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袭击事件报道的框架建构——以人民网、澎湃新闻、英国卫报网站对法国尼斯恐怖袭击报道为例
摘要:恐怖袭击事件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在报道这类事件时,媒体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本文以2016年7月发生在法国尼斯的恐怖袭击事件为案例,选取人民网、澎湃新闻、英国卫报网站在事发后五日内的相关报道进行对比分析,三家媒体在信息整合、报道融合、事件建构、事件解析、互动参与等多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从这些特点中可以得出,媒体报道恐怖袭击事件时,应该迅速有序地整合信息资源,通过细节还原第一现场,跟进对事件的多层次解析,并且可以引导受众参与互动,凝聚社会共识,杜绝恐怖主义的二次蔓延。
关键词:法国尼斯,恐怖袭击,人民网,澎湃新闻,卫报,框架
近年来,全球安全形势多有变化,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屡有发生,仅2016年初以来,就先后在利比亚、尼日利亚、土耳其、比利时、美国、孟加拉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发生了自杀式爆炸、枪击等恐怖袭击事件,“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ISIS)、“库尔德自由之鹰”(Kurdistan Freedom Falcons)等极端恐怖组织宣称对部分事件负责。这些突发、恶劣的恐怖袭击事件对于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逐渐蔓延到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袭击事件也往往在第一时间吸引新闻媒体的目光。在应对这些突发袭击事件时,新闻媒体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形式和框架来还原现场,呈现事态发展,而这些相异的视角和框架对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面对频发的类似事件时,新闻媒体应当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
本文以当地时间2016年7月14日晚发生在法国尼斯(Nice)的恐怖袭击事件为例,选取人民网、澎湃新闻、英国卫报网站(the Guardian)为对象,分析三家媒体对尼斯恐怖袭击报道的异同、特点及效果,试图探讨恐怖袭击事件报道的有效模式。
一、恐怖主义与新闻媒体
恐怖主义兴起于二战末,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愈演愈烈,对全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关于恐怖主义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也历有研究。
恐怖主义以宣传性为其基本特质,要实现其政治目的,必须对恐怖行为进行大范围传播,而这些恐怖事件的冲突暴力特点也正迎合了媒体报道所需的新闻价值。(何晶,2003)二十一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就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而中东、欧洲等地的恐怖袭击事件亦屡见报道。恐怖组织也在有意识地利用各种媒体形态来宣扬其主张,可以说,当下的恐怖主义已经形成了“以媒介为中心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生存手段”。(金苗,2012)
在具体案例的报道中,钱进(2006)总结了记者报道恐怖事件新闻时的纯信息式、煽情式、特写式和教育式的报道方式,姚志文(2011)归纳了电视媒体在介入恐怖袭击事件报道时所采用的现场直播、预先策划、强制观看等策略,这些也确实都能够提升恐怖分子在公众认知中的“重要性”。新闻报道的偏差极有可能助长恐怖主义的蔓延。
要正确应对与恐怖主义的“共生”关系,新闻媒体应当作为营造反恐舆论的阵地,加强信息过滤,避免暴力血腥的细节或是成为恐怖分子的情报来源,开展有效的舆论引导,并且通过对恐怖活动的报道增强社会凝聚力、加深社会认同度。(徐冰,张昌俊,2005)此外,多种媒介的复合影响和视觉传播的效果应该被充分重视;媒体在对公众心理疏导方面因地制宜,采取分层次处理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发挥社会多元参与的合力,形成全社会共治的反恐格局。(张洁,卞筱灵,2014)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比较法,以2016年法国尼斯恐怖袭击事件为案例,选取恐怖袭击发生后5日(北京时间2016年7月15日-19日)间人民网、澎湃新闻网和英国卫报网站对于恐怖袭击的所有报道进行对比分析。
1、案例选取
法国尼斯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于法国当地时间7月14日22时,大量游客聚集在法国东南部沿海城市尼斯的盎格鲁大道(Promenade des Anglais)上观看法国国庆日(Bastille Day)焰火表演时,一辆白色卡车冲入人群,一路碾压,导致至少84人死亡,202人受伤。“伊斯兰国”宣布对此事件负责。选取此事件,基于以下考量:
(1)发生地。法国是西欧的主要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尼斯是法国第五大城市,法国东南部阿尔卑斯滨海省省会,旅游业发达。在2015年,法国巴黎也曾遭遇恐怖袭击,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2)发生场合。本次袭击发生在法国国庆日当晚,国庆日是一个国家独立、自由的象征,也是大量群众聚集庆祝的场合,在这一时间和场合发动袭击,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很有震撼力。
