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四川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6年度)【2】

2017年05月27日07:34 | 来源:中国记协网
小字号
原标题:四川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6年度)

   2、聚焦时代楷模,关注身边典型

   四川日报充分运用融媒体手段,着力先进典型报道,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社会新风尚。

   11月,我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的消息,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四川日报及时发声、连续追踪,回顾余旭成长历程,采访余旭在四川崇州的父母等亲人,《追忆余旭:从19岁小姑娘到爱笑的“金孔雀”》《我们的“金孔雀”回家了!余旭30年珍贵影像诉说青春无悔……》等新媒体稿件累计点击10万+,并被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广网等门户网站转载。其中,四川日报所属新媒体刊发的《余旭父母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公开信》一文,彰显了烈士父母的思想境界和淳朴善良。

   讲好故事才能更有感召力。通讯《新村力量,从石头缝中坚强迸发》《“春风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传唱》以鲜活的语言讲述了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干部“敢干敢拼”的本色;《展翅高原的雄鹰》还原了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检察院检察长苏知斌生前的点点滴滴;《他,倒在约见受害人家属的路上》报道了金堂县人民法院刑庭原庭长周卫东一心忘我的职业态度……这些典型人物报道文风朴实,凝聚起党心与民意相通的正能量。

   3、主动发声,妥善引导社会热点

   面对社会热点,四川日报主动发声、妥善应对、积极引导,传播正能量。

   围绕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热点、敏感问题设置议题,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去年3月,7名扶贫干部在马边县考查规划公路建设时突遇山体垮塌不幸殉职。事情发生后,网上出现了一些杂音。针对这种情况,四川日报和川报观察客户端及时策划推出《乐山公路局长等7人因公殉职,有些事你不知道》《不能让“仇官情绪”蒙蔽良知的双眼》等报道和评论,及时阐明真相,宣传基层干部的生动事迹,鲜明态度和真挚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力扭转了负面舆论,起到了主动发声、定向定调的作用。

   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四川日报对每一个节点及时予以报道,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回应社会关切。

   四川盆地冬天空气质量较差,围绕雾霾成因、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等积极进行策划报道,四川日报先后刊发多篇报道和系列评论,科学分析报道雾霾成因,及时解读政府的环保改革举措,当好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4、喊响观点,积极发挥党报旗帜作用

   党报评论与理论宣传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是党报强有力的思想武器。2016年,四川日报在天府新论评论版和理论版先后刊发《国家使命 芦山新路——写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三周年之际》《要从根本理论认知上向党中央看齐》《党内政治生活要体现“四性”原则》等深度评论和理论文章,对社会焦点问题、现象、案例及时进行深度剖析。其中《攻坚克难就需“挂图作战”》《处理好创新的四个方面》和《春节归来话“乡愁”》被《人民日报》评论版转载。这系列评论理论文章富有思想性、理论性和建设性,充分体现了省委机关党报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刊发后扩大了社会影响,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5、舆论监督回应百姓关切

   四川日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依法监督科学监督建设性监督报道发挥党报的特殊引导作用。全年“民情热线”专栏推出舆论监督稿件近60篇,反映的问题见报后大多得以解决。

   8月,泸州、宜宾农民反映卖到粮库的水稻被打了白条,川报记者现场调查后推出监督报道《去年的卖粮款 今年还没拿到》。见报第二天,当地成立工作组核查,在一周内兑现了59万多元的卖粮款,当地7名责任人被严肃处理。

   《泥石流治理未完工 住在沟边心忐忑》报道了阿坝州马尔康市城郊洪槽沟泥石流治理进展较慢,临沟群众安全受威胁的情况,是四川日报探索构建“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纪检监督”相结合新模式在版面上呈现的首篇重要稿件,见报后引起各方关注和强烈反响,当地党委政府迅速进行整改并在2016年雨季来临前将治理工程建设完工,确保了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广元市苍溪县与剑阁县交界处,一条400米的“断头路”经川报报道后,一周内便开工修建,当地还立即排查类似断头路30多条,都给出了开工时间表,数十万群众从中受益。

