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法治自媒体应以编辑为中心 忽视受众会被时代淘汰

2017年08月21日07:10 | 来源:法制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谁忽视受众就会被时代淘汰

记者:在2012年,您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法律读库”,现在“法律读库”运行状况如何?

赵志刚:“法律读库”于2012年11月上线以来到今天,已经有近五年的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具体维护。目前,已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原创作者团队,由优秀检察官、法官、律师、学者等组成,一年大概有1500篇左右的原创文章在平台发表。在2016年10月,“法律读库”总关注量突破100万人大关,全年总阅读量达4059万人次,日均阅读数11.12万人次。但是目前公众号整体阅读量、打开率都呈下降趋势,“法律读库”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记者:“法律读库”获得了不少荣誉,是很多自媒体平台学习的标杆,它的运作模式有何特色?

赵志刚:运作模式的特色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品质的保证。业界对于“内容为王”还是“用户为王”一直存在争论,我认为应“内容为王,用户至上”。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已经从“单向度”信息接受者,逐步成长为信息生成、信息传播的主力军,谁忽视了受众,谁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法律读库”作为一个垂直细分的自媒体,坚持做到以编辑为中心,坚持媒介专业主义的原则。可想而知,如果编辑换了,可能几天粉丝就走光了,保证编辑本身稳定的品味风格,粉丝的忠诚度才会得到保障。“法律读库”运营的过程中,也在一步步摸索契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专业、时事讨论、通识、法治文化、轻娱乐五大类文章,兼顾耐读、好读、不艰涩。

第二个方面就是保证平台的公益性。致力于公益传播、引领法律阅读之潮流,是“法律读库”一直的追求。孔子说“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肯定不能将平台商业化。现在很多广告商找我帮他们做宣传,我都一一拒绝了,因为商业化后很难保证传播平台的中立性、纯粹性,也就谈不上公益性了。有的朋友开玩笑说,你的公号有百万粉丝,一定赚了不少钱,其实相反,“法律读库”的读者赞赏都会转给作者,偶尔公众号有支出需要时我也一直在拿工资贴补。

记者:在与原创作者合作的过程中,让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作者支持您、支持“法律读库”?

赵志刚:原创作者创作的优质内容不是拿到其它微信公众号平台、传统纸媒上发表,而是作者首先想到来投稿给“法律读库”,非常难得。这种长期的默契和信任,让我觉得这100多位原创作者与我、与“法律读库”好像是一体的。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说“法律读库”很成功,其实真正成功的是“法律读库”与作者之间形成的这种信任。完全依靠我个人进行创作,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创作出这么多优质的作品,是这些作者的支持保证了“法律读库”能够有稳定的产量。

另外,能够得到原创作者的支持,还和平台本身的美誉度相关。随着“法律读库”本身的成长,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有了品牌的美誉度。这个美誉度是由几部分构成的。首先是文章的质量,文章质量越高,订阅者越会保持一定的忠诚度,越会觉得平台本身有影响力。其次,平台有了美誉度,原创作者才会更加青睐这个平台,才会将优质的原创内容投稿给平台发表。

这样,作者、平台、用户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反之,文章不行的话,用户就会减少,随之而来的平台美誉度就会下降。

记者:有数据显示,“法律读库”的原创内容达到66%,对于原创内容的投稿和转载,有什么筛选标准吗?

赵志刚:为了不产生版权争议,除特例外,现在基本上是非授权不转载,多数都是直接投稿的,这种筛选标准更加强调了原创首发的内容授权机制建设。对于原创内容投稿和转载的筛选,“法律读库”秉承“传递常识、启迪法治”的理念,就是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律常识,启迪法治就是传递法治思维。这是一个大的标准,有时候更多地依靠编辑的经验和直觉,需要长期的历练和对用户喜好的准确把握。就像“法律读库”每天推送3至5篇文章,把哪篇文章放头条,把哪篇文章放在后面并没有一个严格准确的标准,开玩笑地说——是要靠人工方式实现智能。

记者:“法律读库”是法律界最早创办的公号之一,但目前法律类微信公众号已经很多了,您有没有在探寻新的路子?

赵志刚:这几年“法律读库”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除了微信公众号,“法律读库”建设了自己的新媒体矩阵,入驻今日头条、企鹅媒体平台、一点资讯、搜狐新闻、网易云阅读、腾讯微博等平台。这些新媒体矩阵,或多或少地在放大“法律读库”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了读者的覆盖面。另外,我们在视频、音频、漫画等形式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首先在视频方面,“法律读库”在腾讯、优酷、搜狐均搭建了主页,利用短视频进行普法。2016年“两会”期间,“法律读库”推出“我是检察官”系列原创视频;《剧透:奥斯卡最佳外语检察短片》《做检察官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受到代表委员高度好评。合作拍摄的《萌娃对话检察官》在各大视频网站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据第三方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法律读库”在搜狐视频与腾讯视频上共发布41条视频,累计点击量接近3500万。

第二种形式就是探索原创音频,实时播报法治进展。2016年下半年,“法律读库”合作开通“法治新闻嘚吧嘚”原创音频和“法治早餐”音频新闻播报,同时在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等搭建电台,成为第一个横跨图文、音频、视频的法律自媒体。其中,“朴槿惠事件”“校园贷”“宋冬野明星吸毒”“王宝强离婚”“最高检十大案例”等音频播报,受到听众的好评。2016年6月以来,“法律读库”还在分答平台上开通了语音问答,通过读者语音提出问题,音频回答的方式,涉及法律实务咨询、司法改革探讨、人生经验分享等不同话题,打造了“读编互动”的全新形式。

第三种形式就是探索漫画等形式,生动传播法治观念。2016年4月,“法律读库”创建了Q版獬豸的卡通人物形象,并通过网络征求意见。同时,“法律读库”合作推出8格普法漫画《如何防范航班信息诈骗》《如何处置假币事件》数篇作品,合作推出单幅漫画《大辉熊之法谚法语》十余篇作品,增加对未成年人新媒体的普法教育。2016年9月,“法律读库”还合作推出了“读库英雄”益智小游戏,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

记者:“法律读库”从创办之初到取得今天的成绩,一直是您一个人在进行维护,是什么动力让您坚持至今?

赵志刚:第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的媒体情怀。我从1994年进入《检察日报》工作以来,有近18年法治媒体从业经历。法治媒体是我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的地方。这种媒体情结再加上我的志趣所在,我愿意无偿地为“法律读库”付出,愿意坚持把“法律读库”做成公益性质的公众号。这是根本动力来源。

第二个原因是我在运营“法律读库”的过程中,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能够更好地观察、认识这个世界。我认识了不少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媒体记者、学者、教授等各行各业的精英和人才,我与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对话,在现实生活中联系。通过读编交流,让我保持了对社会发展的敏感和思维的活跃,很多新观点、新理念我也会经过甄别、思考后带入到工作中,集众智、汇众力,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

最后“剧透”一下,我的女儿赵梓彤今年参加高考,已经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未来“法律读库”的管理重任将由她来执行。我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记者尹丽 实习生田美芬)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