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狂欢背后的舆情生态演变探析
摘 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微博、论坛等网络渠道都是网民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宣泄场,而明星事件因其具有新闻价值中的显著性从而能引发天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分析,发现“刻板印象”“群体狂欢”“意见领袖”等都是影响其舆情生态演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王宝强离婚”;群体狂欢;意见领袖
一、事件:舆论呈现一边倒
(一)事件回顾
2016年8月14日凌晨,我国内地男演员王宝强通过自己的微博发表了一则“离婚声明”的长篇微博,声明称妻子马蓉与其经纪人宋喆存在不正当两性关系,决定解除其与马蓉的婚姻关系,同时解除宋喆的经纪人职务,瞬间引爆社交网络。继王宝强发表“离婚声明”五小时后,马蓉发表微博称“欲盖弥彰,善恶自有真相,不是不爆,时候未到”。8月15日,王宝强起诉马蓉离婚。8月16日,马蓉起诉王宝强侵犯名誉权。
期间,各种爆料不断传出,包括王宝强包养女大学生、王宝强与孩子的“亲子鉴定”、捉奸现场照片等。各类信息任性蔓延,真假无从辨别,无法证实身份的“知情人”“马蓉闺蜜”“马蓉好友”等频出[1]。
(二)事件关注度
笔者从百度指数、新浪微博数据两方面来分析事件的关注度。截止到2016年9月10日,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王宝强离婚”,约有相关网页19200000个,相关新闻2190000篇。百度搜索指数显示,事发一周内形成搜索的峰型波段,且事发当日搜索指数超过了4800000。(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指数
双方当事人微博关注度方面,截止到2016年9月10日,王宝强的“离婚声明”微博转发量为712534次,评论3177358次,点赞5610376次;而马蓉的“回应微博”转发量为149933次,评论9432174次,点赞702674次,微博话题“王宝强离婚”事件阅读量已达111亿,相关话题破话题阅读记录。
(三)事件舆论风向
王宝强发布“离婚声明”后,众多网民纷纷在王宝强微博下留言表示支持和同情王宝强。但也有某些自媒体人发表意见称王宝强公开指责其妻出轨不够体面,认为家庭内部的私事应该关起门来解决,这样做反而使孩子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不过这种言论很快就激起了网友的反驳,网友认为如果王宝强的声明属实,那么过错方便是马蓉,主动公开离婚原因反而能占领舆论上风。
在马蓉的微博评论里,几乎都是对她的谩骂,语气强烈甚至充满低俗调侃和嘲讽,热评“骂过马蓉的点赞”点赞量高达128万。同时,网友还曝光了宋喆的微博小号,网友的怒火扩散到宋喆的微博,致使宋喆删光了其微博。更有自称是王宝强邻居因发微博挺马蓉,指责王宝强有错在先,也遭到了众多网友的谩骂,舆论呈现一边倒支持王宝强的趋势。
二、传播:舆论背后的成因
(一)刻板印象的代入感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草根出生的王宝强从一个北漂奋斗为明星,从出道起就被网友贴上了“淳朴”“老实”的标签,之后娶了校花老婆,事业也如日中天,可以说是草根逆袭的典范,他的成功也一直激励着底层年轻人。同时,他在微博、真人秀节目等表现出的是一个爱妻子、爱女儿、爱家庭的好男人形象,离婚声明出来后,网友对王宝强的刻板印象让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老实人被欺负”,这无疑刺痛了许多草根的心,因此舆论场不可逆转地倒向王宝强也在情理之中。
(二)群体狂欢的场环境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这样写道:“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王宝强离婚案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娱乐狂欢、群体狂欢,这与相关网络媒体为追求点击率大肆渲染报道和网民素质参差不齐有关。新媒体的发展让受众拥有了话语权,受众可以通过微博、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意见。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成为了当前我国独特的舆情生态景观,这并不是说我国的网民不关心环境污染、反腐、民生等其他问题,社会公共话题与娱乐话题之间是零和博弈关系,但在我国的舆论管制趋紧下,娱乐狂欢成为了群体最好的减压器[3]。
(三)名人效应的窥私欲
