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报道创新融合创新 2017两会新媒体报道观察
自从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两会报道的新媒体求新求变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2017年两会报道实现了组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顺应了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发展方向。在新技术方面,如人工智能、移动直播等有了更多的尝试,在报道形式上,如直播、微视频、数据新闻、H5交互、短视频等则更加深化了坚持用户为本,坚持创新表达的原则,作出了一系列精彩的报道。
一、 技术创新丰富新闻表现力,人工智能、移动直播等助力两会报道
继去年360度相机、VR、H5等新设备和技术在两会报道上被大量运用成为焦点,今年的两会报道,技术和形式的创新持续发酵。人工智能、移动直播等设备的使用颇受关注。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这个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前景”的人工智能也首次出现在两会报道现场。
提到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应用,表现最出色的当属机器人写稿。相比人类,人工智能在数据方面的敏感和速度方面的快捷有着绝对的优势。根据《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6》数据显示:仅2016年三季度,腾讯财经机器人写作文章的数量就达到了4万篇。②人工智能和新闻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新闻的报道方式和手段,更体现了智媒时代带来的真切变革。今年的两会上,除了新闻写稿,人工智能的触角还伸向了两会新闻播报、大数据搜集、分析、代表采访、天气播报等方面。多家媒体都派出了智能机器人参与报道。例如,新华社派出的机器人i思,以新华社音频部见习记者的身份入场,在会上不仅采访代表委员,还智能收集两会相关的大数据并且进行分析,同时与关注两会话题的受众进行新闻互动。新华社还为其量身定制了“i思跑两会”系列节目,分放在各大电视和新媒体平台上。在《新华视点》栏目中,i思化身特约记者与主持人连线报道两会,俨然成为新华社记者和编辑们的好助手。另外,由《深圳特区报》专门定制的一款交互智能机器人“读特”也提供采访报道,在交流方面显得十分熟练和专业。此外,它还具备智能人脸识别、激光导航、播报天气、红外感应、人机互动等智能功能。③
除了两会现场,线上也同样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人民网有阿里云ET机器人,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发布了“小明AI”等。两会开始前,光明日报客户端就上线了“小明AI两会”。这是一款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机器,结合大数据技术,“小明”具备“识人”以及报道的能力。打开光明日报客户端里的应用,根据提示选择“图片”交互,上传代表的照片,几秒钟后,“小明”就能给出人物个人信息、关系图谱、关注领域、两会热点、以及相关新闻等内容。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由文字和语音识别交互获得。据析,这款人工智能机器的能力来自数万张相关图谱的识别以及40多万篇两会新闻报道的学习。
移动直播以其真实感强、互动性高等特点风靡于各个行业。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31亿,使用率达 95.1% ,而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也达到3.44亿。④新闻直播存在巨大的挖掘潜力。今年两会,光明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大主流媒体都亮相自己的移动直播设备,跳入直播红海。移动直播成为媒体报道新方式。
两会期间,光明日报推出的“多信道直播云台”,就引起巨大的关注。此设备集信息采集和发布功能于一身。其中采集部分包含视频、VR 等内容的同步直播与录制;发布则可同时为16 家平台提供直播视频和VR信号,用户通过手机就能了解两会的实时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这是VR直播第一次进入两会,观众可不用借助于VR头盔,直接裸眼观看。VR直播给观众带来了更具沉浸感的全景体验。
2017年2月份由《人民日报》、微博、一直播合作推出的全国移动直播平台“人民直播”以及央视新闻打造的移动直播系统“央视新闻+”在两会直播上表现十分出色。两会期间,由人民网与腾讯网合作打造的时政类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创下访问量过亿的记录。人民网首次在移动端和PC端推出每天9小时的不间断直播,总时长超过100小时,⑤为观众带来了形式更亲切,内容更优质的“移动直播+时政新闻”类节目。央视移动网创新直播方式,推出特别节目“2017全国两会央视网移动直播视频报道”。据统计,仅全国政协开幕,“央视新闻”移动直播用户就接近960万、观看人数超200万;截至3月15日,央视新闻移动网矩阵号共推出移动直播243场,其中央视新闻移动网直播110场,在线人数逾2.25亿,累计触达人数超过4.6亿。⑥借力直播技术,主流媒体开拓了前所未有的两会报道格局。
二、 形式服务内容理念加强,二维码、H5、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更重视内容表达
