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春节档33亿票房再刷纪录 逆袭背后是口碑的暗战

李俐
2017年02月03日15:42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春节档33亿票房再刷纪录

  现象

  五军激战最终实现共赢

  七天春节长假,激活了沉寂已久的中国影市。据初步统计,2017年春节档票房累计达到33.53亿,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也为今年电影市场赢得了“开门红”。但值得警惕的是,这一波票房增幅与春节档大量的票补不无关系,其中还包含了新近列入统计的2.03亿服务费,这些因素都让票房的增长略显底气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春节档票房为7.65亿元,增幅86.5%,其中贡献最大的影片是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2014年春节档继续保持89.5%的高增长,票房达到14.5亿元;2015年春节档票房18.2亿元,同比增长25.5%;2016年春节档票房的同比增幅达到67%,首次突破30亿大关,周星驰的《美人鱼》是最大赢家。今年春节档的增幅约10%,是历年来最低。

  周星驰延续了这些年在春节档的强势地位,今年他和徐克导演联手奉献的《西游伏妖篇》累计票房达到11.54亿,是春节档唯一一部破10亿的影片,毫无疑问成为今年春节档的霸主。值得一提的是,《西游伏妖篇》在大年初一上映首日拿下了3.49亿的票房,超越《速度与激情7》2015年4月12日拿下的3.46亿的票房成绩,刷新了内地单片单日最高票房纪录。

  由唐季礼执导,成龙主演的《功夫瑜伽》以8.72亿拿下春节档亚军,王宝强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斩获5.72亿成为春节档票房季军。韩寒导演的《乘风破浪》和国产动画《熊出没》分别以4.13亿和2.98亿位列第四、第五位。由此不难看出,相比去年春节档《美人鱼》一片独大的市场格局,今年春节档呈现出“五军激战”的态势,不同类型的影片在市场上均有斩获,实现了难得的共赢。

  观察

  逆袭背后是口碑的暗战

  春节档这几年的吸金能力已经超过了贺岁档,被证明是最具含金量的档期,因此竞争也格外激烈。五部具有竞争力的新片都安排在大年初一同天首映。虽然最终实现了共赢,但回顾七天票房的暗战,也是相当戏剧性的。大年初一,五部新片的票房排位依次是《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功夫瑜伽》、《乘风破浪》和《熊出没·奇幻空间》;大年初二,《功夫瑜伽》单日票房反超《大闹天竺》;大年初四,《功夫瑜伽》继续逆袭,单日票房已经超越《西游伏妖篇》,同日,《乘风破浪》也反超了《大闹天竺》,这一排序持续到了春节档的最后一天。

  《功夫瑜伽》与《乘风破浪》之所以能在短短七天之内上演逆袭之战,改变春节档的格局,主要是靠口碑的发力。原本,由于韩寒的文艺气质,《乘风破浪》并不被春节档看好,但6.9分的豆瓣评分让它成为春节档的口碑冠军,票房也随之一路走高,直到大年初五成为春节档全国上座率冠军。接下来节后返工,适合文艺青年及白领口味的《乘风破浪》也被看好继续逆袭。韩寒前天还现身上海影城谢票,并在微博表示:“因为前期都在忙制作,所以《乘风破浪》一次路演都没能做。今天开始,我和主创们将与观众见面并谢票。说不定在某一场,电影放完灯亮起,你会看到我和演员们的出现。想我们来哪个城市的,请留言告诉我。”

  《功夫瑜伽》更是春节档的一匹黑马。相比《西游伏妖篇》和《大闹天竺》大张旗鼓的宣传,和《乘风破浪》的主题曲争议,《功夫瑜伽》在几部新片中的预热中显得最为默默无闻,“成龙”标签虽然鲜明却无甚新意,尤其是去年成龙接连两部新作上映,观众似乎对他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但合家欢和冒险题材最终还是让《功夫瑜伽》在春节档脱颖而出,该片故事横跨冰岛、迪拜、印度等地,有观众看完评价,“感觉春节看了这部电影,帮我省了3万元钱旅游的机票钱”;“笑点密集,打戏过瘾,用眼睛在全世界旅行,家里人都看得很开心。”还有观众评论,“平时想带爸妈看电影还老被拒绝。这次过年,我爸主动提出要看成龙这部片子。”

  相比之下,原本被业内看好的《西游伏妖篇》和《大闹天竺》就显得后劲不足了。《西游伏妖篇》评分仅为5.7分,远低于《西游降魔篇》的7.1分。很多评论认为,该片特效非常出色,但故事线明显薄弱,各种熟悉的套路让周星驰有“贩卖情怀”之嫌,影评人“桃桃淘电影”批评:“重复再重复的喜剧烂梗,重复再重复的深情主题,看多了实在是腻。除了展示被特效放大的恶趣味与视觉奇观外,似乎就什么也不剩了。”《大闹天竺》更是以3.9分评分垫底,被观众直指是“低俗喜剧”,“感觉还是在模仿泰囧的元素,但是看起来就是觉得做作,没意思。”

  快评

  票补和服务费不是良药

  在疯狂地春节档,一度消失的“票补”又卷土重来。所谓“票补”,是指片方或电商平台让利给电影院低价票的差价补贴,以低价吸引观众。某种程度上来看,2015年的票房推高和2016年的票房落潮都和票补的力度紧密相关。有媒体披露,今年春节,有票务平台分别与影院约定细致的“票补政策”,只有预售、排片等情况达标,才能优先享受片方的“票补”,片方利用这一方法在影片上映之前提前锁定大量排片,为票房冲高提供很大助力。

  这个春节档,多个电商平台再度出现了“14.9元看电影”甚至8.8元、6.6元的超低价促销,这也使多部影片出现了未映先热的场面,《西游伏妖篇》的预售成绩甚至达1.76亿元,创造了中国影史上预售最高票房纪录。《大闹天竺》的预售也达到了4000多万。

  票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市场的繁荣局面,但是今年春节档观众的选择似乎也更加理性。从票房曲线不难看出,《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的预售优势仅仅维持了一两天,随着口碑的巨大分化,这两部影片的排片都开始下滑,反倒是预售效果不好的《功夫瑜伽》和《乘风破浪》开始逆跌上扬。可见,低价已经不再是观众选择影片的最重要理由了,没有过硬的质量做保证,再低的票价也提升不了观众的观影愿望。春节档的票补“泡沫”很快破碎,也再次提醒了电影从业者,与其拼命营销,不如扎扎实实拍一部好电影。

  另一方面,春节档喜人的票房背后,还有“服务费”的注水。相比往年,今年春节档的票房统计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首次将服务费纳入票房。据统计,春节档七天的服务费达到2.03亿,也就是说,如果刨除服务费,今年春节档实际票房增长相比去年仅仅多了1亿。

  所谓“服务费”,指的是观众在线购票时被收取的网络代售服务费,如果观众仔细看一看手中的电影票就能够发现它的存在,通常一张票的服务费在2元至5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费虽然被纳入票房统计,但这部分费用并不参与票房分账,也无需缴纳电影专项基金,所以被看做是“注水”的票房。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统计方式除了能让票房数据更好看一点之外,目前还看不到任何有利影响。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