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体育院校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来源:西部学刊
摘要:作为肩负着为体育新闻媒体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体育院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如何培养出符合新媒体时代需要的人才,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新媒体给体育新闻传播学专业带来的变化及当前体育院校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方式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新媒体来改革和创新当下体育院校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方式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新闻传播;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
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对体育传媒人才的需求也日渐旺盛,尤其是在新媒体领域,那些掌握了新媒体特点和规律的体育传媒人才更是各大媒体的宠儿。乐视体育CEO雷振剑表示人才是自己最看重的:“在我看来,文化产业,特别是像体育产业最重要的就是人,人才是最重要的。”[1]对于体育院校而言,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新媒体需求的体育传媒人才成为摆在体育院校新闻传播教学人员面前一道紧迫的课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要改善教学环境、加快师资力量建设,也要转变观念,对现有体育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新媒体给体育新闻传播学专业带来的变革
(一)新媒体为体育传媒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土壤
新媒体的出现,加剧了传媒行业的竞争,也为体育传播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传统媒体的日渐式微让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体育传媒人才与其他新闻院校相比并无太大优势,“体育”没有成为他们就业的特色反而成为累赘。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很多体育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成了“香饽饽”,有的甚至在上学期间就已经进入新媒体实习或工作。例如,中国最大的原创体育直播平台——章鱼TV,就曾经吸纳众多体育传媒专业的在校学生去作节目的解说员或主持人。腾讯体育这个被称为“人气最旺的体育门户”,在2015年就以5亿美元正式成为未来五年NBA中国数字媒体独家官方合作伙伴。这折射出视频网站在体育赛事报道上的崛起,也预示着能够服务于这些体育赛事报道的体育传媒人才将不可或缺。
(二)新媒体改变原有的体育新闻传播学教学理念
在传统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传播学课程的内容设置都是以传统媒体为主要对象,授课内容也以适应传统媒体岗位需要为主,很少涉及新媒体。然而,近几年来新媒体发展势头突飞猛进,已经开始改变传媒格局,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受众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习惯。研究数据表明,在拥有6.68亿网民的中国,有着5.94亿的手机用户,而其中每天使用移动终端不低于1小时的用户占比大约是89.4%。54.9%的受访者会选择用移动新闻应用来获取新闻,相比下用PC端新闻网站来获取新闻的用户只有16.9%,同比电视只占13.5%。[2]因此,在体育新闻传播学教学中,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教学转变将是大势所趋。在新一轮的教改计划中,体育院校的体育新闻传播专业都纷纷增加了新媒体的课时比例。
(三)新媒体可以实现学生“毕业能就业,上班即上手”
“毕业能就业,上班即上手”是我国台湾世新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作为所有新闻院校培养人才的第一步目标。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各院校教学认知的滞后与实习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往往到了媒体单位之后还要进行“二次培养”,不能马上投入工作。新媒体降低了学生的实习门槛,网站、微博、微信个人公众号、网络直播等这些平台都可以加以利用,从而可为实现“毕业能就业,上班即上手”的第一步目标夯实基础。
二、目前体育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3]教学方式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目前在体育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方式占的比重最大,实践活动式比重较小。此外,还存在授课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教学需求等问题。
(一)课堂授课方式单一,以“讲授式”为主
“讲授式”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起到授业解惑作用的教学方式。采用“讲授式”教学,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3]因此,它也是比较常用和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就体育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学来说,其本身要比一般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学任务重,新闻传播知识和体育新闻传播知识的协调和统一,增加了教学的内容和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反映在课堂上,讲授式就成为一种更为高效系统的,也是更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没有把握好“度”的问题。一些老师为了赶进度,整堂课都采用讲授式教学,缺少和学生的互动与沟通,不顾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接受效果。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丧失主动求知的激情,失去了获取知识、质疑知识的能力,成为被动学习的机器。
(二)授课内容仍以理论为主,实践性教学匮乏
体育新闻传播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教师不仅要上好理论课,更要上好实践课。这已经成为各大体育院校新闻传播学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始终存在不足。从硬件设施来说,进行实践课需要有相关的配套实验室和实验器材,例如《新闻编辑学》课程,需要准备编辑软件才能实现,而这一点个别院校并不能满足实践需求,有的虽然也有编辑软件,但早已是媒体采编人员弃之不用的,无法跟上媒体发展的步伐。从课程设置来说,有些院校虽然在教学大纲的安排中有实践课的学时,但是也基本上形同虚设。“一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虽然明确了实践性教学的学时分配,但是没有制定实践性教学具体的实施细则,教师在进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时候没有明确的规范可循,再加之在实践性教学中缺乏对教学过程的约束机制,使得实践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些因素都导致一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提升学生新闻实践能力的目的。”[4]从教师自身能力来说,担任体育新闻传播课程的大多数教师缺乏媒体从业经验,对实践性教学的指导和安排存在畏难情绪,在教学中往往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性教学。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三)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无法与时代接轨
时代在发展,世界传媒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近两年,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遭遇到来自新媒体的严峻冲击。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等联合发布的《传媒蓝皮书》显示,“2015年传统报业的‘断崖式’下跌仍在持续,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与2014年相比下滑了41.14%,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已达到50.8%。”[5]然而,尽管外面“局势动荡”,但高校这座象牙塔似乎“风平浪静”。大多数体育新闻传播方面的主干课程的教材内容仍然还停留在“以纸媒为中心”的时代,教材内容少有更新。这导致教师没有太多新媒体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多数仍以纸媒为主讲方向,对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只作蜻蜓点水式的描述,学生也只能了解到皮毛。以笔者所授《新闻编辑》课程为例,该课程所用教材《新闻编辑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3版教材,属于比较新的教材。该教材在推出新版本时,加入了新媒体方面的一些知识和观点,但从总体内容结构来看,仍然是以报纸编辑学为重点讲述对象的,这并不能适应当下新媒体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对于经常接触新媒体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改革新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方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也给受众搭建了更便捷的社交平台。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分享互动,这一优势应该在体育新闻传播学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加师生互动
