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6年)》【6】

2017年05月31日15:11 | 来源:中国记协网
小字号

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密切媒体双边交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牵头做好“中俄媒体交流年”秘书处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活动,协助中方组委会各有关成员单位顺利启动“中俄边境联合采访”“丝路中俄联合采访”“中俄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评选”“中俄网络媒体论坛”“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中俄少儿媒体营”等媒体年重点项目。

人民日报社负责人应邀出访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墨西哥、比利时、瑞士、法国等国,与当地主要媒体签署相关协议、合作谅解备忘录,进行多层次交流与合作;赴俄罗斯参加“中俄媒体论坛”,加强与俄罗斯塔斯社、今日俄罗斯通讯社、俄罗斯报等主流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接待国际知名媒体负责人来报社参观访问,就进一步深化业务合作、共享媒体融合发展经验等话题进行交流。2016年6月,人民日报社与俄罗斯塔斯社共同举办了“中俄边境口岸城市巡礼—2016中俄主流媒体联合采访活动”,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启动仪式,并观看联合采访图片展。2016年1月,在习近平主席与埃及总统塞西的共同见证下,新华社与埃及新闻总署签署《新闻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新华社历史上首次在国家元首见证下在境外与外方签署合作协议。2016年6月,在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共同见证下,蔡名照社长与塔斯社社长签署了《新华通讯社与俄通社-塔斯社新闻合作协议》。。2016年,新华社还与半岛媒体集团、俄罗斯塔斯社、雅典通讯社、意大利安莎社、智利《三点钟报》、古巴拉美社、悉尼科技大学等媒体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央电视台2016年以来,共接待国外政府高层和世界主要媒体高层访问团组46批次,包括新西兰总理、俄罗斯联邦通讯与大众传媒部副部长、美联社高级副总裁、英国银色之门媒体公司主席等。2016年共签署10余项台级涉外合作协议,主要有: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见证下签署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俄罗斯第一频道谅解及合作关系备忘录》;在习近平主席和库琴斯基总统见证下签署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与秘鲁国家电视台合作协议》;在李克强总理和齐普拉斯总理见证下签署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与希腊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谅解备忘录》;在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见证下,与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签署的《看丝绸之路如何改变世界》联合制作谅解备忘录、《动物好伙伴》第二季联合制作谅解备忘录、《熊猫和奇异鸟》动画系列片联合制作谅解备忘等。

中国记协2016年共接待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31个国家38个新闻代表团301人次来华访问和采访,组织21个中国新闻代表团121人次出访美国、日本等30个国家。围绕“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中国记协组派中国新闻代表团出访乌克兰、波兰、苏丹、埃及、约旦等国家;组织了第15届联合采访活动----“海峡两岸记者龙江行”,邀请27家两岸及香港主流媒体共36位记者赴黑龙江采访,了解“龙江丝路带”建设。围绕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中国记协组派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美国,走访十余家媒体机构,对其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解;组织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奥地利、德国,了解两国在新闻作品反侵权方面的举措;邀请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传播学教授、数字未来中心主任杰弗里 科尔访华;邀请美国资深环境新闻记者佩里·比曼围绕“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做好环境报道”与中国媒体记者进行座谈;邀请澳大利亚沃克利新闻奖获奖记者来华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与新闻院校师生和媒体从业人员就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新闻报道进行座谈。围绕新闻道德问题,中国记协邀请英国新闻道德联盟负责人等一行访华,与有关省市新闻道德委员会负责人、媒体记者、高校师生交流经验,并召开中英新闻道德座谈会,深入交流新闻道德监管机制等新闻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打造媒体交流平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举办第三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44个非洲国家的政府部长和非洲联盟委员会、非洲广播联盟以及中非广播影视媒体机构的320名代表参会,围绕“中非广播影视政策交流”、“媒体合作与能力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和新媒体发展”进行深入研讨,签署了15项成果文件,发表了《第三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共同声明》。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广播影视合作圆桌会议,邀请8个东盟国家30多位媒体界人士就加强政策交流、新闻报道合作、促进产业合作与互联互通研讨并共同发表了《中国—东盟广播影视合作行动倡议书》。签署5项成果文件。出席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2016年亚洲媒体峰会、亚太广播发展机构战略与规划小组会议,参加亚广联第101届理事会。

