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丨《人民日报》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正确的打开姿势
自8月7日起,《人民日报》在工作日的9-16版推出《砥砺奋进的5年 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内容权威,版面鲜活,融媒体元素吸引读者关注。截至目前,已推出京津冀晋辽吉黑沪苏共9期报道,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形容,实在是很得当。
看报道的同时,还能给自己的家乡投票。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合推出的“给你的家乡投一票”页面,正好满足您的需要。这个页面,读报君建议您收藏起来,更多省市的特别报道都将陆续登场,快来看看您的家乡和您关注的省市这些年都发生了哪些大变化吧。
既然是特别报道,就得有正确的打开姿势,这里有篇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寿川撰写的文章,为您厘清个中道道儿。
展开砥砺奋进的系列画卷
——《人民日报》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地方篇评析
寿 川
8月7日起,《人民日报》在9-16版推出《砥砺奋进的5年 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每个工作日8个专版,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5年来各省区市在党中央领导下取得的发展成就。特刊聚焦新亮点、突出获得感,数据说话、创新表达,标志着《人民日报》为十九大预热报道渐入高潮。
透过地方找亮点 大同之下显特色
这组特刊,时间跨度长,30多个省区市、30多期特刊、200多个版面,既要求大同,又要做出差异化的特色,展示地方发展各自的亮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8月7日-11日的5期特刊来看,开局良好,可圈可点。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建等主题的引领下,5期特刊集中展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辽宁在砥砺奋进的5年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刊的封面和头条,都统一刊发地方主要领导的署名文章,阐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开创出的新局面;特刊2-7版都是共同主题的分别展示;特刊8版的封底则都是用图片反映当地发展建设的奋进步伐,较好地显示出策划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在分别展示成就的2-7版,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5期特刊也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北京篇、河北篇、辽宁篇,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内容放在文头进行突出处理,报道与之相对应,解读梳理各自实践、落实情况,凸显出核心意识与大局意识。
多用图表把话说 注重解码获得感
特刊的另一大特色是重视数据解读,绝大多数版面都配发了数据图表,并注重民生话题,反映群众获得感。数据图表不仅活跃了版面,也帮助读者快速阅读,提升了阅读体验。
北京篇头版的“数读”,选取人们最为关注的3组数据,反映5年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来 GDP及第三产业占比和2013年-2016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展示成绩,一目了然。
山西篇的4版展示民生成绩单,版上分别制作了增收、就业、养老、教育、医疗、扶贫、社保等专项图表,来反映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简洁明快,赏心悦目。
突破常规做视觉 版面语言有新意
特刊头版统一采用纵向二分法切割版面,左侧为地方主要领导的署名文章,右侧上为“数读”,下为“导读”,中间是手写体的地方简称,简称衬底为当地标志性景观。这样的设计使特刊头版简洁清晰,地方特色突出,令人眼前一亮。其他版面也独具创意,如:天津篇的2-3版通版设计,很有气势;山西篇的6、7版,压底照片与版上照片相呼应,数字图表与文字报道相穿插,美观得体。
图片运用讲究。这组特刊可以说用图片和图表撑起了半壁江山,图片内容贴合版性,呼应主题,色彩亮丽,很好地起到烘托版面的效果。山西篇4版,主题为民生成绩单,主图为街道上排列整齐的共享单车,车轮上“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字样清晰可见,6幅小图共同突出人们的笑脸,有工人、农民、老人,还有母婴、儿童、青年,用他们真实、由衷、灿烂、幸福的笑容,反映山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特刊8版都是图片专版,有当地故事,有各方风景,地方特色浓,也扩大了文字报道的信息量。
标题有时代气息。如北京篇的《从“地相接”到“人相亲”》《让每个梦想都找到一个家》《北京刷新城市颜值》《获得感,群众眼里看得见》,天津篇的《听!津门奋进的铿锵足音》《数字解码“美丽天津”》《津门百姓,满满的获得感》《一家人与一座城》,河北篇的《“早进京津石,当晚可回家”》《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山西篇的《改革开放扩大朋友圈》《“订单拦都拦不住!”》,辽宁篇的《干部拧紧思想开关》《丹东干部下了乡农民卖货不再慌》等,有的借用网络语言,有的采用文学形式,有的动感十足,有的铿锵有力,有的口语化表达,都给人新鲜感,也能吸引眼球。
撰稿:寿川 统筹:王向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