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人大2016

新闻网站突发事件报道对比研究——基于对人民网与其他三家新闻网站的分析【2】

魏静怡  史凯迪  谷  宇
2017年01月10日13:11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二)排版风格

在本次暴雨的专题报道中,各家媒体在排版风格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各自的定位与风格,但由于灾难报道的特殊性,又平添了一些特色。

1. 人民网

人民网整体上更多利用红色,但河北频道的专题则采用了偏暗的黄色作为背景,添加了颗粒感,犹如沙尘暴的感觉。专题标题醒目但不花哨,对“暴雨”二字做了特殊处理,简单大方,且适用于灾难报道。整个专题由于图片的大量使用,呈现出较为灰暗的色调。各个部分的标题大小不同,体现出了主次与层次感,但视频报道部分标题相对过密,读者可能会有些视觉疲劳。

2. 澎湃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更是以视觉冲击力作为主打,其排版设计更加扁平化,颜色以黑白灰为主,通过图片的密铺来分割版面。这种排版方式是纯粹的新媒体式,澎湃作为新媒体中新闻网站的佼佼者,其格调简约大气,又迎合了新媒体读者的喜好。

3. 新华网

新华网则继承了一贯的蓝色,又正好迎合了“暴雨”的主题。尽管报道较为松散,但由于数据新闻和航拍报道的使用,其整体上画面感更强,视觉冲击力更大。新华网的排版风格与其文字风格相适应,冷静客观,给予读者第一手、且最全面、最权威的咨询。

4. 荆楚网

荆楚网则相对轻松活泼,以红蓝两色为主色调,一方面代表了汛情,一方面意味着重建,整体上哀而不伤,更多地意在鼓舞大众重建家园,格调更加激昂、正能量。其主题相对较多,不同的主题又不同的设计,整个排版规整,但又富有变化,荆楚网的排版风格同样更加适应新媒体的形式,相比澎湃新闻又显得更加亲切。

四、独家亮点

1. 人民网

人民网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在2016暴雨的报道中引入了可视化信息图表,采用多种信息图表将时序数据、空间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处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更为直观地传达了2016暴雨中受灾及预警地区、降雨量大小、受灾人数、经济损失等重要信息。其中,人民网将地图与数据信息相结合的数据地图尤为新颖。无论是全国地图上以自由色块的大小和深浅来表示降雨地区和降雨量,还是以省份地图色块的颜色深浅来表示受灾人员的数量,以及省份地图与经济损失和受灾人数的直接结合等,都打破了原本新闻报道中简单运用乏味单一的文字与数据的单向思维,转而与时间、地域等方面相结合,实现了时序信息和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能够满足读者对于2016暴雨事件基本的信息需求,同时页面美观大方的图文设计也给予了读者以流畅和清晰的阅读体验。

2. 澎湃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运用360度全景技术还原了2016暴雨中被淹的村庄的“全景现场”。以360度全方位的视角展现了宜兴杨巷镇了林村被淹没的马路及农田,所运用的全景图片比以往普通的平面图片能够传播更多的实用信息,通过对图像的透视处理同时模拟真实三维实景,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也更加具体和顺畅,能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感知到受灾当地暴雨淹没村庄马路与农田的真实景观。并且360全景技术支持读者用户任意控制自己所在“位置”,通过鼠标点击方向键或拖拽页面及点击缩放键可以实现视点的转移以及视角的调节,这更增加了暴雨全景现场的交互感和现实感。相比起传统的二维的文字叙述或是数据图像等报道暴雨的形式,澎湃新闻网的三维全景现场带来的是读者对于暴雨袭击的深度、广度更为立体的、更为深刻的感受。澎湃能够在2016暴雨的报道中引入360度全景技术的尝试,是对于新闻报道的大胆突破与创新,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运用新技术拓展新闻报道方式的方向与可能。

3. 新华网

新华网也针对2016暴雨这一突发事件推出了自己的数据新闻报道,不过其中也有和人民网全媒体平台引入可视化信息图表的方式有所不同的地方,新华网还采用了无人机航拍模式,将受灾地区航拍实景图像与数据文字信息相结合。并且依据不同的报道侧重点划分成为几个小专题,如“暴雨!暴雨!——沦陷的村落”以及“暴雨!暴雨!——大写的姿势”。在数据新闻专题“暴雨!暴雨!——沦陷的村落”中,新华网就用了安徽、江苏、广西、江西等受灾地区的航拍图像,配上简短的数据及文字说明,直观具体地向读者展示了南方一些省份遭受暴雨袭击的真实景象和基本信息。在专题“暴雨!暴雨!——大写的姿势”中,主要的报道对象是在抗洪救灾的过程中出力的官兵们,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及记者摄影的图像表达,配以简短的说明文字,展现了官兵们在救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出的努力以及其他一些细节。新华网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以及依据不同内容侧重点分成几个小专题来报道2016暴雨的做法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4. 荆楚网