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同时新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承载了知识传播的功能。尤其是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公众号上,如“体育产业生态圈”“刺猬公社”“传媒学术网”等公众号上经常会发布一些最新的跟体育新闻传播有关的文章、话题或是学者的研究文章。这些文章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领悟一些独到的见解很有帮助。在新媒体出现之前,跟专业相关的文章或观点只能依靠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来进行传播,传播途径单一,学生获取不便。在新媒体时代,这些都迎刃而解,只要建立课程的班级微信群,那么关于该课程的所有有用的文章及信息都将同时被班级的所有人分享。例如,有些内容不属于课堂教学内容,但是作为学生又有了解的必要,相关课程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内容转发到微信群跟学生分享。这样以来,最新的观点、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理论都能及时分享给学生。这就弥补了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让学生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去了解体育传媒事业,去和体育传媒事业接轨。如果要想了解学生是否关注或掌握该文章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考察。在平时,相关课程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和学生互动和交流,随时掌握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改进。
(二)以新媒体为切入点增添课堂教学活力
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许多热点话题和热点事件都是最先通过新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他们通过这些社交媒体来表达自己对这些热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并试图寻找认同感和存在感。在体育新闻传播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热词、网络热点话题及热点事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如果讲课期间适逢NBA球星科比的退役赛,采访课堂就可以适当增加这样的问题:“此刻,如果你有机会见到科比,你会向他提问什么问题?”;编辑课堂则可以以“假如你是某报编辑,你打算如何安排科比退役赛新闻的版面”来提问学生了。网络热点话题因为传播速度快、受关注度高,所以要比书本上的一些陈旧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也能够有效调节课堂学习氛围。此外,还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热点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讨论或辩论,让授课方式多样化。
(三)利用新媒体来组织课堂教学和考查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够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课堂出勤率的保证、分组讨论问题的讨论效果、小组作业的个体参与度等等,都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然而,传统的教学组织有很大的漏洞。例如,小组作业本来要求小组成员的合作完成,结果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一人承担而其他小组成员坐享其成的情况。这些现象遇到了新媒体时代的课堂管理,就有可能得到改观。例如,有的高校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蓝墨云班课”的APP软件来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该平台是专门为课堂教学研发设计的,里面包括“签到”“作业/小组任务”“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测验”等非常实用的课堂教学工具。这些新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传递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还会让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此外,一些专门的网络调查工具、投票工具也可以跟平时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例如,通过微信平台设计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对课程的感受、掌握的情况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其中,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对2013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开设的《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的结课考查,代课老师就利用“问卷星”提供的平台来制作投票问卷并投放在微信朋友圈,最后通过学生互相投票的方式给出成绩。这种新颖的结课考查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的热情,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四)利用各类新媒体增加实践教学机会
在传统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传播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展开会受到硬件设施(缺少配套设备)及软件操作(教师缺少相关经验)方面的影响而相对难以展开,那么在新媒体时代这些将不再成为困难。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系部网站,这些都可以成为体育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实践平台。目前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以及网站,这些平台平时除了有专门的负责老师维护,也可以让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参与打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除此而外,系部的新媒体平台也可以完全交给学生来维护,专业课教师作业务指导。如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除了原有的报纸《锋尚西体》外,还成立了“锋尚西体”公众号以及“西体体育解说”、“西体播ing传媒”等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创设简单,可发挥的空间大,对体育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是很好的实践和锻炼机会,平时学生有关于运营平台或者操作平台内容方面的疑问,只要咨询指导老师,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答,这对他们将来从事新媒体工作很有帮助。
四、结论
归纳以上做法,需要说明的是:其一,新媒体给体育新闻传播学专业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做法方面,但这只是问题的表层;实质上已经触及到思维方式、指导理念等等方面变化的深层。当前,对于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教学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似乎问题已经得以解决,但不少院校在思维方式、指导理念上依然是旧瓶旧酒,这正是这些院校新闻传播教学方法仍是旧貎旧顔的原因所在。西安体育学院教学改革能够收得新果,没有思维方式、指导理念上的转变是难以迈步的。这就喻示着,新闻传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就方法改方法是不行的,非得从思维方式、指导理念上的转变方面下箸不可。其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融合,而非相加。有不少院校,课堂理论也学了,到新闻单位也实习了,但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两者相加,仍是两张皮,西安体育学院的体育新闻传播教学改革,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本文仅就教学方式而言的,但并不囿于教学方式。因为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某种程度上附带解决新闻教材滞后的问题。众所周知,新闻操作性之强与其变化之快,使其周期较长的教材编写常常跟不上发展步伐,有些教材还在孕育之中就已落后于现实,这使新闻教材如何适应时代需要,成了多年无法求解的难题。而在教学中及时运用新媒体输入当前最新内容,才为这一死结的打开,探索与寻找了求解之门。这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意外收获,却也成了不可忽视的光鲜亮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赵正.人才缺口500万 体育产业到哪里“找人”[N].中国经营报,2016-04-30.
[2]赵子忠.布赫.2015新媒体发展趋势比较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5-12-15.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齐亚宁.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5(6).
[5]马学玲.蓝皮书:2015电视广告投放量首下滑 报纸“断崖”继续[EB/OL].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5-06/7860779.shtml.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