人民日报社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举办“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2016年有101个国家的212家媒体参加。“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成为中外媒体对话交流、务实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举办第二届“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开启了中日韩框架下有关“一带一路”媒体交流与合作的坦诚对话。 在新华社主导的世界媒体峰会机制框架下,2016年3月第三届世界媒体峰会在卡塔尔成功举办,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50名媒体机构负责人参会,进一步提升了新华社在国际传媒领域号召力。新华社2016年还协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功举办了中拉媒体领袖峰会、东北亚名人会第11次会议。

中国记协2016年派员出席在韩国举办的“2016世界记者和平论坛”,论坛主题为“朝鲜半岛无核化及世界和平中的媒体角色”,来自50多个国家80余名媒体人士参加;出席在印度召开的2016国际传媒大会,主题为“南亚向东看”,与会人数约350人;出席在日本举办的“第五届中日韩媒体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从媒体角度看三国所面临的课题和走向——历史、经济与安全保障”,来自日韩的40多名媒体人士参加。

三、加强与海外华文媒体合作

人民日报举办首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海外华文新媒体代表、境内知名媒体负责人及传媒专家共同描绘全球海外华文新媒体发展蓝图。

中国记协积极参与或组织海外华文媒体活动,先后派员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十二届欧洲华文传媒论坛和在广州举办的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9届年会,探索海外华文媒体和国内媒体合作的平台机制;组织海外华文媒体专题采访活动,以“‘十三五规划’全力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为主题,接待欧洲华文传媒协会访问团赴北京和湖南访问。

四、积极开展互联网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嘉宾参加。成功举办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第六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推动习近平主席治网主张写入联盟章程。积极参加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简称ICANN)国际化研讨会,多渠道、多方式积极推动ICANN国际化进程。

链接:

案例一:

人民日报社努力构建融合发展媒体方阵

人民日报社把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着力在内容、渠道、管理、经营等方面探索推进融合发展。从局部实践上升为顶层设计,从多点突破扩展到整体推进,从报道创新转向制度创新。人民日报社已形成传统报刊、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屏等全覆盖的“人民媒体方阵”,正朝着全面转型、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迈进。

一、重点项目带动,夯实基础架构

按照报社融合发展整体规划,重点抓好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新闻平台、人民日报数据中心三个项目,形成对应互联网的云、管、端三个层面的基础架构。其中,以人民日报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一端”和人民网,重在建设面向用户的产品和入口;全媒体新闻平台即“中央厨房”建设,重在形成适应融合的新闻生产流程和指挥体系;数据中心,重在提供云计算能力,运用大数据为融合发展提供底层支撑。

人民日报客户端主要定位于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主流新闻门户、权威观点引擎、聚合信息平台,目前已推出3.5版新产品;人民网、手机人民网也进行了全面改版。

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新闻平台(“中央厨房”)是资源互联互通、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为融合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和业务承载。截至2016年9月底,“中央厨房”已试运行18次,覆盖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习主席访美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习马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主题报道。

人民日报数据中心项目,立足汇聚报社内部以及其他各渠道信息资源,搭建大数据挖掘平台,推动行业大数据、社会大数据、政府大数据的整合,提供垂直领域的信息服务,并将通过提供高附加值的数据产品,实现项目的自我造血、自我增值、自我发展,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统一计算、整合挖掘、聚合应用。