荆楚网作为受灾当地重要的新闻网站在此次暴雨袭击的报道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荆楚网也独树一帜地采用漫画的方式对这次暴雨袭击中的优秀事迹进行了报道,还自行策划制作了表达湖北人跟洪水对抗的决心的动画MV。如用漫画的形式来报道守卫梁子湖的女民兵们以及洪湖“良心支书”连习兵等先进人物,用动画MV的形式展现湖北人民对抗灾难的精神面貌。报道形式生动而活泼,同时也拉近了新闻媒体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展现出在无情冷酷的自然灾害面前人性中的关怀与温情。这也符合受灾当地媒体的角色定位——在客观准确地为人民报道受灾情况的同时也承担着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精神主心骨的作用。

五、传受关系

1. 人民网

人民网在增强与读者用户的和互动性方面主要是利用了“人民微博”平台。读者用户可以自行申请人民微博帐号,然后可以针对自己关注的暴雨话题发布微博,同时也可以对其他用户的微博进行评论和转发的操作。以及设置了“强国社区”,读者用户可在社区中的论坛板块对于报道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虽然人民网为读者提供了相应的互动空间,但是从用户使用数量来看互动效果并不是很好,关于2016暴雨的人民微博的转发和点赞数量大多比较低,处于零转发零评论的状态,同时强国社区中的日活跃用户数量也不多,互动论坛中稍显冷清。

2. 澎湃新闻网

澎湃新闻在新闻网站中做了一个尝试,将类似于国外社交媒体上的AMA(Ask me everything)互动问答模块引入到新闻网站中,也就是现在的澎湃首页栏目中的“问吧”。互动问答发起人先用简短的几句话介绍自己的身份与经历,然后可以发起一个“问吧”接受其他用户的任意提问,如最近在问吧首页有一定热度的问答就是“我是华人青年企业家刘济豪,关于受邀参加李克强总理访问加拿大国宴的所见所闻,问我吧!”在2016暴雨事件期间,澎湃新闻网也开启了有关此次突发事件的“问吧”,由专业的防汛工作人员发起互动问答,读者用户任何有关灾情状况、防汛知识等方面的疑问都可以通过“问吧”向防汛工作人员提出,完成信息的交互流动。对于防汛工作人员“问吧”的发起,网友们也给出了或尖锐或刁钻或迫切的提问,回答团队也均给予相对理性与清晰可靠的解答,这对于在暴雨事件刚发生的信息不完全时期,对于有效地解决疑惑辟除谣言,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时至2016年9月24日,此“问吧”已经获得一千三百多的点赞量,1096个来自网友的提问和1096个来自回答团队的回复。其中最为热门的一条问答获得超过六百的点赞量。

3. 新华网

新华网在互动性方面的实践与其他几家新闻网站相比起来就显得有些欠缺。浏览了2016暴雨的相关报道页面,大部分页面都是没有提供评论互动区给读者用户发表个人意见的,有时读者阅读完网页上的新闻报道后会有表达一下看法意见的需求,但是在浏览新华网的新闻报道后往往是无从下手。有少数的地方频道会在整个页面的最底端设置一块新闻评论区,经测试,用户在评论区留下评论后并不会立即显示出来,而是弹出一个提示“等待审核”的窗口,基本大多数已经开放了评论功能的新闻报道,其评论数量却为零,这反映了新华网的评论功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新闻媒体与读者用户在传受关系方面是不对等的,在互动性方面是比较欠缺的。

4. 荆楚网

荆楚网作为受灾当地媒体还是比较注重和民众的沟通与互动的,在“众志成城,抗洪救灾”的2016暴雨专题报道中,荆楚网专门设置了一个板块“2016湖北-网友互动”。这个板块又分为以下几个小块:“评论”,主要是一些关于暴雨事件的新闻评论,如“郭喜林:《大大叫我来巡堤》,是抗洪抢险正能量”;“热议”,主要是网友在网站的社区发表的一些个人看法,如“不得不说武汉的抗洪工作做的是非常好的”等;“微博”,是利用新浪微博来进行互动的入口;“大V说”,主要是新浪微博的一些“大V”及经过认证和具有一定数量粉丝的微博用户在微博上发表的言论,如“@军报记者:八一,数万武警官兵依然坚守抗洪一线”;同时荆楚网还在显眼位置给出了自己网站的互动社区——东湖社区的入口,以及荆楚网微信公众平台的二维码,鼓励用户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平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这一点上,荆楚网表现出了与读者主动沟通互动的积极性,从而也就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愿意在这个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和读者建立起了良好的交互关系。