   《水体治理,岂能随意投放外来物种?》《如此推广“借贷宝”,合适吗?》《车停树下三小时停车交费三千元》……类似的监督报道还有很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凝聚人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作为新闻媒体,川报努力实现服务中心、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履行社会责任。

   6、融合发展立体传播提升引导力

   2016年,以四川日报为龙头的川报全媒体集群狠抓产品打造、着力新闻创新,融合发展扎实推进,舆论阵地不断拓展,提升了舆论引导力。通过升级“川报观察”“四川新闻”客户端等系列新媒体产品,建立起依托于传统主流媒体的全媒传播矩阵,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作为四川重点打造的媒体融合产品,省级党端“川报观察”全力打造省委省政府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权威发布平台,通过对内融合深耕,对外开放扩域,优化升级平台资源,矩阵化传递核心声音,生动呈现政情民情,精准传播主流价值,对省内重大政经新闻保持独家首发优势,重点运用直播、图解、航拍、VR等新媒体手段,对重大政策和活动进行权威深度解读。

   集群旗下“航拍四川”,是全国首个以无人机航拍为主题的新媒体平台,目前拥有近2万用户,已成为西部最大的无人机航拍爱好者聚落,“飞常美”品牌航拍活动成为宣传大美四川的新平台。

   二、履行提供服务责任

   服务,是党报对社会的使命,也是媒体对读者的责任。四川日报充分发挥媒体的桥梁作用和舆论影响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竭尽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扎扎实实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1、民生报道回应热点,温暖人心

   四川日报围绕民生关切,主动引导民生热点。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川报民情热线共收到1000多条群众意见、建议,其中不少涉及民生热点的线索经记者采访核实进行了报道、呼吁。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生育奖励政策如何调整,四川产假有多长,医疗卫生、教育等“二孩”配套措施是否跟得上等问题引发关注,川报连续推出《四川全面二孩:领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政策不变》《全面放开二孩 四川将新建扩建以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等报道,对读者的关切及时跟进、求证、回复,有速度、有温暖的报道,获得广泛好评。

   四川实施2016年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 四川日报推出“走基层访民生”系列报道,聚焦养老金并轨、简政放权方便办事、民族地区全面完成15年免费教育、户籍改革加速、驾校改革试点、分级诊疗改革等,通过深入基层走访,从小切口入手,讲好民生故事,呈现群众获得感与心声,生动反映全省各地暖心的民生成绩单、喜人的民生之变。

   2、权威解读政府决策,彰显党报服务功能

   对经济、民生等领域的政策决策,四川日报充分发挥党报优势,加强权威政策信息服务,彰显党报服务功能。

   围绕绿色发展,四川日报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政策讲透、讲活,将大众关注的话题做深做透,用多个整版专题报道聚焦绿色发展,开辟“川报帮你问”栏目,极大凝聚了改革发展的社会共识,发挥了党报的引导与服务作用。

   医改也是一大热点。2016年,四川日报及时报道好医改系列新政,对全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和便利性,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并轨等进行详细解读,回应民生关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服务性。

   3、组织策划主题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秉持高度社会责任感,四川日报策划组织各种紧扣中心、参与广泛、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服务群众、回报社会。

   四川日报与四川博览事务局共同主办的2016西部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是第十六届西博会重要专项活动之一。论坛以“电商扶贫 点燃梦想”为主题,搭建各方沟通与合作平台,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助推西部电子商务发展,社会反响强烈。

   四川日报还与省旅游系统共同开展四川旅游产业TOP-10榜单发布及推选活动,策划组织第五届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展示四川旅游行业领军团队风采,对拉动四川旅游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与省食药监局、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推选首届四川最美食品药品安全卫士、全省政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明星,高达1500万人次参与推选,宣扬了一批默默无闻、扎根一线、服务群众的基层工作人员的先进事迹。