人们都有好奇心理,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都有明确的身份,而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侵犯反过来想要知道别人的隐私则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社会心理现象[4]。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成就、经历、名誉等都是公众参照的对象,而他们的私生活更是成为了公众窥视的焦点,公众想要获取更多关于名人的消息以满足他们对名人的好奇心。王宝强离婚事件上演的是一场集体窥私欲,一时间全民变成“侦探”开始各种推理和搜集证据,爆料接连不断,讨论呼声越来越高。随着事件的发展,公众的窥私欲心理也越来越强,以致于各种未经证实的谣言不断发酵,各种版本的段子在网上不断流传,彻底演变成了一场全民的娱乐狂欢。
(四)推己及人的同理心
在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离婚案中,很多网友都表达了要让马蓉“净身出户”,不能分割财产,这关系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走向,如果出轨还能得到财产,那么是否意味着以后婚内出轨都不需要受到惩罚,未来的出轨离婚案又该怎么判?法律又该支持哪方?这其中暗含的是公众推己及人的同理心。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走高,带有“明星光环”的王宝强将此事放大在公众的视线中,很容易让公众情绪化,固有的婚姻观被挑衅,传统的道德底线被打破,同时被身边两个最亲密的人背叛,这让公众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的言论想为王宝强争取最大的权益。
(五)意见领袖的推波助澜
意见领袖一词最早是美国传播学先驱拉扎斯菲尔德在他的著作《人民的选择》提出的,意指那些在信息传播中具有特殊影响力的人,他们拥有改变个人或团体思想和行为的力量,一般为人们所信赖[5]。微博里的名人大V们作为意见领袖,其微博话语自然会对粉丝的情感、行为产生潜在的影响。王宝强的离婚声明发布后,许多千万级粉丝的名人纷纷发表微博支持王宝强,而由于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他们的发声潜在证实了王宝强声明的真实性,粉丝们相信他们对信息作出的解读,便更加无条件支持王宝强。
三、引导:传播正确价值观
王宝强离婚案关注度之高、舆论度之热成为了2016年娱乐圈重大事件之一,从事件发生起,造谣言论就此起彼伏,猛料被曝出到被辟谣,再被曝出再辟谣,俨然成为了虚假信息的主战场,这其中不乏商业媒体为了点击率而进行炒作营销。拥有极大话语权的媒体,应该坚守自身的职业操守和底线,不发布谣言,不散播谣言,发布信息前把关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全面客观地报道事实的真相。新闻报道具有传递信息、宣传政策、弘扬先进、批评监督、传播知识,教育人民等功能,媒体过度报道娱乐事,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教育、科技、社会等其他话题的报道。受众有娱乐消遣的需要,但同时也有科教学习的需求,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应该满足不同群体对新闻报道的需求,给受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把新闻报道过度娱乐化,降低的不仅是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还会使新闻报道走向娱乐至死的深渊。
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让网民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网民在宣泄自己情感的同时,容易由“看客心理”转变为非理性行为。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在这场“骂战”中看到的是网民的媒介素养,纵使婚内出轨再有错,这也是王宝强家庭的私事,评论的言词应保持一个“度”,至于事件的究竟如何发展,我们可以围观,但不能谩骂。
参考文献:
[1] 张异,牛凌云.从王宝强婚变看危机舆情应对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6(17).
[2]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舆情生态演变机制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3(00):241.
[4] 杨冬霞.从“窥私欲”看媒体的新闻报道[J].经营管理者,2010(10).
[5] 余秀才.网络舆论: 起因、流变与引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 陈杏兰.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传播“爆款”——以王宝强离婚事件扩散为例[J].传媒,2016(19).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