六、总结

在2016暴雨的新闻报道中,选取的四家新闻网站打破了传统媒体报道同质化的倾向,发挥出各自的长处,体现出网站自身特点,同时也与媒体自身的报道策略密不可分。本文对四家新闻网站对于2016暴雨的报道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造成不同的原因,了解到人民网的优势,也探讨了人民网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通过对比得出地方媒体和新兴新闻网站相对人民网有哪些可借鉴的地方。

人民网的灾难报道秉承了其一贯的特色,庄重大气,消息来源广泛,报道深入浅出,通过记者的实地走访还原出故事样貌,对文字的雕琢十分细致,中央厨房更是引入了可视化信息图表。在报道策略方面,人民网在此次报道中采用了图文直播的方式,即时更新消息,同时人民网的子频道也推出了当地的专题报道,以优质的专稿来吸引网友的阅读。澎湃新闻网则淡化了文字的效果,通过独家的照片和视频呈现出灾难现场,给人以更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与人民网的报道策略稍有不同,澎湃新闻网也没有特设暴雨专题,它一方面汇总了各个网站的报道,同时以图片与视频来获得阅读量。新华网在汛情的资讯上下足功夫,实时提供最全面的汛情消息,数据新闻与航拍技术的使用同样让人眼前一亮。与中国气象局合作,掌握了暴雨灾害中的第一手资讯,更是尝试了新技术在突发事件中的使用,推出了数据新闻与航拍报道。荆楚网作为样本中唯一一家地方性新闻网站,其暴雨专题的表现形式最为多样,不仅关注了灾情汛情,也关注了救援情况与灾后重建,网站整体上更加亲民,富有人文关怀。荆楚网主打亲民性,充分发挥当地媒体的优势,扩大网站功用,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增加了服务性功能。

各家新闻网站的报道特色与其优势密不可分。人民网历史悠久,根基稳固,消息源广泛,权威性强,拥有最好的记者团队,自然要发挥其文字报道优势。澎湃新闻网成立时间不长,难以与其他几家网站相抗衡,但利用了新媒体的互动性的图片视频的冲击力,吸引了大批用户。新华网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发挥了其信息服务功能。荆楚网则针对当地用户,新闻性与服务性并存,保持了稳定的用户群。

人民网在此次的突发事件报道中极大地体现出了自身的优势,今年年初上线的中央厨房很好地实现了时序信息和空间信息的可视化,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一定意义上是顺应媒介融合潮流的实践。人民网应继续自我在媒介融合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独特的创新优势,增强在新闻网站中的核心竞争力。

但人民网的2016暴雨报道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互动性相对较弱,人文关怀有些不足,新兴报道形式利用较少等等。人民网以“人民微博”形式进行互动,普通用户的参与度不高,在这一点上可以尝试借鉴荆楚网的方式,将评论、热议、微博等互动方式结合,实现全方位的新媒体互动。尽管人民网的一些报道中试图向读者传递一些人文关怀,但是在新闻专题的整体设计与语言风格上,依然不及地方媒体荆楚网树立的形象更为温情亲切。同时,作为一家从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的网站,人民网在新兴报道方式的利用上需向澎湃新闻学习,提升报道的整体视觉效果,更加真实地展现出受灾地区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国多地遭遇强降雨袭击,聚焦各地汛情[EB/OL].http://news.0898.net/GB/374508/377019/377109/index.html

[2]关注2016河北暴雨-河北频道-人民网 [EB/OL].http://he.people.com.cn/GB/197089/377341/index.html

[3]306°全景|村庄被淹,划船出行,洪水围城中的江苏宜兴[EB/OL]. http://image.thepaper.cn/html/pano/2016/07/yixingyangxiang/index.html

[4]图集_直击|京津冀多地遭遇强降雨袭击,航班高铁取消积水严重_澎湃新闻[EB/OL].http://www.thepaper.cn/www/v3/jsp/newsDetail_forward_1501261

[5] 视频|湖南湘西突降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房屋倒塌交通中断[EB/OL]. http://www.thepaper.cn/www/v3/jsp/newsDetail_forward_1499868

[6]辽宁暴雨专题_新华网辽宁频道[EB/OL]. http://www.ln.xinhuanet.com/topic/2016/baoyu/index.html

[7]关注2016河南水情汛情[EB/OL].http://www.ha.xinhuanet.com/2016hnfx/index.html

[8]2016汛期专题-中国气象网[EB/OL]. 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6zt/20160428/

[9]众志成城 抗洪救灾-荆楚网专题[EB/OL].http://news.cnhubei.com/xw/2016zt/fxjz/

[10] 10个走心的南方洪水报道盘点[EB/OL]. http://news.qq.com/original/dujiabianyi/hongshuibaodao.html

[11]赵娜.都市报突发事件报道对比研究——以《陕西日报》和《华商报》对“延安8?26车祸”报道为例[J].党报,2013,第4期:P37-39.

[12]陈佳希.新闻媒体对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体现的新闻报道策略及价值取向对比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4,第7期:P158-159

(责编:温静、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