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传媒2016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多平台传播——以央视新闻频道及其微博微信对深圳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报道为例【2】

万穗
2017年01月11日08:42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四) 中央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对12·20深圳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的报道

1.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发布频次及数量

12月20日至25日间,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发布深圳滑坡相关报道共14条,每日至少推送1条相关新闻。由于受到每日发布数量的限制,微信公众账号与微博账号和客户端中的报道发布数量相差甚远。但央视微信公众账号与@央视微博的新闻发布数量走势相似,在事件发生的前两天里,微信与微博两大平台的发布数量都在其平台内占据较大比重。

 

图8 12.20-12.25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统计图

2. 央视新闻微信公号推送内容的报道体系

深圳滑坡事故发生后,央视微博微信公众号立即对灾害情况进行公布,整个报道体系中,“央视新闻”公众账号对消息形式的安排、素材的选择和内容的编辑加工都有独到之处,笔者总结了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对此次事件报道体系的几个部分。

 

表3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一览表

(1) 图文快讯

与微博平台不同,微信平台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媒体与用户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对于关注央视新闻的用户来说,公众账号是他们获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最直接来源;另一方面,突发新闻的时效性竞争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更为激烈。 这种对时效性的激烈竞争使得单纯的图+文的新闻信息组合方式成为微信突发报道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20-25日的微信推送中,有6条为单纯性的图文快讯。在其余的47条推送信息中,推送内容都是通过图文快讯回顾事件发展,继而对事故原因等展开报道。

(2) 多图文专题报道

被媒体微信广泛采用的多图文专题,可以整合多条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资讯一同推送。多图文专题报道是当前媒体微信常用的方式之一。

笔者发现多图文专题报道在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中占比最大,占全部推送条数的57%。报道中不仅报道了事故现场的救援情况、事故现场图,也推出了一系列围绕着事故现象进行科学解读的内容,让用户更能够了解此次事故的成因、灾害程度等。

 

图9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不同类型推送内容饼状图

(3) 可视化与视频嵌入打造用户阅读“轻”体验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此次报道中的亮点则是可视化图表的制作。“图说”这种可视化的呈现方式能够将传统的文字报道转化为轻松、活泼的内容,图表新闻简洁直观,便于用户理解。12月20日晚21:40分,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条“最新丨深圳恒泰裕工业园突发山体滑坡 至少27人失联”的新闻中,首次采用了可视化图片,标题下推送内容明确署名为央视评论。

 

图10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12·20报道中首次推送可视化图片

除此之外,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还将新闻视频嵌入到推送网页中。一方面通过视频中的台标、记者的报道能够提高央视新闻的品牌认知度;另一方面,视频与可视化图表、文字信息、图片的有机组合,更加契合微信平台信息传播特点。

三、 传统媒体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多平台传播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 传统媒体突发事件中的多平台传播特点

1. 权威性与即时性共存

传统媒体新闻事业曾经属于国家经营,居于垄断地位。信息源的垄断使得传统媒体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新闻信息,经过专业记者的核实与编辑,传统媒体拥有着相较于网络媒体权更为权威的地位。

社交媒体一定程度上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有学者一度认为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会走向灭亡,但事实证明真正具有权威性的传统媒体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找寻自身发展的新路径。目前,“两微一端”成为了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背景下另一重要的新闻信息发布平台,传统媒体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发布既具有权威性又兼顾即时性的新闻信息。

2. 不同平台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央视新闻频道将电视媒体作为突发新闻发布的主要媒介;微博平台的发布数量位居第二,其主要作用是发布信息、形成网民强互动;微信公众账号发布量最少,内容多为多图文专题,采用可视化图片整合突发事件背景资料,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能够轻松阅读、易于理解的图片,打造优质的用户阅读体验。

 

图11 央视新闻不同平台报道数量统计图

3. 以技术为支撑,创新报道形式

视频动画以及街景地图等等能够模拟现场,同时对现场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将事发地点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详细标注,扩大了突发新闻视频信息量。当下的种种视频直播App若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加以应用,让在现场的普通人用手机进行直播,传统媒体加以选择或对此视频进行解读,这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能够形成很好的补充。

(二) 传统媒体突发事件中的多平台传播应注意的问题

1. 以平台特点为依托选择发布时机

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新闻机构若不根据社交媒体的特征来调整报道的时机与频次,那么传统媒体即使拥有了社交媒体账号也无法得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从时效性来讲,微信的时效性要弱于微博的时效性。作为传统媒体,经过专业工作人员的核实,首条的突发新闻可以通过微博端发布。由于传统媒体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新闻制作或选题申报的过程,因此传统媒体发布的时间可以稍晚于微博端的发布时间。微信上的内容少了字数限制,又能够添加媒体视频,可以推迟到传统媒体新闻发布之后,通过添加媒体视频、微博信息或微博中的一些互动形成更详细的微信新闻推送。

2. 以新闻真实为原则筛选网络信源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守则。突发新闻中即使要求的时效性高,但作为权威媒体真实性仍是底线。其次,网络的分权特性让网络媒体平台中出现了容错现象,网民对于网络媒体出现的错误含有一定程度的宽容度,但突发事件本身危害性大、不确定性强的特点会让网民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因此需要权威媒体对信源进行筛选、核实、编辑、播发。

3. 根据平台不同受众群选取发布内容

传统媒体、微博、微信这三种平台的受众群体不同,发布内容也不同。传统媒体需要对自身三个平台的受众群体进行调查,对受众进行细分,例如对关注媒体的平台受众进行分层统计,进而了解平台上关注媒体的不同年龄段用户的喜好,针对用户喜好采用多种语言或形式发布突发新闻。

结合本文,从平台自身拥有的受众群来说,电视端面向的是所有拥有电视的群体,微博端则包含有一部分的电脑端人群和一部分的手机端人群,微信端的大部分使用者是手机端人群。此外微信产生时间较晚,其使用者大多为青年人;电视产生时间早,使用者大多为中老年人。青年人更喜欢用轻松、幽默的方式阅读新闻,因此在微信中可视化图片和幽默语言的使用较为广泛,在微信网页设计中,亮丽的色块、非衬线字体的使用、三角标以及分割线的应用等等都适应了青年人的阅读习惯。对于中老年人较为青睐的电视,可以将新闻分散成几个小标题,让新闻呈现层次感,这是中老年人线性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微博中,由于涵盖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因此在微博的文本使用以及设计上,可以嵌入超链接、长微博这种大信息量的内容,同时加入短消息、表情符号,以此迎合多种受众需求。

(责编:温静、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