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报纸需要新闻“原创味”
新闻原创味是一张报纸独特的标识,在新兴媒体风起云涌的今天,传统报媒尤其是党报要想深刻融入这场媒体变革,并在融合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必须不断培植自身新闻优势,以创新精神创作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饱含原创味的新闻作品。
报纸要打造新闻原创味,首先,必须从战略层面着手,搭建融媒体矩阵,构筑原创空间。其次,必须从战术层面着手,推动报社各生产要素围绕媒体融合战略打造原创新闻。
报纸的新闻“原创味”,笔者将其定义为报纸具有个性特征的创作成果,它附着于新闻的形式和内容而反映出来。一张具有新闻原创味的报纸,一定是在传播方式、出版风格、新闻内容等方面具有特色的报纸,也一定是具有较强新闻性、可读性、传播性的报纸。在当前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报纸受到新媒体的强大冲击,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报纸尤其是党报的生存发展更需在新闻供给侧发力,打造新闻原创味,这是因为:
缺乏新闻原创味,报纸将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坐失良机。全媒体时代,报纸唯有融合发展才有出路。然而,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互联网”,而是作为核心的内容和作为基础的平台互相融合,不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然,如果报纸缺少原创的核心内容、创新的传播平台,就难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有所作为。特别是传统党报有着极强的人才优势和科学完善的采编体系,因此在融合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如果报纸新闻创作缺乏原创味,新闻产品供给侧与新兴媒体的需求侧将无法协调同步、融合发展,最终使报纸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坐失良机。
缺乏新闻原创味,报纸新闻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将被扼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新闻也是一项鼓舞人、引导人和塑造人的事业,需要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融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精品,这就对新闻的原创味提出了要求。新闻创作也是一门艺术,报纸要从新闻策划、采写、编排、传播等方面做出“艺术性”,必须要有导向精准、创新求变的原创精神。缺少了新闻原创味,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新闻该有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将被扼杀。增强新闻原创味,也是报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缺乏新闻原创味,将影响读者的阅读感受和审美情趣。报纸的服务对象永远是最广泛的读者。要赢得读者和市场,报纸首先要有自身的魅力和气质,而魅力和气质的体现在于新闻形式的多样性、新闻含量的丰富性、新闻题材的可读性、新闻写法的趣味性,归结为一条:只有以原创精神来生产新闻产品,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新闻风格和特色,树立自己的新闻品牌。反之,如果一张报纸始终长着“大众脸”、生产“大路货”,怎么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呢?缺乏新闻的原创味,就激不起读者的阅读美感和审美情趣,无法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获得认同、赢得市场。
可见,新闻原创味的确是报纸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打造报纸特别是党报新闻的原创味,使报纸在全媒体时代的融合发展和激烈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这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好三个方面:
一是报纸应充分认知新闻创新的重要性,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随着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传统纸媒的新闻原创味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推动融合发展,开创新型、多元化的新闻发布渠道。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闻形式上的原创味。所以,报纸要打造新闻原创味,首先,必须从战略层面着手,搭建融媒体矩阵,构筑原创空间。事实上,融媒体矩阵在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江西日报》6年前开通微博,成为全国十大党报微博之一。微信矩阵也有“江西日报”“时政头条”“重磅财经”“文化赣鄱”等,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江西日报手机网更是实现了党报资讯从PC端到移动端的飞跃。今年以来,江西日报社积极重构采编流程,通过建立采编“中央厨房”,有效整合资源、打通渠道,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推进媒体融合,江西日报社收获了丰硕成果,报网互动的《江报直播室》成为中国新闻名专栏,许多重大策划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其次,必须从战术层面着手,推动报社各生产要素围绕媒体融合战略打造原创新闻。比如创新采编和考核机制,江西日报社推行“一岗双责”,报媒记者同时也是新兴媒体记者,通过创新考核机制调动了记者采写原创新闻的积极性。比如整合采编资源,去年和今年全国两会,江西日报社派出全媒体报道团队,为读者第一时间奉上全方位、多维度的原创新闻,彰显了媒体融合的强大力量。
二是报纸应追求新闻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创新,生产有影响力的精品。新闻采编,人是第一生产力。要激发记者的原创意识、精品意识,首先,引导他们在新闻作品的形式上求创新,运用“新闻+文学”“新闻+故事”“新闻+韵律”等写作形式方面的美学要素,丰富新闻报道的表现手法、层次结构、语言风格等,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同时在新闻作品的内容上求突破,把准“真善美”标准,捕捉采访对象真实的细节之美、情感之美、价值之美,这样才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情感认同和价值导向。新闻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必然带来可贵的原创味。其次,要着力培育记者追求新闻原创味的良好土壤。当前,记者起码必须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对所报道的领域、事件的专业认知要有相当水准;二是对新闻本身的业务要有相当水准。这也是记者新闻原创味形成的主要先决条件。因此,报社应当营造良好环境,培养专家型记者,鼓励他们出水平、出特色、出风格。
三是报纸应构建采访和编辑沟通协作新机制,实现新闻生产效率最大化。新闻原创味的形成,也依赖于记者与编辑之间的互相尊重和沟通协作。首先,报纸应不断探索全媒体时代的采、编沟通协作新机制,实现新闻生产效率最大化。尤其在融媒体实践中,“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生产模式,更需要记者和编辑创新沟通和协作渠道,以制作独具特色的原创新闻。2014年《江西日报》刊发的消息《项目审批“长征”698天 泰豪动漫变“动慢”》就是采编沟通协作的成果,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此稿见报后,采编双方再次同步策划,推出《简政放权进行时》栏目,与中国江西网互动,引发社会大讨论,彰显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其次,采编双方应相互尊重对作品的创作、修改意见。由于新闻原创味与记者、编辑的主观倾向、审美意识息息相关,因此双方应加强美学理论、审美常识的学习和研究,要尊重对方的劳动成果。比如,编辑处理稿件应尊重记者的原创性,保留其写作风格和特色。笔者在新闻写作中偶采用散文化手法,如在《返乡妹子治虫记》中写道:“有些虫子怕野蜂。她种连片的金鱼草、波斯菊、百日草……野蜂花间飞舞,一些小虫就交上厄运了。鸟们也爱上了这儿,有事没事倏然而至,吃吃虫子、溜溜嗓子。”“这里春日跳蛙遍地,夏夜流萤纷飞,秋晚草虫和鸣,冬月蚯蚓暗蛰。生物和谐共长,才孕育了水果的至纯美味。”这些原创味十足的新闻句子,均得到编辑认同,令读者耳目一新。
当然,报纸新闻原创味的形成还有其他途径。总之,报纸要在媒体融合中有更多话语权,要在转型升级之路上走得更稳更快,新闻的原创味不可缺少,它是舆论引导的技术要求,也是受众的阅读所需,还是报纸的立身之本。
(作者单位:江西日报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