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图”遇上“大数据”——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可视化分析
【摘要】高速发展的网络媒体为大数据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绝佳的传播平台。新闻采写在面对数据庞大、内容繁多的大数据时代,需要跟随时代特征不断转变。数据可视化的诞生有助于新闻信息的到达度,更新传递信息的模式,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更便捷地完成新闻内容的传播。本文针对新闻采写的数据可视化提出个人的看法,并在融媒体环境下对于数据可视化走向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 数据可视化 极客文化 融媒体
一、 引言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用以比喻创作构思时驰骋想象。如同顷刻之间浏览古今,瞬间便周游了四海,以此比喻冲破空间的阻隔和时间的藩篱,达到汇聚诸方知识,集纳多种思想的彼端。21 世纪,大数据时代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在互联网时代,可视化通过借助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制作手段,清晰有效地展现出信息与数据挖掘的规律,强调美学与功能并重,以更为有效地表现信息。在新闻采写领域,通过以图像的直观形式传达关键特征,从而实现对数据庞大、因素众多、结构复杂的新闻进行深入分析与梳理。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近几年,网络上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源促使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加直观,更加贴合时代特征的新闻采写方式。数据可视化的出现与应用无疑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极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针对新闻采写的数据可视化提出相关建议,并在融媒体时代下展望数据可视化的发展前景。
二、大数据时代中新闻采写需要面对的时代特征
(一)信息的数字形式是信息交流领域的“上帝”
大数据的概念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它表示数据规模的庞大,但是仅仅数据上的庞大又不能与以往的“海量数据”(massive data)以及“超大规模数据”(very large data)等概念有所区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信息的处理技术成为核心要素,包括在文件系统上建立数据库系统,通过索引等构建,对外提供高效的数据查询等产用功能,最终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从大数据中提取有益的知识。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发展,数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人们为信息洪流所裹挟。在新闻领域当中,基于数据量与信息分析能力,大数据时代带给新闻采写的变化应运而生。
(二)数据可视化的必要性
对于数据可视化而言,数据的“朴素呈现”就是最好的方式。囿于数据展现因果关系的局限性,可以很好地展现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再交给读者由其自己解读其中包含的信息。数据可视化建立在数据的相关关联的基础之上,形成不同数据和因素之间的关系。
基于数据挖掘本身的复杂性,一般用户很难掌握,对于结果也很难理解,所以需要找到更便于理解的方式——图形和图像表现方式。新闻事件或新闻话题中,海量的数据只有通过可视化效果才能够激发人的形象思维。大数据时代的一大特点是不再关注数据的因果关系,更多注重的是相关关系。由于信息不能够像知识那样去反应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完全表达出人类的隐知识,但是创造图像可以为隐知识提供条件。它借助计算机图像、图形学的基本算法,将巨大数量的数据转换为静态或者动态的图形或图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数据可视化的传播特性——以Francetv info 为例
大数据时代衍生的一个关键词是“数据可视化”。例如法新社从1988 年10 月开始使用数据可视化,但是之后的数据可视化进程中,仅仅是几个日报和杂志掌握了一至两个数据可视化的人员和一个制作数据可视化的场所,至于专门制作数据可视化的机构还是很少见的。Francetv info 是法国电视台旗下的可视化网站。它综合了与图像相关的新闻。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社会新闻、经济与消费等,通过视频、图片、图表等方式展现,是视觉新闻的舞台。其中包括新闻视频、现场报道(如环法自行车赛)、图片新闻以及加工而成的数据可视化图表。
(一)数据文本的大众媒介性