由于具有趣味性、直观性、互动性等优势,可视化报道成为两会报道的主流。在今年的两会上,各家媒体在运用类似的方式进行两会报道时,着重在创意和内容的契合度上发力,深挖内容的表达方式,考虑用户体验,更加强调形式为内容服务的理念,输出高质量、传播力强的新媒体产品。
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上,首次出现了二维码。扫描后即可观看一个时长2分50秒的动画视频和一张由32组数据制成的图表。互联网+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人们强烈关注。很多人坦言感受到便捷与创新。通过观看视频或者浏览图表,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形象地了解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据创作者介绍,在制作动画视频时,不只单方面运用动画思维追求炫酷的美感和动作的夸张复杂性,更重要的在是在保证画面精美的同时,考虑这样的效果是否真的适合相关数据的表达,观众是否能借此更好地理解内容。每一个创意元素和动态,都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也经过了无数的修改、优化,才最终打磨出这款创意产品,在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并且在更广的视野里引发关注。有观众表示,因为它的出现,“自己第一次离国务院这么近”。
另外一款引发网友热烈讨论的两会短视频是3月5日《人民日报》推出的两会版《成都》MV,由赵雷本人翻唱。熟悉的旋律配上大气、充满正能量的“两会专属”歌词,受到网友大力追捧。人民日报微信文章发出来后,阅读量很快达到10万+,并且空降微博热搜,成为网络热门,很多大V、媒体都争相转载。截至3月15日,该微博的秒拍视频播放量高达868万次。各平台上的视频点击量超过2000万。人民日报选择从年轻人的角度唱两会、唱中国,而且选择年轻人接受度很高的歌曲进行改编,不仅贴切地传达出“梦想”“奋斗”“春天”等要素,也无疑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关注两会。类似的还有《人民日报》推出的rap动画:《word 两会我做主》,用动画+说唱方式生动介绍了两会的相关知识和意义。不仅吸引人,而且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有风格。经微信平台推送后,这个动画MV也轻松获10万+的阅读量。真正关注用户群体,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新闻有温度地进行传递,也自然让新闻的关注度和传播力迅速提升。
相比于前两年的试水,H5、数据图表等可视化报道在今年的两会期间的表现可谓相当出众。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它们的身影随处可见。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和硬邦邦的干货结合,相得益彰。同时今年的两会H5报道和数据图表都摆脱了制作简单,强行拼凑的状态。融合了更多的交互元素,创意性、趣味性以及合理性都大幅提升。
时政热点类的H5刷屏成为今年两会的常态。以《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两会喊你加入群聊》H5为例。一天点击量超600万次,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的用户留言就超过了9万条,⑦成为今年第一个现象级的时政类H5案例。此H5从内容策划和交互体验上都做足了功夫。打开H5,首先需输入密码进入两会群聊(模拟两会的机密性),入群后发现自己被领导们“包围” ,并且会被主动询问想法,总理与各部长还会对网友的要求作出“发红包”等有意思的回应;进入朋友圈,“吃瓜群众”在国家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下点赞。观众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参与感是十分强烈的。两会严肃的内容变得亲民而接地气,网友们“共商国是”的代入感也迅速提升。再如国务院客户端发布的《你的2017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引导观众互动,如测试小游戏一般,在生成动态关键词的同时,传递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值得关注的是,动态图形的创意、设计、动效,每一项都可谓称得上有诚意。相关部门对新媒体作品质量高要求可见一斑。
三、 媒体融合继续深化,资源互通,融合共生模式快速发展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媒体融合发展两年多来,从探索、局部突破,到全面、深度融合,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不断强化。与新媒体融合共生的关系也越来越明显。今年两会报道体现了媒体融合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有效整合的多元平台和被进一步解放的内容生产力让媒体报道精彩纷呈。
