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4期

新闻的品质不是审美标准而是思想定力【2】

刘建明
2017年07月11日08:53 |
小字号

新闻不仅包含默思的材料,而且要不断证实生活的是非,在受众心中发出电光石火,给他们播撒真理的种子。新闻如果被放在真理的框架里,让受众潜濡默化、如饮醍醐,新闻就有启蒙的力量。但思想、真理和事实不同,思想、真理总是凝固僵滞,时间一长将变得陈腐守旧,陷入虚谈空论。有思想的新闻总是随着生活前进,不断搜寻最先进的事物,引领人们的思考。如果新闻落后于生活,缺乏新事实的启迪,就不会再有启蒙和生机。所以记者应不断“俯下身”“沉下心”研究现实事物,由外观到内察,从实证进入思辨,不断提出最新的思想。

在漫长的媒介生命中,媒介思想不断演变,如果思想背离实践,大众就会抛弃它。这种“受众背弃律”,构成媒介的生态循环,使媒介经历着生死兴衰的过程。有的媒介把意识形态当作万能的机器,固守陈旧的观念拳拳自恋,绝不会推出高品质的新闻。有的媒体人把印刷机、摄像机和网络当作万能的法宝,不想随着技术的升级而改变陈旧的内容。有些人对机器是如此崇拜,以为有了新媒体就开辟了人类未来,大谈微博、博客或微信的技术奇迹,却不研究如何改善传播内容,对新思想不屑问津。这是用机器屠杀新闻业,或者说是传媒界在自杀。大众不会对机器消极依赖,也不会对陈旧的思想可怜地顺从。不管新媒体如何万能,最终取胜的是新思想。

必须承认,许多公众都有正确的判断,媒介无视这种判断力,其思想定力就会泯灭,最终被民众所唾弃。21世纪有许多奇幻和诱惑,坚守底线、不为利益和诱惑所动,就应当献身于新闻思想定力的永恒价值。“面对诱惑,央视财经频道的芮成钢作出了自己的选择;21世纪报的主编同样作出了选择。这些曾经的明星媒体人的堕落令人震惊,才华横溢的他们没能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没能用自己的心与笔写出时代故事,发出时代声音,反而在诱惑中迷失了自己,忘却了回家的路。”[6]报道我们时代的真正生活,让每个受众感受到新闻的力量,让千百万民众接受精神洗礼,正是有品质的新闻的终极目标,值得媒体人终生坚守。

媒介精神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它报道的所有新闻都有大体一致的思想轨迹,因此,党媒思想的统一是符合逻辑的意识形态。如果一个国家的媒介每天传播各种混乱的观点,让受众面对杂乱无章、争执对峙的见解迷茫无措,社会思潮的分崩离析将导致社会混乱,民众将惶惶不可终日。但媒体思想的统一,必须遵循公共利益的最高原则,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党媒要“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7],让万众勠力同心,投身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事业。这种新闻思想定力给人以信心、希望和动力,无疑产生的是正能量。

三、有品质的民生新闻都有温度

新闻的“温度”是指新闻反映群众的疾苦、挫折和生活的坎坷,使受众感到温情、慰藉、希望和光明,体验到媒体的深切关怀。这是有品质的民生新闻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早就指出,“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表达者”,“报刊应当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8]做“有温度”的新闻,把新闻写在群众的心坎上,必须回答民众心里的呼唤,让他们找到中肯、满意的答案,得到欢乐和鼓舞。

一些媒体努力报道有温度的新闻,但它们回避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用“好人好事”体现报道的温情。这不啻是穷幽极微、舍大求小,在言轻旨浅的问题上兜圈子。“公交司机把残疾人抱下车暖人心”“数十人为救人抬起13吨重公交车”“油条哥不用有害的‘复炸油’做油条”等此类新闻,确实给当事人和受众带来一丝温暖,但受众更大的疾苦、更煎熬的思虑,主流媒体却很少报道,即使报道,总是板着面孔说套话,受众得不到少许的温情和憧憬。

央广网记者马继鹏赴贵州采访,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只有真正到了现场,你才能感受到当地百姓生活的艰辛,贵州脱贫攻坚不易!”“只有紧握老百姓的手,我们的呼唤才更有力量。”[9]现在,底层民众思考的重要生存问题,痛定思痛,让国人焦虑。民众的一些重大切身利害问题党中央多次提及,而某些地方政府却充耳不闻,光做表面文章,主流媒体也置身事外,很少报道。微信微博却拾遗补阙,竞相曝光,把几亿网民吸引到“公众号”里围观。

习近平强调:“改革要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创造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也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厚,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10]报道这样的新闻,济物安民,敬天爱民,才有真正的温度,才是党媒的头等大事。

有温度的新闻就在我们身边,在公众的街谈巷议中随时可以被感应、被激发。听取人民的呼声,把媒体的关爱转向人民的切身利益,民众的温暖就会从心中升起。没有圣洁的情感,新闻就不会有温度;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媒体就不能重视人民的疾苦;没有忠于人民的职业道德,报道就不敢说真话,那么,民生新闻的温度就上不来。受众感受不到媒体的温暖,新闻散发不出记者的暖意,政策报道就难以给人以信心、希望和动力。

新闻自然要讲究文字风格和谋篇布局,讲述故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这不是为了新闻审美,更不是新闻审美的标准,而是为了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新闻表达鲜明、正确的立场。对社会问题的报道,记者既要坦诚地直面社会,抓住要害,又要总体把握生活,防止以偏概全,不能为揭露真相而撕裂社会,制造社会冲突。总之,新闻的品质——无论是思想定力还是散发暖意,都是新闻影响力的基因,远远超出了新闻审美的范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http://home.china.com.cn/shitoutiao/2016-02-20/a988868.shtml.2016-02-20.

[2]2016年第二季度房价出现断崖式下跌是曲解[EB/OL].中广网,http://bd.loupan.com/html/news/201512/2106399.html.2016-12-05.

[3]刘建明,等.新闻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17.

[4]湖南纪委干部叫板县委书记事件舆情报告[EB/OL].正义网,http://www.jcrb.com/yqjc/201111/t20111108_748672.html.2011-11-07.

[5]人民时评:纪委干部“叫板官员”该由谁接招[N].人民日报,2013-12-10.

[6]写有温度的新闻 讲有灵魂的故事[N].光明日报,2015-01-11.

[7]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2.

[9]只有脚踩大地,我们的文字才更有温度[N].中国青年报,2016-01-31.

[10]肖央铭.习近平“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道出百姓心声[N].人民日报,2015-02-28.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