二、技术应用驱动,创新内容产品

人民日报社紧盯各类新媒体技术,创新呈现方式,拓展传播样式。目前,人民日报客户端已具备相对完善的移动视频直播能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设立数据与可视化实验室,在大数据新闻、新闻可视化方面持续发力;人民网建立起自己的无人机报道团队。依托移动传播新格局,人民日报社探索融合报道的新形态,尝试H5、互动新闻、动图、音视频直播、无人机新闻采制、VR新闻等全新报道方式,适应用户阅听场景的新转换,适应移动传播社交化、个性化、视频化的新趋势,涌现出一批吸引用户的创新产品。

比如,2015年“9·3纪念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尝试运用VR技术对阅兵盛况进行全景直播。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访美,人民日报客户端首次同步启动直播报道,开启国内移动直播之先河。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现场录制音频,推出“总书记的元宵节问候”融媒体产品,全网点击量突破2.5亿。2016年7月,所谓南海仲裁结果公布后,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报道,创造了单条微博阅读量超2.6亿、转发超过300万的微博传播新纪录。2016年G20杭州峰会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媒体运用生动新鲜的制播手段,充分报道和解读了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和活动。其中,《习近平主席的G20微信群》用H5页面集体呈现参会领导人阵容、习主席讲话以及各国政要的期待,加入“邀请”“互动”功能,增强游戏感和互动性;新型融媒体产品《习主席首款原声VR,带你飞跃G20》,将3D立体和原声音频相结合,生动呈现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这些妙趣横生的新闻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三、重构用户连接,增强传播效果

人民日报社秉承用户至上理念,重构互联网时代的用户连接,通过有品质的新闻和有特色的服务来赢得用户、发展用户、集聚用户。着力构建覆盖广、影响大的移动传播体系,打通社交平台和自有平台,在生产有品质的新闻基础上,积极推动信息的分发与转发,实现观点的分享与传播,进而实现用户规模的扩大与粘性的增强。人民日报社已经形成以人民日报客户端为核心的“两微一端”移动传播矩阵。截至2016年底,人民日报社共拥有29种社属报刊、31家网站、111个微博机构账号、110个微信公众号及20个手机客户端,涵盖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320个终端载体,形成了全媒体形态的“人民日报媒体方阵”,覆盖总用户超过3.5亿人。其中,客户端用户自主下载量达到1.54亿,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三大平台上的粉丝总数突破8900万,微信公众号订阅量超过840万,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粉丝量及关注订阅数达到3370余万。

围绕服务百姓生活,人民日报社近年来大力布局政务服务,推进政府机关在网上为民办事,用有特色的服务实现主流媒体对信息、资源、用户的连接,提升入口与平台的价值。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创办10年来,网民累计留言93万条,六成多留言获得回复。人民日报客户端先后推出“问政”平台、政务发布平台、公益服务平台,打通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和客户端“问政”板块,已有近2000家党政机关入驻人民日报客户端政务发布厅,推动各地党政机关解答群众各类诉求25万项,有效解决百姓现实困难,被用户称作“为老百姓办事的客户端”。

案例二:

新华社着力打造具有通讯社特点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新华社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目标,着力打造具有通讯社特点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形成既彰显主流媒体品格力量、又符合新兴媒体规律特点的传播新格局。2016年以来,新华社强力推进,积极探索,以互联网思维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融合发展迈出了新步伐,新闻报道的覆盖面有效扩大、影响力得到提升。

一、聚焦通讯社主体业务,积极推进供稿线路调整,提高新闻信息产品全网覆盖面

供稿线路是通讯社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基本载体,为更好履行新时期通讯社职能,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新华社制订了供稿线路改革方案,努力实现新闻产品和供稿服务“三大转变”,即从主要满足传统媒体需求向满足全媒体需求转变,从单一、单向稿件提供向互动、交互发布模式转变,从单纯提供稿件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实现国家通讯社核心职能在新媒体领域的有效延伸。并于2016年上半年启动改革,以新媒体专线为试点,整合优化全社供稿线路,着力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全媒体供稿库,构建面向各类媒体、满足多样需求的现代供稿体系。2016年7月1日推出升级改造后的新媒体专线,以互联网形态编辑和生产全媒体成品稿件并直达用户后台及前端,受到用户普遍肯定,升级改造后的新媒体专线发稿量同比增加40%。

