现,它本身主观性更少,客观性更强。数据新闻是建立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之上的,所以在新闻的表达强调用数据说话,相较于传统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新闻记者收集素材和主观判断,数据新闻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其次,在事件信息的处理上更加具有客观性。数据新闻制作团队既要擅长新闻采访,发现新闻价值,又要了解统计学知识,懂得各种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在客观的数据中去发现故事,挖掘意义。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抓取、过滤、统计、分析。这相比传统的新闻制作更具科学性、程序性、技术性。最后,数据新闻的信息来源同样具有客观性,其来源主要是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团体、企业、个人公开的、可收集的数据信息,对官方的信息作出独立的阐释,通过对官方数据的过滤、整理,媒体充当了公众的“数据向导”向公众清晰的展示政府所公布的数据意义。这一过程中主要依靠和利用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受人们的主观性影响较少。

(二) 新闻表现更加直观

数据具有客观、直观、具体的优势,但是同样也具有枯燥无味、缺少趣味性和人情味,数据新闻采用可视化技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弥补了数据在表达上的受众接受的不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传统的新闻表达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数据新闻的表达呈现出以受众为中心,视觉化的新闻生产,以新闻内容为依托,并配之视觉化的设计。与过去主要是文字叙事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对视觉的要求不高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数据新闻更加强调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视觉的恰当设计对于受众接受新闻信息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新闻传播的成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形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作为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可视化呈现方式利用了许多其他领域中发展的技术,能生成各类可视化图表图像,比如有特色的图表,加注释的图表,海报式图表,动态流程图,幻灯片,电影,小视频,动画等。数据可视化,是指采用可视化技术,将数据、数据的属性、特征、结构、关系、趋势、意义等转换成图形或图像,以及进行互动设计,使人们能够更直观、更轻松、更有兴趣地观看、阅读、接受,以及进行互动体验。数据新闻的图示化、图表化的可视化设计是对数据信息的二次表达。以用户为中心的可视化呈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众对信息认知的负担,使得读者更加轻松的理解和处理信息。在新闻传播领域,数据新闻的出现使视觉设计被前所未有的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设计地位的提高,艺术化信息的大量传播也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居民的审美水平。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公式,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优秀的数据新闻作品无论是叙事逻辑还是技术展现都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对作者的创造性和基本功都是极大的考验。

(三)受众主体意识增强

新闻传播的对象是受众,新闻工作者不仅仅要报道有价值的新闻,还要做到更好更快的更有效的传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受众阅读新闻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受众已经对长篇累牍的文章感到无趣和枯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新闻工作者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来吸引受众,数据新闻这种可视化的表达形式使得新闻在视觉传播时代更易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使新闻回归到受众本体的位置上,媒体逐渐由“以媒介为中心”变为“以受众为中心”首先,视觉化的元素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审美规律以及受众认知息息相关。受众接受信息不再是处于被动地位,而是作为参与者、解读者,自己去领悟客观数据所呈现出来的魅力。其次,数据新闻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帮助读者找到对个人有重要意义的信息,阐释宏大的新闻事件与个人之间的关联。让读者可以在数据新闻报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从而使信息传播效果进一步提高。

最后,在可视化设计中不断加强对用户的视觉刺激,通过改变信息的颜色、字体大小形状等等使其与周边环境区分,成为关注目标。可视化的设计无声的引导着用户对信息进行划分和选择,使受众更加快速的定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上。这些可视化的设计要不断研究受众的阅读习惯包括对于视觉颜色敏感程度的不同,做不同的选择设计。两一方面,在新闻表现方式上不断的加入声音、图像、动画、互动等等多维度、立体化的信息输入。多渠道配合的信息传递,加强了用户的互动体验,最终使得新闻传播效果不断加强。可以说,数据新闻可视化是在受众主体化、信息碎片化时代的一种创新的尝试。

(四)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新闻媒体中,也体现预测性报道,但是一般都是通过专家解读或个人经验等挖掘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且不同的人代表不同的立场,有些专家或个人的采访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舍恩伯格说:“大数据的核心也就是预测,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要把数学计算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新闻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算法基础上的,因此预测符合新闻趋势的客观性、准确性。它一般应用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目前,很多媒体还未充分发掘数据新闻的预测性报道,预测还主要停留在一些传统的报道方式上。数据新闻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实践中取得了突出贡献。

总而言之,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数据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以其客观性强、可信度高、报道深度、可读性强等等优势逐步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义昆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 现状,影响与反思》.《现代传播》 2014年11期

2、 彭兰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编辑之友》

2013-6-10

3、 陈昌凤 《大数据时代如何做新闻》. 《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1期。

4、 秦煜人 《突发公共事件的数据新闻实践研究 ——以 “12·3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新媒体与社会》第十四期

5、 文卫华 李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现代传播》2013年第5期

6、 丁柏栓 《数据新闻:价值与局限》,《编辑之友》2014年7月

7、 李天霓 《作为灾后报道的数据新闻 —— 以“尼泊尔地震”为例的数据新闻实践》.《新媒体与社会》第十三期

8、 许向东 刘轶欧《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数据新闻报道模式研究》,《新闻爱好者》 2015年9月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