(3)责任者。宣布对此事件负责的“伊斯兰国”是近年来新兴的极端恐怖组织,以中东地区为其主要活动范围,在叙利亚、伊拉克等过持续发动袭击,占领大片土地,对世界和平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
2、媒体选取
本研究选取人民网、澎湃新闻网和英国卫报网站为分析对象。相比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网站拥有体量大、更新快、覆盖范围广、资源整合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更为迅速、全面、系统地对突发事件作出报道。
(1)人民网。人民网于1997年上线,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网民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2)澎湃新闻。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下属的媒体,2014年上线,以时政新闻和思想分析为其主要内容。
(3)英国卫报网站。《卫报》是英国的全国性综合日报,其网站在2007年推出,经过改版后,其在线读者达600万人,三分之二为外国用户 ,拥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3、文本的获取
本研究以“法国恐怖袭击”、“尼斯恐怖袭击”为关键词,分别在人民网和澎湃新闻网搜索,依据发布时间选取在北京时间2016年7月15日6:00至20日6:00之间发布的报道,人民网计44篇,澎湃新闻计78篇;以“Nice Attack”“Bastille Day Attack”为关键词,在卫报网站搜索,依据发布时间选取在英国夏令时2016年7月14日22:00至19日22:00之间发布的报道,计236篇。
三、媒体报道的对比分析
1、数量与时间分布对比
所选时间区间内,人民网共发布报道44篇,其中11篇明确为转载,其余均标注为“人民网讯”“人民网电”;澎湃新闻发布报道79篇,其中29篇明确为转载;卫报网发布报道236篇,其中13篇明确为转载。从总数上可以看出,卫报网站的报道总量和单日数量(表1)均明显多于人民网和澎湃新闻。
在报道最密集的北京时间7月15日,最早的报道来自卫报,发布于北京时间当日凌晨5:36,人民网最早是6:20,澎湃新闻最早是7:03,而在6:20之前,卫报已经发布了10条报道。图1以点图的形式标注了7月15日三家媒体发布报道的时间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卫报的报道数量多且密集,报道间间隔最长为48分钟;人民网和澎湃新闻的报道集中在事件发生后的6个小时之内,之后的报道较为零散,人民网最大的报道间隔为2小时56分钟。
图1 三家媒体首日(北京时间2016年7月15日)报道发布时间点图
2、报道类型和内容对比
各家媒体所发布的报道从类型上可以分为对事件本身的报道、与事件相关的分析评论和其他类型,其中,对事件的报道占据了最大比例,人民网占97.8%(44篇),澎湃新闻占91.0%(71篇),卫报占88.6%(209篇)。
多数报道往往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和视频(表2)。人民网有27.9%的报道插放了图片,其余报道均为纯文字,所有报道平均每篇为396.53字。澎湃新闻有29.6%的报道插放了图片,8.5%的报道插放了视频,其中还分别有6篇和2篇报道是单独以图集和视频的形式发布的,所有报道平均每篇为195.68字。卫报分别有34.0%和13.9%的报道插放了图片和视频,其中分别有8篇和17篇报道单独以图集、视频的形式发布,在图片和视频的使用率上均高于人民网和澎湃新闻。
事件报道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事件过程与后果、现场还原、调查与政府应对、受害者报道、嫌疑人报道、国内社会态度、国际社会态度、背景信息、其他等九类。从表3可以看出,人民网和澎湃新闻报道中涉及不同方面内容数量占比排序的前四位保持一致,分别是政府应对与调查(人民网43.2%,澎湃43.7%,下同)、事件过程与后果(38.6%,28.2%)、国际社会态度(36.4%,16.9%)、现场还原(9.1%,16.7%),而卫报的前四位依次是政府应对与调查(29.2%)、现场还原(28.2%)、国际社会态度(23.4%)、事件过程与后果(21.1%),可见,不同媒体的关注焦点比较集中,都在事件本身及其后续处置,但各家媒体的侧重仍有不同。
人民网对于事件的过程、后果和各国领导人的表态更为关心,事件发生后的前几篇报道多数涉及事件伤亡人数,尤其是中国公民的伤亡情况,其报道内容总体来说偏宏观,细节不足。澎湃新闻在多数内容类别方面的报道占比与人民网相似或略少,但其在现场还原、受害者报道方面比人民网略多,其细节呈现较为丰富。卫报在各方面内容的呈现上相对更为均衡,更加关注个体与细节,对于事发现场的细节描述丰富,此外关于嫌疑人、受害者的报道数量多,分析了嫌疑人的个人情况,公布了所有遇难者名单和所能收集到的遇难人信息。
卫报的分析评论文章最多,达21篇。澎湃新闻有6篇评论,从欧洲文明、法国国内政策、法国连遭恐怖袭击的背景及其影响等方面展开,更侧重于法国恐怖袭击事件的文化、政治、安全背景来分析。卫报的评论文章数量多,但主要集中在对法国国内层面的分析与评论。
澎湃新闻和卫报在信息整合和互动方面也有特色。两家网站均采用了时间轴的形式对事件进展跟踪报道,澎湃新闻的时间轴从北京时间7月15日7:03开始到7月16日1:03为止,跨越18个小时,包含55篇报道,以呈现事件进展、现场还原、政府调查为主;卫报的时间轴从北京时间7月15日5:48到7月17日3:45,跨越约46个小时,包含165篇报道,内容和形式较澎湃新闻时间轴更为多元,大量使用图片、视频、转引Twitter等元素。
在互动形式上,澎湃新闻开放评论功能,在评论区还设置了回复评论和点赞的功能,在传者与受众间互动的基础上,鼓励受众之间的互动,形成讨论社区;除了评论外,澎湃还有“问吧”栏目,邀请热点事件当事人或相关人回答网民的问题,在尼斯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丸桑受邀,回答网民关于尼斯城现状的提问,据网站数据显示,7月15日到19日间,问吧共有255个提问和85个回复。 卫报则主要采用读者来信的形式来进行互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