二、加强内容创新,打造引领潮流的新媒体产品,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

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新华社主动适应新媒体智能化、移动化、个性化、数据化发展趋势,不断改进产品设计,优化产品形态,提高产品质量。精心组织以“现场新闻”“新华全媒头条”为代表的融合报道品牌栏目,建立并完善新媒体报道常态化策划机制,推出众多受众喜爱的产品,努力在平面媒体成为“镇版之作”,在网络空间形成“刷屏之势”。

2016年2月推出的说唱动漫《四个全面》网上浏览量超过7300万人次,美联社、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要求转载或采访。6月底,为迎接建党95周年推出的微电影《红色气质》被3000多家网站和客户端转载,网上浏览量突破2亿人次,迅速成为一个“现象级传播”的全媒体产品,34家国内电视台进行转播。微纪录片“国家相册”系列产品,依托新华社丰富馆藏图片资源,讲述老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每周一期,在网络、电视台、移动端、户外屏幕等平台同步传播,截至12月底总阅读量超过2.3亿人次。9月份,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主题网络直播《红色追寻》在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及部分社会互联网平台同步呈现,观看人数超过1亿人次。“新华社特约记者太空日记”系列创意报道网上浏览量超过1.6亿,成为世界航天史和新闻史上的创举。各业务部门和分社逐步成为新媒体产品策划、制作主体,无人机报道、3D动新闻报道、数据图表、微视频等新闻产品实现常态化生产、发布。

此外,新华社积极为产品创新提供全方位有力保障。2016年4月,新华社创建产品研究院,以产品创新推进融合发展;2016年5月,召开全社业务创新研讨会;推进新媒体源头端策划、采集生产机制;设立创新基金,对重点创新项目给予资金等方面支持;修订了采编考核办法,突出影响力标准,推动更多优质新闻产品脱颖而出。

三、巩固升级“中央厨房”全媒报道平台,探索新型新闻生产、发布模式

传统采编流程已经不能适应全媒体传播形态的变革,必须以融合发展理念加以改造升级。这方面,新华社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尝试。2015年7月7日,新华社组建了全媒报道平台,由总编室牵头,全社9个部门派出人员共同组成。平台具有资源整合、融合加工、舆情监测、业务管理、影响力评估、远程指挥六大功能,文字、图片、视频、技术、网络等多个工种同台作业,围绕重点选题打造多种新闻产品。作为推动资源整合、融合报道的抓手,全媒报道平台2016年推出“新华全媒头条”389组,实现了传统媒体平均采用超过100家、新媒体报道平均浏览量超过100万人次的“双百”目标。2016年7月份,新华社对全媒平台进行扩容、提质、增效,推动形成适应融合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以此为牵引完成采编流程再造,实现内容产品从静态到动态、一维到多维升级,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形式体验的需求。

四、搭建有效汇聚、分发优质媒体产品的“全媒平台”,建设“网上消息总汇”

2016年8月30日,新华社推出新媒体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全媒平台,并与100多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共同签署协议,从新媒体采集、加工、传播等方面加强协作,在丰富新华社全媒体产品供给同时,探索新闻生产发布新模式,有效汇聚、分发其他媒体机构优质产品,实现合作共赢。全媒平台将提供强大新媒体渠道,向成员单位开放全系新媒体终端,实现在国家级平台上的高端传播;提供先进的新媒体采集、加工技术,免费开放基于移动互联网新闻生产场景的内容管理系统,开放“现场新闻”功能模块,实现新闻在线生产;提供新媒体运营支撑系统,提供稿件全网采用、传播情况和可视化版权追踪服务。目前,全媒体平台的第三方资源汇聚作用初步显现,为进一步向UGC和PGC资源汇聚奠定良好基础。