2017年两会,各大主流媒体都与网络媒体牵手进行了合作报道。据悉,此次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广网、新京报、法制晚报等20多家权威媒体与腾讯新闻合作,组成强大的传播阵容,运用直播、短视频、图文结合等形式全方位传递两会信息。例如新华社和腾讯联合推出的《看两会现场》、人民网和腾讯合作的《两会进行时》视频直播,都采用传统媒体负责内容生产、腾讯新闻提供平台的合作方式。双方共同利用内容优势、渠道优势、分发优势,通过各个平台对节目进行精准分发。新闻内容价值被进一步放大,两会报道的影响力也全面提升。光明日报与精通算法推荐的今日头条进行深度合作,即将光明日报的新闻生产能力和今日头条的数据挖掘能力结合,推出融媒体产品《两会大家都在看什么》,为用户带来数据分析视角的两会新闻。从2017年3月11日起,央视《新闻联播》携手搜狐新闻客户端,推出《两会追踪看实干》系列报道,依托于媒体庞大的用户积累带来的海量用户数据,从“大数据”角度,打造更精准、全面的两会热点。
此外,今年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确定了“新媒体移动优先报道方案”,微博、微信、移动端等平台首发两会相关的内容。各大主流媒体均在微博开设了以“2017两会”为关键字的话题,对两会内容进行持续报道。截至2017年3月15日,新浪微博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日报主持的话题#2017两会#阅读量达到14.7亿,话题讨论量为50.4万;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主持的话题#微博看两会#阅读量为36.8亿,讨论量为151.6万。@央视网微博话题“两会微表情”阅读量达7.7亿次。@人民日报还主持开设了“人民直播”的短视频话题,阅读量也达3.9亿,讨论量为7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央视网在脸书、优兔等平台也发布了相关视频贴文共计29条。包括《习总书记“下团组”漫评》《幸福像花儿一样》等,总浏览量超591万次,独立浏览用户超416.4万人。⑧
在微信端,各大媒体都策划推送了两会相关的重点话题,在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光明日报公众号开设“会问会答”、“小明AI两会”菜单栏目为用户与“两会互动”带来便利;人民日报开设“两会”“直播”等栏目对两会新闻进行集中报道。新华社开通“全景两会”,带领观众参观包括“万人大礼堂”、“新闻发布厅”等地方,同时全景报道“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外交部长记者会”等新闻内容。“两会现场”则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报道两会,观众可以十分方便地查看两会进程。在媒体在客户端上,各家媒体开设丰富的两会专题内容,如新华社客户端的“微记录”“两会谈谈新”“两会聚焦”等及时传递了两会声音;人民日报开设的“直播”、“两会聊天指南”、“两会现场”、“两会问答”等也方便了观众阅读。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将渠道和新闻报道优势的结合,也将技术优势和内容优势结合。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把握变得越来越精准,也主动去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等特点。满足为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今年两会,包括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网、法制网、中国网等主流媒体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全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方式,媒体融合的态势正持续加强。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露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②知识库:智媒来临,2016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http://www.useit.com.cn/thread-13900-1-1.html,2016年11月16日
③央广网:智能机器人亮相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团驻地,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70307/t20170307_523642155.shtml,2017年3月7日
④199it:CNNIC: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560209.html,2017年1月22日,
⑤人民网:人民网两会试水直播超百小时 首日"围观群众"逾200万,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307/c192372-29129442.html,2017年3月7日
⑥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移动网243场直播全新展示两会现场,http://www.cctv.cn/2017/03/17/ARTIRQTryd2ki9apstWsc46n170317.shtml,2017年3月17日
⑦头条资讯:“喊你加入群聊”H5点击超600万,人民日报为何总是两会爆款产品,http://www.tdcow.cn/News/20170306/718067.html,2017年3月6日
⑧央视网:央视两会报道特色鲜明亮点频现,http://www.cctv.cn/2017/03/16/ARTIzjkAiNaUzHbG0prrPHA0170316.shtml,2017年3月16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