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7年第11期

从《一站到底》的改版看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2】

谷征  佟鑫
2017年11月14日15:02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三、《一站到底》改版中的创新

经过两次改版,目前《一站到底》迎来全新3.0版,舞台变身更加酷炫,规则升级更加刺激,但究其本质,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激烈感的可视化

电视呈现是一门视觉艺术,益智类节目在制作时除了要考虑增强节目的激烈程度外,还要考虑如何使得这种激烈感可视化。

1.从轮答到抢答

在2015年3月,第一次改版时,《一站到底》将轮答模式改为抢答模式,增加了节目的激烈程度。所谓轮答,即指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轮流答题。在这种方式下,选手不用考虑答题快慢问题,很多人会不紧不慢说出答案,甚至讲出这道题的来龙去脉。而抢答除了测试选手的知识量外,更考验选手的反应速度,可以充分调动选手答题时的竞技状态,让选手间对战的激烈程度可视化,更具观赏性。

2.从一人“掉坑”到组团“掉坑”

《一站到底》二次改版后的最大亮点,在于从之前的选手自己掉人坑中,到现在一旦失败,选手与身后的观众护航员二十多人一起掉落。现场观众要与选手荣辱与共,共同得奖或者一起“掉坑”,使得竞争的激烈程度跃然荧屏,点燃观众的兴奋点。

(二)悬念设置的规则化:领航员与护航员的命运共同体

2017年2月《一站到底》的改版后,增加了“大众的选择”环节,选手作为战区领航员,而其身后的现场观众作为其护航员,任何一方先达到6分,便启动该环节,由双方护航员回答问题,答对人数多的一方获胜。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增加了现场观众的参与性,更提高了选手获胜的偶然性,即分数低的选手是否还能留在赛场,其决定权不在选手本身,而在双方的护航员,而这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的益智类节目因为没有高额奖金、奖品的刺激,设置悬念一直是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这种规则设定加剧了偶然性的效果,提高了对受众的吸引力。

(三)新奇性的智能化:从最后五道题到汪仔机器狗

除了集体掉落,改版后的《一站到底》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节目最后不再用最后五道题开启大奖而是引入了人工智能机器狗汪仔。人工智能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词汇,而《加油,向未来》《我是未来》等科技类节目的热播,也预示着这一高科技产物正在被电视节目制作团队所重视。因此,引入机器狗汪仔,人机大战,既增加了节目的激烈性,又提升了节目的新奇性,吸引受众前来观看。

四、益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电视益智类节目满足了受众的娱乐消遣需求、获取知识需求、自我评价需求、人际交流需求③,但是即使受众有需求,也必须通过恰当方式来进行传达。从《一站到底》改版中的不变元素与创新,可以窥探该节目的成功之道,在满足受众需求与吸引受众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而探究今后益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故事的有限性与激烈程度的不断升级

尽管改版后的《一站到底》保留了选手的故事性与标签化设置,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2017年,随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文化益智类节目井喷式涌现,不仅有央视的《中华诗词大会》《绿水青山看中国》,还有浙江卫视的《向上吧诗词》、山东卫视的《国学小名士》、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以及东方卫视的《诗书中华》,等等。如此多的益智类节目,而自带故事的选手却没有增加。因此,一些答题达人,尤其是自带才艺与故事的选手游走于各个节目中。《国学小名士》中的叶飞同学也出现在《向上吧诗词》,《向上吧诗词》的选手化学老师赵镭在《一站到底》里同样唱了那首元素周期表rap,而《一站到底》特别节目中的李天强、郭剑琴等选手,也都来到了《绿水青山看中国》的舞台。益智类节目的增加,有故事、有才艺、有能力的参赛选手势必作为稀缺资源成为各个节目的招揽对象。在一定时间段内,这些选手与故事并不是取之不尽的。

与故事的有限性相比,增加节目的激烈程度,通过加大选手间的对抗程度来吸引受众的做法更加可取,也应是目前益智类节目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样的选手在不同比赛规则与呈现方式下,会有不同的表现。除了上述提到《一站到底》的抢答模式外,其他益智类节目也都开发出类似题型。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尽管这是轮答方式,但时间更短,且没有主持人的介入,完全是两个选手的较量,如同两个高手过招,其气氛令人窒息。但是目前各个节目这方面的创新还远远不够,应开发更多的题型与赛制规则以增加节目的激烈程度,并力求使之可视化。

(二)题目的通俗化与益智类节目的专业细分

《一站到底》是一档周播节目,这对于益智类节目来说非常困难。为了最大限度吸引受众,它的题目选择非常通俗化。但题目通俗化与受众最大化的做法往往带来节目特色的消减,因此该节目五年之内两次大规模改版,此外还策划了“英雄联盟”、“世界名校争霸赛”和“美丽中国”等特别节目。特别节目侧重某一领域或者某一类型受众,而非一味求大求全,使节目整体张弛有道。

2017年新涌现的文化益智类节目大都采用了季播模式,以此来缓解大众的审美疲劳。但这些节目大多为国学和诗词节目,同质化严重。不同节目在题目设定、受众定位上都应有所侧重,而非一网打尽,这应是益智类节目发展的另一趋势。央视的《绿水青山看中国》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节目侧重于地理人文知识,通过这种专业领域的细分,与其他益智类节目相区隔,满足不同领域受众的需求。

(三)仪式性的不变与悬念设置的变化

“掉坑”已经成为《一站到底》最具仪式性的动作,这种仪式应该成为节目的标志,不宜过多改变。《一站到底》在多次改版都没有改变这一仪式动作的核心。但是其他益智类节目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到位,节目没有仪式化的动作,节目名称没有标志化的词语引导受众记忆,仪式化动作与标志化语言的营造应该成为今后益智类节目的一种发展方向。

而益智类节目在悬念设置方面应该追求创新,给受众以新鲜感。除了前述《一站到底》改版后这方面的变化,《中国诗词大会》在节目中设置了百人团,选手的胜负不再只取决于其本身与对手,而是根据百人团的答题情况,这就极大增加了结果的偶然性。但是这种悬念设置的创新在目前益智类节目偏少,我国益智类节目更趋向于模仿,一时间百人团出现在各个节目中,但是却鲜有新的赛制模式出现。悬念设置的创新同样是今后该类节目的一个发展趋势。

注释:

①柯妍.《一站到底》:大众文化的持续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8):20.

②安晓燕.《一站到底》:国内电视益智节目的新变化[J].创作与评论,2013(4):95.

③乔秀峰.电视益智类节目的传播策略——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为例[J].新闻战线,2017(4):103.

基金项目:本成果受北京印刷学院北印英才选拔与培养办法资助(项目编号:27170116004/032)。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