五、创新发展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社交媒体平台,打造强大终端,壮大拓展新兴媒体传播渠道

一是率先推出以“现场新闻”为标志的新华社客户端新版本,全息化、直播态呈现新闻现场,推动采编发流程从线下向线上转型。新华社客户端3.0版2016年2月29日正式上线,全年组织报道738场,总浏览量超过4.26亿次,实现新闻生产系统性创新,引领新闻业态重大变革,国内外媒体纷纷跟进效仿,制定的“现场新闻”标准成为国内行业第一个融媒体产品标准。目前下载量突破2.2亿,重大时政新闻首弹率80%以上,统一搭建在新华社客户端上的地方频道3100多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基本实现“全国一张网、一键通全国”。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门户、新闻客户端旗舰和全国移动政务服务重要平台,影响力处在新闻媒体前列。

二是以“让新闻离你更近”理念进行新华网全新改版,推出动新闻、数据新闻等新产品,组建新闻网站首家无人机队,开通VR/AR频道。改版后的新华网日均浏览量达4200万人次,稳居国内新闻网站首位,全球综合排名稳中有升。2016年上半年推出融媒体交互产品400多个,“实拍+虚拟”创意动画《两分钟让你对政府工作报告心中有数》网络点击量超过2000万人次。

案例三:

中央电视台着力推进电视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2016年,中央电视台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新型媒体旗舰的目标,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以新闻为龙头,以视频为重点,以用户为中心,以“三微一端”为抓手,大力推动电视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集中全台力量推进媒体融合。

中央电视台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台长工程,坚持内容为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统筹调度台网资源,切实推动台网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全台媒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中心、频道成立新媒体部门,加强媒体融合力量配备;建立节目生产融媒体评价体系,推动节目部门内容生产转型升级;技术部门统筹融媒体技术体系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体化技术支撑;央视网做好平台搭建和对台服务;加大资金投入,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建设融媒体人才队伍,充实新媒体岗位人员,分批分类开展新媒体业务培训,培养融媒体复合型人才。二是建立一体化内部运行机制。建立重大宣传报道台网一体化统筹机制,围绕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打通内容、频道、台网平台,统一调度新媒体和电视报道力量;建立重点节目融合制播模式,打通各个部门,把融合传播贯穿融入到节目制作、播出全过程,台网一体化策划、一体化运行、一体化呈现;建立新闻素材融合共享机制和新闻报道融媒体并发机制,深度开发新闻资源,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通稿制度,多端点采集、个性化生产、多平台分发;三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健全完善事企联动机制。新闻中心和央视网按照“内容制作运营+技术平台支撑”的台网分工,事企联动,一体协作,共同打造“央视新闻”融媒体集成平台。

二、央视新媒体集群建设初具规模,形成综合传播矩阵

打造融媒体矩阵,形成了“央视新闻”、央视网和“央视影音”等系列品牌,构建了立体化传播体系。一是发挥央视网平台带动作用,服务全台媒体融合工作。央视网全面对接台融合业务发展需求,推进融合平台建设,已建成涵盖PC端、移动端、IP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传媒的新媒体传播体系,拥有行业最全的牌照资质,建有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对春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舆论场》、《等着我》、六一晚会等重点节目提供定制化专属服务,推动节目部门转型升级为“全媒体”内容部门,初步实现“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搭建融媒体云平台,提供“采、编、播、存、用”全流程、智能化、一站式的新媒体服务和解决方案。加大分发带宽投入,视频流畅度和清晰度大大提升。二是加快“央视新闻”、央视网和“央视影音”建设。截至2016年底,“央视新闻”新媒体用户总数突破3.12亿;央视网月度独立访问用户达5.35亿;“央视影音”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达到5.47亿;手机电视平均月度访问用户2500万人;IPTV自营用户数达3638万户,互联网电视业务用户数为9130万户。已初步建成多终端、多语种、全覆盖的“一云多屏”新媒体传播体系。三是以专业频道资源为依托,重点打造垂直产品。各频道发挥特色优势,利用多终端、多渠道,采集观众收视数据,分析研判个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推送财经数据、文化娱乐、体育赛事、法律咨询、居家生活等方面的节目和服务。财经频道实现财经新闻先上网后上屏,“央视财经”两微一端矩阵产品总用户数超过5500万,在财经新媒体领域排名前列。体育频道微信账号服务电视与手机双屏互动,“央视体育”两微总用户数达910万,“CCTV5”移动客户端在欧洲杯、奥运会期间新增用户突破600万,一跃成为体育媒体类移动客户端一线产品。社会与法频道微信账号依托节目资源,开设了“法律咨询”模块,聚集一线律师资源,服务百姓需求。

