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

读报丨大国外交新征程,人民日报这样做高访报道

王向令
2017年11月19日13:23 |
小字号
原标题:读报丨大国外交新征程,人民日报这样做高访报道

“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的总统访问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可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大新闻!对于这样一个大事件的报道,各家媒体也都使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但是,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怎样将这种“国事访问+”级别的重大报道做得出新出彩呢?人民日报的做法很值得研究。近日读报君的同事就针对人民日报的中美元首北京会晤报道写了一篇阅评,其中分析颇有见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规格展示 差异化呈现

——中美元首北京会晤报道评析

王向令

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是被外交部定义为以“国事访问+”规格接待的重要活动,人民日报从11月初开始便陆续推出相关报道,聚焦中美元首北京会晤(以下简称“习特会”),分析中美关系大势,解读中美合作大局,报网端微齐发力,创新报道获点赞,用“会晤报道+”的新闻报道产品,为会晤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高规格处理聚焦“习特会”

认真研读人民日报在报网端微等终端上的相关报道,可以发现,这些报道在三个“+”上的突出表现,体现了高规格,令人印象深刻。

报道数量+。媒体对一个新闻事件报道数量的多寡,通常可以反映对该事件关注度的高低,并直接关系到受众接收该信息频率的高低。自11月8日至13日,《人民日报》刊登相关报道近20篇,大多刊登在前三个要闻版,不仅对“习特会”“国事访问+”的接待做了突出报道,还“+”上了侧记、纪实等重头文章,体现报道规格之高。人民网以专题形式报道“习特会”,除转载《人民日报》报道外,还推出不少自主策划的视频和图解新闻报道。两微一端累计推送近百条相关报道,主动跟踪热点,回应舆论关切。比如,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推出的【特朗普向习近平展示外孙女中文演唱视频】【这些美国萌娃中文十级!听听他们推荐特朗普到中国哪里玩】等博文,体现了追新闻的独特眼光,引发大量转发和点赞。

版面处理+。版面语言是对新闻报道的视觉化呈现,直接影响到受众“眼球”是否会去关注相关报道。这次“习特会”报道在报纸版面上的最突出表现是图文处理的高规格,以11月9日《人民日报》和11月10日海外版对头版头条的图片使用为代表。《人民日报》9日头条,厚题薄文,用近四栏宽的大照片,刊发中美两国元首和夫人在故宫太和殿广场的合影,人物的满面笑容与太和殿的庄重典雅融为一体,古今元素的交织中蕴藏着合作共赢的思想。11日海外版头条,用通栏大照片展示欢迎仪式的生动瞬间。超常规的图片使用,放大了图片的意义——前景是中美学生共同挥舞献花和两国国旗,中景是两国元首与孩子们的互动,后景是两组花坛展示的浓浓秋意,强调了友好交流、美美与共的气氛。

报道形式+。《人民日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此次会晤报道,更是消息综述紧跟大事报道,言论评论突出厚度深度,为内容的呈现提供了多样表达方式。海外版还特别关注到“习特会”在网络和境外引发的反响,于11月10日在第5版推出《中美元首会晤 网络强烈关注》《网友心声》《境外热度》等三篇报道,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让人感受到“习特会”在网上的热度。人民网将重要报道在首页推送,标题通栏,图片抢眼。客户端调动文字报道、视频转载、现场直播和图解新闻等多种形式,在标题制作和推送频次上下功夫。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开设并主持#习特会#话题,收获大量关注。

差异化呈现提升传播力

报网端微,各有所长,对于“习特会”这样重大的报道,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充分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特长,把报道做精做深做实。在相同的主题下,各终端通过对内容的差异化呈现,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力。

求深度,有温度——报纸安身立命之本。从《人民日报》的报道中,读出的是思想的深度,同时也不乏时代的温度。在新媒体阅读抢去大量受众的当下,我们的报纸之所以依然有很高的关注度,对深度与温度的很好把握,就是取胜的关键。

求深度,是相对于一般性报道来说的,《人民日报》“习特会”报道的深度突出体现在言论方面。比如:11月9日5版的“人民时评”《文化交流,也是文明对话》,透过从故宫开启的“国事访问+”,解读背后蕴藏的文明对话的深意,这是深度;8日和13日刊发的两篇“钟声”文章,也是深度;海外版在头版开设“聚焦中美元首会晤”专栏,先后推出《美智库:“美中关系稳,双方都受益”》《“中美关系好,对大家都好!”》等多篇报道,从国际视角分析“习特会”对中美关系发展和促进世界稳定繁荣的重大意义,亦颇有深度。时代的温度,体现在报纸报道对最新舆情的贴近性解读上。比如:海外版对网络关注“习特会”的及时梳理,就是很好的体现。

时效快,互动强——新媒体胜出之道。新闻信息传播快,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注意力;刊播载体的互动性强,才能及时掌握受众关注点的变化,从变化的舆情中调整报道策略,优化呈现方式。11月8日15时24分,人民日报微信公号推送的《特朗普,来了!》,就是发挥新媒体时效的代表作。这篇公号文章,不仅口语化的标题简洁,而且文字也非常简练。文章开始部分,特朗普夫妇步出机舱的图片,是最为关键的信息点。就是这么一篇看似信手拈来的文章,由于占据了时效的优势,在发布半小时内,阅读量便突破10万,点赞数超过8000。人民日报客户端还通过“人民直播”,推出《直击特朗普访华欢迎仪式》《特朗普访华 现场直击中美元首会谈》两场直播报道,使网友零时差感受会晤现场。截至13日,两场直播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总点击量超过两百万次,点赞数超过50万次。不少网友纷纷通过“大家聊”页面,表达观看感受,增进认同感,传递正能量。微博在互动性上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主持的#习特会#话题,在8日至12日的短短5天内,阅读总数已超过6.1亿人次,引发的讨论超过16万条。

总之,这是十九大之后的一场重大主题报道。在新时代呼唤新作为的今天,刚刚结束不久的“习特会”,规划中美关系发展新蓝图,开启中美大国关系新征程。人民日报的报网端微不缺位,抢新闻、跟热点,挖深度、解新意,一系列精彩报道成为真实记录历史的精彩篇章。

 

(责编:薛贵峰、荣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