   三、履行人文关怀责任

   责任、担当、人文关怀,是媒体的职责使命。四川日报在报道中,注重对人对生命的关怀,尊重社会弱势群体,反映他们的呼声。

   1、灾难事故报道体现人文关怀

   6月,广元市白龙湖发生沉船事故,四川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相继推出《广元白龙湖发生沉船事故》《白龙湖沉船事故救援进展》等报道,通过报网互动、立体传播,及时报道党委政府救援进程,廓清社会不实传言。系列报道持续一周,有力展示了主流媒体的主流声音,体现了媒体对灾难事故报道的人文关怀。

   2、日常报道倾听群众意见呼声

   春运期间,四川日报聚焦群众关心的交通运营保障、热点线路出行、节后外出务工等话题推出特别报道,通过现场直击、个案点击、圆桌座谈等多种方式,回应社会关切,服务出行人员。所有报道同时在客户端“川报观察”“四川在线”网站等新媒体推出,通过全媒体矩阵扩大影响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小卖部一直是食品安全高风险区域,四川日报高度关注学校食品安全,刊发多篇深度稿件,积极引导学生及社会公众参与学校及校园小摊贩食品安全监管。

   3、传播文明种子,深入读者精神世界。

   无论是副刊《天府周末》还是文化新闻报道,四川日报始终坚持传播文明种子,深入读者精神世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精神食粮。

   原上草“名家”栏目,广选国内名家名作,潜移默化中提升读者文化素养,刘庆邦的《黄梅少年》、贾平凹《动物安详》等佳作,让不少读者爱不释手。

   读者需要什么,记者就在那里。《方言发音人“代言”纯正四川话》《考古为证 古蜀文明从未孤立存在》等诸多有温度的报道,从不同角度与层面,让更多读者感受文化的魅力。

   四、履行繁荣发展文化责任

   文化,是发展软实力的体现和人民文明素质的映射,作为省委机关报,四川日报有责任为四川文化事业发展躬身亲为,摇旗呐喊,加油助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道凝聚正能量

   2016年,四川日报大力报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良好舆论氛围。深入报道“身边雷锋 时代榜样”——争创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争当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主题实践活动;推出“核心价值观,润物于无声”系列报道,深入报道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的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验做法;推出“家风力量.走进文明家庭”系列报道,进一步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四川男篮夺得CBA冠军为契机,3月22日,四川日报评论文章《一支优秀球队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论述了体育事业与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四川人民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

   四川日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年在重要版面显著位置刊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近120次,体现了省委机关报的责任和担当。

   2、引领主流文化,传播高雅健康文化

   四川日报持续加强文化产业宣传报道、引领主流文化。

   “百部看四川”系列报道持续一年推出稿件40余篇,《“百部看四川”新作上线 展示川北大木偶和川妹子魅力》《“百部看四川”聚焦古今交融》等报道充分展示四川风采和文化力量。“巴蜀文艺讲堂”系列报道,邀请文化专家学者下基层为群众开讲座,凸显副刊的文化担当。在文化遗产日前后,四川日报、川报观察策划推出“非遗匠心”系列报道,讲述多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图文并茂,鲜活可感,反响热烈。

   3、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016年,四川日报联合省图书馆、省直机关工委等升级“精神营养餐”为“微图书馆”活动,继续为偏远地区乡村小学征集并送去爱心图书。

   11月,成都东华门遗址公园再度展开发掘。这个遗址公园所在地,几年前被市政规划为大型地下停车场,通过包括四川日报在内社会各界的呼吁,引起政府重视,最终改为了遗址公园,使四川人多了一处可以踏访的历史遗存。《东华门遗址挖出蜀王府后花园》等报道,详细解读东华门遗址的前世今生,并为如何建设遗址公园提出建议。

   12月底,“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举行,四川日报全媒体特别报道,从展览预热、敦煌百讲、系列文化讲座等,持续推出丰富多彩的全媒报道,美轮美奂,精彩纷呈,广受好评。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