三、开发融合型优质节目,进一步提高吸引力、感染力

中央电视台坚持内容为王、受众为本,着力创新创优出精品,探索台网节目“一体策划、一体运行、一体呈现”的融合模式,开展大众化、社交化、分众化、精准化传播,以融合传播赢得受众。一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节目内容和互动体验。在坚持视频为主的同时,广泛应用动漫、微视频、H5等多元网络化表达。中文国际频道推出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以大数据和舆情监测体系为依托,独家发布“中国舆论场指数”榜单,吸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参与互动,运行仅3个月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达到110万,在全国新闻评论栏目中居领先地位,被誉为“在融媒体时代开启了电视新闻评论的全新模式”。外语频道推出国内首个记者VR视频出镜融媒体节目《重建乡土中国》,运用H5交互式体验延展报道深度,全景呈现“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的农村乡土新貌,全平台发布相关报道32篇,总独立用户访问量531万,互动量2.6万次,引发海内外网友广泛关注。“两会”报道中,央视新闻引入TVU4G信号背包、VGC全球记者回传共享平台、gopro运动摄像机等先进技术手段,首次使用“无人机拍摄+虚拟现实技术”,推出“两会新视角”系列报道,进一步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互动感。二是占领移动直播高地,领跑主流媒体。“央视新闻”在2016年5月20号正式启动移动直播,依托中央电视台专业的生产流程、有信源保障的强大报道资源,迅速在新闻移动直播领域打开局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报道中,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长达2个半小时的大型多点移动直播节目——《忠诚 誓言》,从9个红色圣地集结到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现场,带领数百万网民进行“红色之旅”;央视网推出移动直播报道《道路:回望1921》,以“移动视频多点直播+时空交叉讲述+VCR短片”方式,通过12个直播点、持续10小时的大型直播节目,回顾建党95年辉煌历程。在G20报道中,首次启用新闻全媒体融合内容生产PGC平台,实现电视节目和新媒体同平台融合生产,时效性大大增强;“央视新闻”客户端首次推出“48小时不间断”移动端交互直播,累计触达用户3.4亿;首次通过脸书等海外社交平台同步直播重大时政活动,“习近平出席G20杭州峰会开幕式并致辞”直播共有193万海外用户观看;首次运用增强现实(AR)、面部实时捕捉等技术手段进行时政新闻报道,达到“身临其境”的传播效果。2016年,央视新媒体各平台共推出500场移动直播,总时长近1.9万分钟,累计观看人次达9亿。

四、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技术实践,不断夯实技术支撑能力

围绕信息传播新技术新业务加强攻关,以新技术推动媒体转型升级。一是建设融合媒体一体化云制作平台。实现内容资源的多媒体采集、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多业务融合。二是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央视专区”建设。利用各地有线互动电视平台、分发资源和网络,直接面向各地有线电视双向用户提供“央视专区”精品节目独播服务,全面支持当地双向互动机顶盒。目前已在10个省份以互动点播方式试验开通,用户数超过2000万。三是推进建设大数据平台。对移动客户端用户的收视行为,以及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收看我台“央视专区”互动电视和公共频道节目的收视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和分析,为个性化节目推荐、节目评价和节目制作提供数据支持。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