数据可视化主要基于对大众媒介的以来,一方面是由于作为数据可视化的核心就似乎创新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电子传数据制作的创新,另一方面,大众主要依靠传播媒介来接受大数据所呈现的新闻信息。
Francetv info 在数据文本的生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数据图本身,由相应的记者进行编写,从而表达一条新闻所要传递的信息;其次是由新闻采写的其它部门进行次要文本的生成,包括文字的配图、版式编排等等,这一类文本展现出了数据图中的潜在意义。第三层则是受众带有自主性的文本,例如受众对于该数据图的评论与观感、受众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以主题文本为原型进行的创作等等,尤其是一些可视化的数据还增加的交互性,读者可以通过点击按钮来获得以不同的维度呈现出来的信息,而网站也可以借由点击率、时间间隔等数据获得信息的反馈,从而进行可视化数据的完善与提升。
例如,Francetv info 发布题为《在阿富汗牺牲的88 名士兵,他们是谁》的文章,在配图上展现了88 名士兵的照片,他们是在法国出征阿富汗的过程中牺牲在战场上的。浏览者可以点击不同的变量,包括年龄、牺牲日期、级别、牺牲的原因、服役年数等进行重新排列。像年龄一项中,包括“低于25 岁”“25-35 岁”“35-45 岁”“45 岁以上”,我们看到,“35-45 岁”的人数最多,这些牺牲的士兵大多数处于上有父母、中有妻子、下有儿女的境况,但是却牺牲在异国的土地上。这种打击对于其家庭而言是惨烈的,对于读者而言也是值得深思的。这种交互式的数据化图像呈现详细的数据,让原本冰冷的数字变得更加明确,提升与生命的结合度,巧妙地将反战情绪传达给可视化数据用户。
《在阿富汗牺牲的88 名士兵,他们是谁》1
网友在阅读了这条新闻之后交流了自己的看法——“网站做得很好。这些人牺牲了,如同很多法国士兵那样远离了自己的国家,这个图像让他们更加贴近我们的心”“认识了他们的脸庞,很好,但是他们因为什么而离开?是为了拯救什么吗?这88 名士兵的离开让人惋惜” “感谢网站能够将士兵的照片张贴出来,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他们是真正存在的人”。
交互性的出现可以激起受众的参与热情,辅助受众按照自身的思路进行数据的整理,让数据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包括一些读者在看获取一系列数据可视化的图片之后,会在相关的博客或者论坛中发表自己对于该图的理解与拓展,帮助其它受众更好地理解图片所要传达的信息,这种自发形式的对于文本的阐释可以促进其余受众对于可视化数据的理解,同时加强对于数据可视化传递对于信息传递的反馈。同时,数据可视化同样存在着议程设置,受众在更大程度上是对意义、信念和价值观的消费。之所以数据可视化能够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也与它借助科技化呈现方式有直接关系。受众浸泡于新媒体的环境当中,对于突出的数字、色块拼接以及常见的颜色有阅读的需求。读者希望能够阅读到有关于科技进步、电子创新的文章,希望订阅到希望能够订阅到与信息技术精英相关的信息。在传递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中各使大众在体验数据可视化的同时能够产生科技的联想,在进行解码的过程中,触碰到新颖而又擅于理解的形象。
以法国2013 年7 月1 日烟草税改革报道为例。Francetv info 推出了有关 “烟草税将会被用到哪里”的可视化数据。
《烟草税将会被用到哪里》2
图中以标准烟盒为例,通过不同色块表现出烟盒的税收来自不同的源头,这种数据语言已经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面对这种可视化数据,读者对其进行的并非是对于图片生产的自动反应,而是一种自主、独立的获取需求。这种好奇心驱使的需求是不需要外力操纵的。可视化数据的消费带有一种自愿的、自我决策的、带有主观能动性的行为。读者在对新闻的可视化数据进行解码的过程中,了解新闻所要传递的信息。在征收烟草税新闻当中,明确每一笔资金的去向,使政府的信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加深民众对于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推进政策的实施。
(二)数据可视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网络数据真伪难辨。对于整个互联网而言,依旧有密集的欺诈网站和钓鱼网站——即使有些看起来非常可信。甚至有些评论报道会让使读者感觉到没有办法去分辨安全网站和非安全网站。数据可视化生于网络、依靠网络的同时,也携带有网络自身的劣势。图表的可信度建立在诸多步骤之上,从一开始的信息来源到数据分析,再到对于成果的展现,每个环节都可能掺杂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数据的不可靠性提升。
受众陷入图像依赖。对于可视化数据的喜爱有时直接影响了受众对于大篇幅文字报道的关注。大数据时代同样存在着信息庞杂的弊端,使受众专注于图像思维而忽视了对文字及其蕴含的逻辑关系的理解。一篇可视化的数据所拥有的文字量大约是长篇报道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文字用于数据与数据关系的解释和阐发,极少有文字来表达整篇报道的中心思想与观念。久而久之会使受众减低对于文字类新闻报道的接受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