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包头日报社会责任报告 (2016年度)【3】

2017年05月27日07:24 | 来源:中国记协网
小字号
原标题:包头日报社会责任报告 (2016年度)

   二、服务责任观:加强媒体建设,及时传递实时信息,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积极履职

   2016年是包头日报社媒体深度融合年。进一步推进新媒体建设,更新新媒体技术手段,完善传播方式的同时,着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报道,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报道任务,在业内外引起普遍关注和一致好评,使党报的影响力再度提升。

   (一)加强新媒体建设,拓展党报影响力

   创建于2008年的包头新闻网,是地方性新闻综合门户网站。以包头新闻网为母体,打造了包头新闻网、包头手机报、微博平台、微信平台、包头首发APP、网络视频六大发布平台。包头新闻网开通PC版和触屏版,并在全自治区新闻网站中首家建立了英文网站;包头手机报推出移动版和联通版,订户超过10万,是自治区订阅量最大的手机报。《包头日报》、《包头晚报》、包头新闻网微博粉丝数超过60万,是自治区盟市中最大微博矩阵;包头首发APP已成为包头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移动端新闻综合门户;还建成1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视频演播室,建立了网络视频平台,并开设了音频栏目“包头微电台”。

   包头新闻网于2016年8 月成功举办全国地方新媒体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地市网盟第九届年会。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的媒体融合培训班和召开的媒体融合推进会上,包头日报都作为典型介绍了经验。

   2016年以来,包头新闻网采编部顺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采编方式和流程,网站、APP、手机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点击量不断攀升,使得包头新闻网成为包头市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社会认知度、影响力空前提升。网站和APP上发布的稿件,更符合新媒体特点,更适应读者的需求。头条内容从单一的选取领导活动类稿件,扩大到了涵盖社会民生方方面面影响百姓生活的大事小情类稿件,如:《高考期间我市这些地区的手机信号将被屏蔽》《登陆央视的包头棚改第一剧<安居>首支5分钟片花温暖出炉》等等,大大提升了网站的关注度和稿件的点击量。 同时增加了地方新闻的数量,让很多自治区的政策在包头提前“落地”,受到了读者的认可。如组织策划了包头市两会、2016国家网络安全周、包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电视剧《安居》、书博会、爱飞客飞行大会,以及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专题,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二)贴近基层,服务百姓,经济、民生、社会、合作版发挥优势

   2016年,《包头日报》以合作办版的形式,开设了聚焦东河区、聚焦达茂旗、聚焦食药监、聚焦环保等9个旗县区和11个委办局合办版面,既加强了对周边旗县区和各个委办局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也更好地服务了基层。

   《包头日报》民生社会版面通过“做客包头日报”“党报热线”“鹿城小议”“曝光台”等栏目,积极主动为群众解疑释惑,搭建沟通的桥梁。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心声。

   财经版关注经济发展走势,分析全市经济冷热背后的内在规律,《重卡行业轻装上阵应对寒冬》《包头会展业,繁华背后渴望放大产出效应》《“跑马圈地”背后的喧嚣与隐忧》等稿件广受好评。知名专栏“小余话投资”“思慧杂弹”,语言幽默智慧,读者纷纷点赞。12月,“城事”版推出年终系列特稿——“年轮我们的2016”《交通四通八达拉近“双城生活”回家路》《只要努力,梦想就在你手中》,以民生的角度盘点一年来市民生活与变化,也赢得赞声一片。

   三、人文关怀责任观:《包头日报》密切关注百姓生活,不断提高贴近性和可读性

   包头日报社社会新闻部整日忙碌于社会、民生战线上,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采写了大量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且具可读性及贴近性的稿件,其中包括《老年大学为何“一座”难求?》《锁门了吗?关煤气了吗?——智慧养老让晚年智能化 》《社保缴费高峰期的舒心事儿》《包头出了个“城市联络官”》《惠民新政见“真金” “五证合一”魅力足 》等一系列稿件。春节前后一组“新春走基层”稿件,折射出广大市民“备战”春节的喜悦心情,讲述百姓的春节故事、年俗及丰富多彩的节日生活。专栏“节日的坚守”通过记者的眼睛反映假日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消防官兵、交警、医护人员、抢修人员、超市工作人员、公交出租车司机等,记录了朴实的身影,弘扬了正能量。“寻找包头最美”“好人365”“鹿城风景线”“走千村万户讲精彩故事”等全年专栏更是推出了大量优秀稿件,很好地诠释了记者“俯身大地”,采写有温度的新闻的精神风貌。

   首批搬出老北梁的居民高俊平在新居和家人观看电视剧《安居》。

   当年,北梁棚户区改造工程是包头市乃至自治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围绕这项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精心设计,包头日报社编撰出版了《媒体眼中的包头北梁棚改》,收录了反映北梁棚改《包头日报》记者采写稿件50余篇,生动再现了北梁居民由“忧居”到“宜居”的梦想实现的历程,很好地对外展示了该项工作的丰硕成果。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